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端午节最短的诗(摘抄好句35句)

端午节最短的诗(摘抄好句35句)

端午节最短的诗

1、(解析)赵蕃,理宗绍定二年,担任直秘阁官职,不久就死了。《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端午节最短的诗)。

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8、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9、端午到,好运随着你我笑。吃粽子,缅怀屈原吟古诗。赛龙舟,甜蜜幸福一起收。我祝你,每天安康常欢喜。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安康!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1、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1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1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14、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6、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一直以来,屈原的精神都感动着人们,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17、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8、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在仕途道路上的一种忧虑。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19、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更是凄清悲切、情意深沉,“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屈原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2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22、         端午临中夏,时清⼈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3、《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4、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

25、提到端午节,我们都会想起一个历史人物——屈原

26、己酉年的端午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27、没错,角黍就是粽子的0版,人们最早是在夏至那天吃的。

28、  ⾹蒲⾓⿉,对暑悄⽆⾔,梅⾬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咎《蓦⼭溪》

29、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0、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31、《花心动》宋·史浩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32、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3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4、雨中思绪集点评:刘俊是近来发现的非常知性的年轻的诗人,在这首写悼屈原的端午诗中,他仍然能把人们写得耳熟能详的语言中发掘出新的诗意。第一节他把江河作为切入点,“唯有江河/才可化解一个人的淤结”可见其忧愤之深,屈子沉江,不是江沉没人,而是人可吞下江,江是屈子的一腔苦水。“岸上住着蓬头垢面的江山”,人是江山,江山是人,表现非常有张力。“一颗打结的水草/缚不住一意孤行的流水”,用这种形象的语言去叙述一段历史的阵痛是非常高明的。“孤独的大夫/撕扯七尺之躯做饵/垂钓自己骨子里的忠义”,这是屈子的舍身取义,陌生化语言,形象化构思何其了得。“一条戴罪的河/挥举拳拳之心如杵/浣洗一国之清明”,是江是人?是古今诗人之志。最后一节写端午节后人对屈子的缅怀,“端午,艾草扣紧门环,不去/苇叶死死抱紧一缕香魂,不散”其虔诚和仰慕可见屈原的影响,“那么多人/踩着汨罗江的肩膀/喊不下一条河流的停顿”,点睛之笔,大江东去,屈子东去,他留给我们的是如汨罗河绵长的思念和不朽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