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摘抄好句41句)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摘抄好句41句)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1、想把这事写出来,我与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2、 刚来到山村的马剑铃和罗明无疑是失望的,无论是文明的缺失还是“莫扎特想念毛主席”的荒诞,更多的是讽刺当时环境的荒谬和预示知青们将面临的各种困境。(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3、小编不喜欢这种状态,像人生正被什么东西裹挟住了一样。

4、最后奉上及其珍贵的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拍摄花絮视频:

5、我实在不想用这么公式化的形容去描绘这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活人,可我当时的记忆又很难想起她别的特征。要怪就怪时代吧,那时人们的审美总是那样单只会记得这样的女人。

6、在这一个月里,“我”充当了小裁缝的守卫者。有一天,小裁缝跟“我”说,她遇到了麻烦,她好像怀上了阿罗的孩子。“我”的心揪得紧紧的,失落和担心一时间让我痛苦万分。面对小裁缝的眼泪,“我”决定帮助她。

7、剧中的一个情节是马剑铃在屋里透过破旧窗户看见外面的好友罗明和自己心仪的小裁缝接吻亲热时失落哀伤的神情,在二胡婉转凄凉的配乐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马剑铃能够体会。

8、如今她也60多岁了,距离电影里那个小裁缝也越来越远。想着她,我便想起了电影里的老裁缝。在电影里,他去过雅安城,见过世面,在他的师傅家里见过小提琴,还能用不标准的英文勉强念出“Violin”。想想还真是讽刺啊。

9、如果有人告诉老磨工,他是个浪漫主义者,他的反应不过是一句“啥子浪漫哦?”这是他在电影里对“浪漫”的回答。对此,戴导借马剑铃之口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10、老磨工所在的千丈崖,原型或许是天凤乡附近的天棚山。只是看看这样的名字,便明白了它的艰险、陡峭。是什么样的人会住在那样的地方?只有老磨工这样的人,邋遢、懒惰、散漫。小说里对老磨工的描绘比电影详细了很多,他嗜酒,住在满是虱子的棚里,常拿泡过盐水的石子含在嘴里当下酒菜,酒后会唱些“淫秽”的山歌。

11、云水谣 主演陈坤徐若瑄

12、“他对我说,巴尔扎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女人的美是一件无价之宝。”

13、在当时,影片巧妙地融入了东西方美学和文化的精髓,不仅有着真实动人的真挚情感,同时片中镜头尺度之大,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非常大胆。

14、这就是国家级的“保护山歌”成果,比不上法籍华裔导演作品里不过1分钟的一场戏。就在这个国家,人们普遍把艺术当做一种工具,而从未感受过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过程对感官和自我的冲击。每当我看到这样的群体大谈文化、创新,我只能丢下一句“去你妈的!”

15、她也早不做裁缝了。在我家帮工时,那也不过是在县郊国道旁的山沟里,没出荥经县界。我曾听闻过她后来这些年的日子,就和很多离异的县城女人一样,要么做生意,有赚有赔,要么再婚,或是被男人骗了积蓄。

16、小裁缝(周迅饰),一个没有名字的美丽女孩,可能是任何一个女孩,带着与生俱来的淳朴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她的青春也许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懵懂又苦涩,有挣扎也有梦想,梦想着自由、梦想着爱,梦想着外面的世界。

17、简介:周迅,中国内地女演员,1974年10月18日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

18、他继续走他的路,低着脑袋,没有马上回答我。

19、永远对生活满怀希望。罗明和马剑铃刚到村里时,觉得生活就到此为止了,一切都结束了,罗明发出“我一定会死在这山洞里”的绝望哀叹,马剑铃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确实很失落。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生活,马剑铃冒着风险在村民面前演奏莫扎特的曲子,村长问这是啥曲子,罗明脱口而出“莫扎特想念毛主席”。罗明带去了一个闹钟,他们可以依靠这个闹钟来支配山里的生活作息,村民们什么时候下地干活、什么时候结束今天的劳作,完全取决于这个闹钟什么时候响。四眼的妈妈到乡下接四眼回去,在和马剑铃聊天时,四眼的妈妈说“现在,读书无用成了最吃香的时髦,但是总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会重新需要好的医生,毛主席还需要你的爸爸。”并告诉马剑铃,不能放任自流、得过且过,虽然自己手上在织毛衣,但脑子里依然构思着诗歌。

20、所以,我偶尔会故意地放慢脚步,即使眼前工作堆积如山,这一刻也要走得慢慢悠悠。

21、1971年初,十七岁的“我”、十八岁的阿罗,作为知青被分配到离荥经县二百里的天凤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天凤山下面有二十来个村庄,我们分配去的那个村高高地盘踞在山顶上,“我”和阿罗被安顿在山顶上的吊脚楼,跟村民一样下地或挖煤。

22、我曾听到过很多为这种艺术工具主义者开脱的言辞,无非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云云。在我听来,这些话都是狗屁。生存不是难事,人要维持生命,需要的东西本就不多,轮不到仅仅是为了活着就要糟践艺术。况且,他们那样,算是为了生存吗?不是,是谄媚,是为了向既得利益者靠拢。

