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意思解释
1、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2、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3、(解释)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
4、(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5、齐桓公带领军队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齐桓公取得了胜利,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这时他们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来的时候是春天,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而返回去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
6、永绝后患: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让有可能的危害继续存在。
7、 (示例):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8、(5)团中就你老马识途,这次旅游理当由你作导游。
9、他是老马识途,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10、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11、(成语示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12、“妙笔生花”这则成语讲述了一个有关谁的故事?
13、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14、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15、孩子一回家就让他去写作业?大错特错!父母必读!
16、(押韵词)如手如足、视有如无、应付自如、熔于一炉、乌合之卒、捶胸跌足、支支梧梧、矫世变俗、天赐之福、依样画葫芦、......
17、(典故)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8、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19、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20、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21、一个老马识途的车夫说,“城墙里边就是避暑山庄。
22、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23、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4、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25、举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就能作到妙笔生花。
26、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27、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28、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
29、一个老马识途的车夫说,“城墙里边就是避暑山庄。
30、(2)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31、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32、向齐国求救。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伐(fá)戎。山戎人大败,逃往孤(ɡū)竹国。齐桓公决定乘胜追(zhuī)击(jī),出征孤竹国,彻底消灭山戎人,永(yǒnɡ)绝(jué)后(hòu)患(huàn)。
33、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34、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35、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36、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7、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38、(释义)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39、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0、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齐国军队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之后,终于打败孤竹国,正准备凯旋。可是,齐军出征的时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现在却是北风呼啸的寒冬腊月。皑皑的大雪像一床巨大的被子覆盖了树林、山坡、沟壑和道路,连来时的路途也完全看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呢?齐桓公急坏了,再这样下去,别说是回齐国,恐怕所有的人都会冻死在荒山野岭。这时,大臣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找几匹老马来!”士兵很快牵着几匹老马。管仲让这几匹老马走在部队的最前面,老马慢慢地在迷蒙的风雪中辨认着道路,终于把齐国的部队安全的带回到自己的老家。
41、(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42、“老马识途”是比喻经验丰富还是胆识过人呢?
43、老马嘶风(lǎo mǎ sī fēng):喻人老而犹有雄心。
44、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45、所以,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这时,齐桓公手下的谋士管仲说:“大王,狗、马都有辨认道路的本领。我们挑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
46、(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47、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48、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49、(典故)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50、(8)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51、老马为驹(lǎo mǎ wéi jū):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
52、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53、(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54、"老马识途"的典故告诉我们对于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有经验的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55、所谓老马识途,多听一听前辈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56、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