首页 句子 莫言新书晚熟的人(摘抄好句73句)

莫言新书晚熟的人(摘抄好句73句)

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1、《红树林》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1998年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的故事。

2、从书名《晚熟的人》来看,“人”仍将是这本书的主题。

3、​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4、《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贼指花》也是当代题材,都与文人或者说作家有关。《诗人金希普》是一个文痞,拉大旗作虎皮四处招摇撞骗,却有着他的生存空间。《表弟宁赛叶》是一个自视很高、牢骚满腹、对他人的成功充满羡慕嫉妒恨的负能量角色,也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典型存在。《贼指花》的故事跨越几十年,写了一群作家的相聚重逢的故事,松花江上笔会的情节和钱包失窃的桥段,如同阿加莎《尼罗河上的惨案》之类的写法,最终也不知盗贼是谁,反映出文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的利益纠葛,颇具先锋作品的特点。

5、​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6、这个短篇所讲述的故事是《晚熟的人》里唯一发生在高密世系之外的故事,其中应该有莫言真实经历的成分。主要人物是一帮聚在松花江上的诗人、作家和编辑,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7、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8、莫言写到了自己姑姑的儿子,也就是他的表弟秋生,笔名叫宁赛叶,外号叫怪物。

9、地址: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路19号,老汇嘉商场旁

10、《晚熟的人》是个中短篇小说,主要讲述莫言小学同学的故事,距今有五十多年,是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在成长,在晚熟。

11、莫言摆了摆手说:“没啥故事,就是闷着头写出来的。”

12、这样的人,摸索期很长,走得慢,小心翼翼;想得多,慢条斯理。孤独是注定的结局。孤独就孤独吧,反正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

13、这是一个历史造就的怪胎留在人间作怪的故事。但这样讲,对主人公多少有些不公平。她的确有令人厌恶、憎恨的一面,但其一生的遭遇也充满着悲剧性。只能说,时代种下的苦果,总会有人一一吞下。

14、挥汗如雨地拉一上午,换来了阅读半本《封神演义》的机会。

15、苏东坡写道:“余晚闻道,梦幻是身。真即是梦,梦即是真。”《晚熟的人》体现了作家晚熟的气质,也预示着作者还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16、一个人只有安于简朴的物质享受,才能守住内心清明,不为外物所惑。

17、新书发布后,仅仅数月便收获如潮好评,成了对非议最有力的回击。

18、在黑龙江亲手凿开厚达两米的冰面,钓起一尾大鱼;

19、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

20、火把与口哨:悲催的男人、悲催的女人和他们悲催的儿女

21、《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篇小说,“晚熟的人”也是其中一个短篇的名字。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写的。都是新作,不是炒冷饭。

22、十二个故事,十二个意义表达。审美不同,喜好不同,每个人都能挑出几个自己喜欢的故事。

23、这些真真假假的细节,反映了莫言获诺奖后面对的世相人情,读者大概会莞尔一笑,对成名所累多一分理解。名人在荣耀的光环下,总面临着莫名其妙的攻击和敌意。备受困扰的余秋雨专门写过一篇论小人的《历史的暗角》,在近年的文章中,反复提及自己受到的非难与围攻。和余秋雨颇多抱怨的表达不同,莫言通过小说,把遇到的一些冷嘲与攻击展示出来,以幽默反讽的方式,揭露并消解着这些俗世问题。

24、母亲说武功亲口对她说过,某年某月某日,他用农药浸泡过的馒头毒死了方明德大儿子家猪圈里那头三百多斤重的大肥猪。某年某月某夜,他手持镰刀,将黄耗子家那一亩长势喜人的玉米,统统地拦腰砍断。某年某月某夜,王登科家那一大垛玉米秸秆,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也是武功干的。连续十几年的大年夜里,我们村和两个邻村,总会有草垛起火,这也都是武功干的。我说,难道邻村也有人得罪过武功吗?母亲说:他这人,脾气怪诞,你对着他打个喷嚏,很可能就把他得罪了。他还会装神弄鬼呢,母亲说,你还记得十几年前修鞋的顾明义在桥头遇到鬼被吓出神经病的事吗?那也是武功干的。母亲叹息着,说,他这样胡作,总有一天会作死的。但事实证明,武功没有作死,而且他还顺利得获得了“五保”,他放了那么多次火,干过那么多的坏事,竟然没被人捉住过,这也真是一个奇迹。母亲说,他干得这些坏事,总会受到报应的,但你一定要给他保密,因为他只对我一个人说过,连你爹都没告诉。我似乎明白武功的心理,但我希望他从今往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了。他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

25、莫言所写的时代,其中就有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让咬谁就咬谁,让捧谁就捧谁,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一百个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这依旧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用童年经验和想象力织造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故乡的变化,莫言很坦然:“将逝去的留不住,要到来的也拦不住。”时代变了,故事照讲,《晚熟的人》又带回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说书人”莫言。

