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的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轮回;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忠言也能顺耳,七十岁能心随自己的所愿但不触犯规矩。”
3、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4、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孔子说过的名言)。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但在孔子身上却得到完美统后世人把它称之为“中庸”,奉为儒家的理想境界。(孔子说过的名言)。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释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0、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12、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1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9、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1、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孔子做人名言不学礼,无以立。
2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7、孔子的经典语录还有许多,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幽默智慧,凝练含蓄,这里我只取了沧海一粟,希望我喜欢的各位朋友也喜欢,不喜欢也没什么,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哈哈。
28、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2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0、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1、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在其中获得心得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2、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贱,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是对周礼的挑衅;
3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4、意思:快乐的时候也不能毫无节制,遇到难过的事,也不能过于悲伤。
3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