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骊得珠
1、对这一尖端课题,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才终于探骊得珠,圆满地完成了。
2、充和早在七十三年前便已于古典艺术探骊得珠了。
3、 骏骊 jùn lí:深黑色的良马。 牝牡骊黄 pìn mǔ lí huáng:骊:黑色。 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4、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很多鱼在游来游去,继续往深处游下去,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冰冷刺骨,快到水底,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一看,啊,原来是很大的珍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大珍珠,使劲一拽,拽到了他怀里。他拼命往水面游,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探骊得珠)。
5、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6、这些见解灵构妙筑,探骊得珠,相互映照,颇有一种“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的大彻大悟。
7、(解释):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8、我们不能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浅层赏析,而应该探骊得珠,进一步寻求它成功的深层原因。
9、 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10、 释义:父亲对儿子说:‘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
11、有一天,一位农户的儿子在河边割芦苇,当时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看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他想起村里的老人说过,传说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下去捞,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名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深处,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整天为三餐辛苦劳作了,不如豁出去试一下。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12、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他们没有地,只能靠割芦苇、编帘子和簸箕为生,所以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13、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边上芦苇茂盛,靠江边的村子农户依靠芦苇为生,通过用芦苇来编帘子和簸箕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14、 探骊得珠 tàn lí dé zhū: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造句: 用真枪真刀往身上砍的气功表演,看起来使人不禁骊珠在握。
15、唐朝著名的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一天在白居易家里聚会,谈论南朝兴衰的历史,并每人赋一首题为《金陵怀古》的诗。结果,刘禹锡先赋成一首。白居易读后赞叹不已,对他说:“我们四个人摸黑龙,你先获得明珠,留下的只是黑龙的头角了,还有什么用!”
16、(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文章能扣紧主题
17、少年点了点头,父子二人将明珠放好,准备拿到上好的珠宝店去换成钱,然后买些好的水田,勤勤恳恳地种地生活。
18、●程善之《寄洪棣臣金陵》诗:「倾觞尽醉狂歌呼,兴酣题句探骊珠。」
19、他憋足一口气游到明珠的面前,伸出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少年得到了熠熠生辉的明珠后不敢停留,他怕这河里真有凶猛的黑龙。所以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连衣物都没来得及穿好就往家跑。
20、(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21、骊:古指黑龙。成语的意思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22、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以后可不要为了家里再做这样危险的事情。”
23、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24、(示例)这篇作文根本文不对题,难怪分数这么低下。
25、这户人家有个十多岁的儿子,有一天,这个少年在河边割芦苇,那时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取,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这条凶猛的龙守护着珍宝,胆敢去偷盗的人都会被它吃下去。
26、在“世纪杯”作文大赛中,徐松的那篇可算是探骊得珠,被评为一等奖。
27、●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其书法论一篇,聚古人大旨于数百言之中,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亦省作「探珠」、「探骊」、「探骊珠」。
28、(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
29、研讨会上,听得多,说得少,总能探骊得珠;喜欢看书,涉猎甚广,总不离思考和解决中国现实和长远问题的大框架。
30、这个成语,跟白居易和刘禹锡也有一段故事。《唐诗纪事》中载:唐代中叶,有一次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他们以南朝兴废为题,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进行诗歌创作比赛。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
31、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32、回到家,少年将明珠拿给了父亲看。父亲一见到明珠,吃惊得说不出话,父亲问少年是从哪儿得到这价值连城的明珠的。少年于是把他下河取得明珠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了一遍。
33、《庄子·列御寇》:“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
34、对这一尖端课题,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才终于探骊得珠,圆满地完成了。
35、父亲看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里得到,他就把经过的,给父亲说了一遍,父亲就说,好险啊这个价值千金的明珠是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肯定是睡着了,他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
36、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37、珠。比喻诗文写作能抓住关键,紧扣主题。也比喻得到
38、 “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39、(出自)冰心《我的学生》:“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文不对题的使人发笑。”
40、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到了高唱骊歌的时刻了。
41、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