26、每逢这时,莫言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直到天完全黑下来。

27、由李白式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到杜甫式的“巫山巫峡气萧森”,莫言的文风越来越老道。

28、若是过于追求物质的刺激和享受,那必然会导致心灵的迷失与沉沦。

29、澡堂与红床:洗澡堂里的男人和洗脚房里的女人

30、莫言的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有人认为他可能会落入“诺奖魔咒”,苏童曾形容莫言在获得诺奖之后的心态是“头顶桂冠,身披枷锁”“要把桂冠摘下,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莫言自己也曾经表示:“这样一种困扰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你心绪不宁,会为有人望风捕影、制造谣言而烦闷,也会为主持公道、仗义执言者而感动,总而言之类似的情绪会不时出现。”

31、学会缩小交际圈,更多专注于自我,定能活出最舒适的人生。

32、这是蒋人称蒋天下解释自己“傻”时候说的话。

33、她活得离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远,她却像踏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渊薮,每走一步,都是错上加错,以致再无挽回的余地。

34、大街上没有人,一条狗夹着尾巴,匆匆地跑过。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厉地鸣叫,拼命地挣扎。小奥听出了知了的愤怒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然,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小奥从来没有想到知了能飞得这样高。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半天才发出了一声叫,仿佛老人叹气。

35、《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36、《晚熟的人》是2020年8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小说集。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篇幅紧凑,却各有曲直,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到当下现实,从开天辟地到气象万千,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带给我们陌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37、在获奖后,很多读者都希望能尽快看到莫言的新作,但好几年过去,他迟迟没有作品问世。

38、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匆忙赶路,恨不能一日千里,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

39、我哭着说:“我跑了一下午,到处找草,但是没有草……”

40、夏日的傍晚,村里老人们坐在屋前,讲些荒诞不经的鬼怪故事。

41、和小汪的妻子一块给人洗脚的白牙姑娘到红床那边去了,或许是难以忍受日复一日摸他人臭脚的屈辱,或许只是那边诱惑足够大,或许只是单纯为了生存……

42、他还在写高密县东北乡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写得还是那么有意思。我曾经想,高密县(现在已是高密市了)也就那么大点儿地方,东北乡也就那么点儿人,总有一天会写完吧。

43、“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农村称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为晚熟,就间接地说他是一个傻子了。有的人在农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实际上是在装傻,他一装可能装几十年,他在装傻当中体会到了一种乐趣,而且他得到了装傻的利益。所以农村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他在装傻,大家都说他晚熟。那么当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出现了能够让他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才会突然焕发出光彩来。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人的个人才华是被压住了,没有舞台让他展示。当后来社会进步了,人们自由度越来越大了,社会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展示他们自己能力的机会,那么好多当年看起来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突然就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在我的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些人,当年都被说是傻子,结果过了几十年机会来了,他表现得比谁都厉害,这也是一个角度。大概我想,晚熟是一个正面的褒义的词,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的故步自封的这么一种精神。”

44、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对生活删繁就简,回归真实。

45、他家有好几个屋子,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个女同学把我带到了其中一间屋子,我记不清楚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到了第二天,好几个男同学都诡异地笑着跟我说:“嗨,知道吗?那谁谁谁说你啥都不会。”

46、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7、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中,莫言、李敬泽、毕飞宇进行了对谈。下面是莫言在对谈中发言的部分实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本书。

48、三毛说过:“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49、一言以蔽之,“人”,始终是世间最复杂的存在。如何写好“人”,也同样复杂。

50、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

51、余生不长,不要为无关的人浪费时间,不要因为没意义的事消耗精力。

52、拍摄《红高粱》时的主创人员合影。《黄玉米》即《红高粱》的谐趣表达。

53、《晚熟的人》举行了隆重的线上发布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印10万册,“晚熟的人”有可能成为近一时期的流行语。用两天时间读完此书,感觉八年的等待没有失望,莫言扎根高密东北乡的沃土,捕捉当下最新的生存状态,继续着乡土中国的莫氏书写。

54、一届世界杯的时间能让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性意识发生井喷式的发展,可在其他事情上,就没那么快了。比如,我至今依然学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金钱的态度也非常暧昧,有就有,没有也不改其乐,号称“钱冷淡”,因此我偶尔还是会听到身边的人说:“你呀,除了看你那破书,真是啥都不会。”

55、莫言表示,十年来,看待自己的角度变了,年龄变大了,视野变广阔了,思想变复杂了,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仅仅是个知名作家,因为诺奖,让我的作家身份添加了更加复杂的色彩。在当今的商业社会,这样一个人回到故乡,他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比过去丰富多了。”

