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古诗词
1、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2、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诚信古诗词)。
3、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4、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人之操履无若诚实。(诚信古诗词)。
5、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6、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关于诚信的古诗名句有哪些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7、译文:纵然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8、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9、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10、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11、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12、“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明确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诗人善于抓住在历史进程中的巍峨奇观,以粗犷的笔触,一扫汉魏六朝绮靡浮艳的诗风,成功地展示了诗人急欲建功立业的感情世界。
13、《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14、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15、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像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6、若还行得方为诺,不尔徒言未必诚。——宋.张九成《论语绝句一百首》
17、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8、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19、译文: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2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诚信关于诚信的古诗名句有哪些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1、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22、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23、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24、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25、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26、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2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28、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29、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30、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出自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诗作《述怀》全诗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31、《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叶适《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32、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先秦.屈原《九章之七》
33、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34、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35、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36、丞相知怜为小心,忽然奏佩专城印。——唐.薛逢《镊白曲》
37、——《乐府诗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38、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39、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40、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41、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4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3、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有关“诚信”的整首古诗有什么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44、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45、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唐·白居易
46、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47、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48、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49、《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50、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51、韩婴汉朝诗论家: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52、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明·洪自诚《菜根谭》
53、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54、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55、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
5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57、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5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59、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修学:研讨学问。
60、●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61、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2、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63、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64、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65、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66、《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67、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一屈原,战国诗人
68、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69、不知道能帮助到你吗?如果能(能采纳就别推荐了)!关于诚信的古诗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70、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71、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72、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73、译文: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
74、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75、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