23、首部曲《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周迅与她的好友陈坤、刘烨出演的电影。

24、无论如何,仅仅从电影开篇,我们是能够把故事发生的地点确定到县一级的。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曾在山顶上看过雪,在天池边玩耍过,听过县城里的传言,你也会确信这是发生在天凤乡的故事。或者,当你打开一本中译版《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小说会告诉你确切地址的。

25、在电影里,四眼母子就是坚定的艺术工具主义者。对于他们来说,在文革以前,巴尔扎克、大仲马、波德莱尔从来都不是文艺作品,而是进入某个圈子以谋生的工具;文革时候,它们又都是些不能被人发现的禁书。他们对禁书的保存,并非出于对文艺作品的爱护,仅仅是这片被反复凌虐的土地上人们谋生的本能——对保值物的青睐。

26、老裁缝说“有时候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一辈子。”当小裁缝遇上巴尔扎克的时候,或许她的人生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27、在以后的日子里,罗明和马剑铃给小裁缝讲起了巴尔扎克,其实巴尔扎克只不过是他们偷的众多禁书里的代表,代表了自由与解放,在那个思想被禁锢的年代,在那座落后闭塞的大山里,就像一股清风吹进了心里。不仅影响了小裁缝,也影响了老裁缝,影响了凤凰山里的许许多多的淳朴村民。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老裁缝在夜里听罗明和马剑铃讲故事,他那挂满了斑驳皱纹的眼睛里充满了光芒,那是对新鲜世界的渴望,是对自由的向往。

28、对了,我想起来了,她的笑非常特别。大多数人笑起来都会自然地半眯着眼睛,要是眼睛太小,笑起来就只剩一条缝了。她不一样,她笑起来时候也会睁大眼睛,脸上除了快乐,还有眼里的惊喜。相比起单纯的快乐,她似乎更享受这快乐带来的意外。

29、知青的到来让这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充满了活力,山顶的吊脚楼一时间成为村民会聚的中心,因为阿罗有一只鸡啄米的闹钟,“我”带来一把可以弹奏《莫扎特想念毛主席》的小提琴。更重要的是,阿罗和“我”有讲故事的本领。村里大都是文盲,又兼穷乡僻壤,没人看过电影,知青口述电影,成了大多数村民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

30、“爱情是理性的放纵,伟大心灵的享受,严肃的享受;野蛮人只有情感,但文明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巴尔扎克小说的熏染下,深藏于小裁缝心中的那种对自由的渴望,那对美与爱情的追求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小裁缝和罗明相爱了。我想,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这爱是他们纯粹而又真挚的享受。

31、从好些年前开始,如果你乘坐川航的航班来成都,到了就餐时间,就会看到有空姐拿着一罐“老干妈”辣椒酱,满场问人“要不要加辣椒?”这就是现代四川的境况,到底是文化如何贫瘠的地区才会拿着一罐来自外省的特产彰显自己无明且狭隘的文化地域主义情结呢?有机会的话,请千万记得告诉他们,“老干妈”,其实是贵州特产。

32、这是一段极好的电影改编。伴随着老头的歌声、三弦声,画面切到了罗明和小裁缝在天池里嬉戏、做爱的场景。歌声末了,处男马剑铃当然猜不出这是什么谜语。谜底是什么,我想,这段画面剪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33、 “说不定我们会在这小屋里过一辈子,想起来我的背脊骨都发凉了。”当马剑铃说这话的时候,这两人或许都不会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大山里会有一场关于青春的遇见等着他们,在这场遇见里他们邂逅了那个让他们铭记一生的姑娘——小裁缝。在遇见之后,三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了一起,改变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34、不要跌倒,不要用鼻子近距离感受撒落了粪水的山路,也不要在摔倒时惊到钻进干枯玉米杆准备冬眠的蛇——这是我从过来人那里听来的关于山野生活的忠告。不过,当时的我并没有把这些忠告听进耳朵去,很快就摔倒在这光亮的石板上,被裤兜里的玩具在屁股上扎了个印,还有一只绿色的四脚蛇,飞快地从我手背上爬过。

35、简介:周迅,中国内地女演员,1974年10月18日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

36、小裁缝的出走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她用行动告诉了罗明、马剑铃——我的美、我的灵魂、我的爱情、我的自由,都应由我的力量来塑造和解释。此时,雅典娜和阿芙罗狄的力量在她身上觉醒,她终于成为了一个断然与山里姑娘不同的女人。

37、在天凤山,人们说长得最好看的姑娘有着椭圆的脸蛋,亮闪闪的眼睛,还有一条长长的辫子,有三四厘米粗,从她的后脑勺上垂下来,耷拉到背上,一直拖到她的胯部以下,发梢上扎着一条红红的头绳,她叫小裁缝。

38、“长得很漂亮,却没有文化。”这是阿罗和“我”对小裁缝最初的印象。

39、其实下乡知青与农村姑娘的爱情,作为文革时期屡见不鲜的故事,在多数文艺作品中都能见到。但《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个故事与知青抛弃农村姑娘的套路不同,故事最后是农村姑娘抛弃知青,独自一人进城闯荡。而姑娘离开亲人,离开故土的理由竟是一个大陆彼岸的已故老先生——巴尔扎克。

40、因为慢下来以后,才有心情去读那些很多的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