56、《左镰》《火把与口哨》《等待摩西》《斗士》《地主的眼神》等作品延续莫言传统的创造特点,着力刻画人生的荒诞与悲苦。《左镰》写孩子间发生冲突后,因孩子的谎言和大人的暴戾,造成了残缺的人生,结尾田奎敢娶袁春花,恰似冤家聚首,让人读出《边城》的哀愁味道。《火把与口哨》中的三婶,因家庭出身被人欺负,丈夫死于矿难,儿子被狼吃掉,女儿因被家人误会喝农药自杀,在多难的命运面前,三婶制定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在杀死一窝狼之后,决绝地死去,其命运之悲苦比祥林嫂、比《丰乳肥臀》的母亲不遑多让,让人泫然欲涕。《等待摩西》写信奉基督的男女主人公非主流的爱情,《斗士》写一个不怕死混世的乡村痞子,《地主的眼神》写一个地主生前死后的故事,个体人生在变动世事面前被无情播弄,大有白云苍狗之慨。

57、《地主的眼神》是个时代剧,讲述在特殊时期才会有的人物和事件。有时候意识形态的影响会绵延一两代,有时候这种影响会渗入我们的血液里,让我们一直脱不了干系。

58、莫言没办法,又介绍他去当了兵,结果复员以后他还是不干正事,找莫言借了三万块,说要办厂。结果他整天请客吃饭充大款,两个月就把钱造光了。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的两万块钱。

59、我想晚熟是正面的褒义词,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固步自封的精神。

60、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良田千顷,不过夜眠七尺。”

61、与过去的作品相比,《晚熟》的活力较小,更具有镇定和悠闲的幽默感,与莫言的写作状态无关。这次,莫言不再专注于“英雄和混蛋”,而是转向这些最普通和不起眼的小人物。

62、小说以三叔和三婶一家的命运为主线,从家庭的建立,写到家庭的灭亡,写尽了人世苍凉和人情冷暖,细细读来,叫人肝肠寸断。但莫言在此并非一味地以悲写悲,以博取读者对人物的同情。

63、莫言一听这话,气的够呛,他直接对表弟说道: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从今后起,我不会再说你半个“不”字,你也不要再来找我。表弟回道:我宁愿讨饭,也不会进你的家门。

64、一言以蔽之,“人”,始终是世间最复杂的存在。如何写好“人”,也同样复杂。

65、是不善于学习方法的使用,是看不透职场人际的复杂,还是理不清家长里短的琐碎?晚熟的人,很容易困惑,在内心产生自我怀疑,又能通过自答释然。即便如此,也绝不做轻易妥协、随波逐流之事。

66、有人就问他:“莫老师,你的《红高粱》写得真好,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67、可是表弟却丝毫不领莫言的情,他口口声声说莫言所有的小说加起来,也抵不过他写的一行字。说莫言浪得虚名,欺世盗名,只不过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在他心目中,莫言,就是驴屎。

68、这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比《晚熟的人》讽刺意味更浓。主人公是一个以文学的名义沽名钓誉,实施诈骗的骗子。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个骗子不仅能骗了别人,甚至还能骗了自己。

69、宁叶赛这个名字很有趣,取这个名字的灵感是不是来自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以这位天才却忧郁的诗人的名字命名又有什么深意?叶赛宁生前抑郁成疾,只得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三十岁。是他选择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他笔下温柔美丽的人间。这与他的表哥怀才不遇而又不甘心的境况似乎有着同样的悲剧美。

70、制作左镰的过程和一个人匆忙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颇为相似。待经历烈火持续的淬炼、铁锤反复的锻打,坚硬的钢变得柔软而又恢复坚硬,左镰才真正成为闪闪发光的利器。这就是人生,苦心志、劳筋骨、不如意事常八这中间感受到的起起落落、喜怒哀乐就是生命的本真和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独特的经历磨练了意志、坚定了决心,看似残酷但也是最温柔的成全。你可以说这是最坏的人生,但这也是最好的人生。

71、许多年过去了,我还是经常梦到在村头的大柳树下看打铁的情景。那把已经初见模样的左镰在炉膛里即将被烧白了。不,已经被烧白了。那块即将加到镰刃上的钢也烧白了。老三奋力地拉着风箱,他的身体随着风箱拉杆的出出进进而前仰后合。老韩用双手攥着长钳先把左镰夹出来,放到铁砧上。然后他又将那块钢加到镰刃上。他拿起那柄不大的像指挥棒一样的锤子,对着流光溢彩的活儿打了第一下。小韩抡起十八磅的大锤,砸在老韩打过的地方,发出沉闷得有点发腻的声响。钢条和镰已经融合在一起。老三扔下风箱,抢过二锤,挟带着呼呼的风声,沉重地砸在那柔软的钢铁上。炉膛里的黄色的火光和砧子上白得耀眼的光,照耀着他们的脸,像暗红的铁。三个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锤互相追逐着,中间似乎密不通风,有排山倒海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最柔软的和最坚硬的,最冷的和最热的,最残酷的和最温柔的,混合在一起,象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转低徊的音乐。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创造,这就是生活。少年就这样成长,梦就这样成为现实,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与消解。

72、殊不知,在纷繁的世界里,简单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