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故事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3、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名言故事)。
4、 孔子的门人子路很了不起,在别人指出他的过错时,他会高兴,所以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 例如平时讲话,有时话的内容并不好,而本意——动机与目的是非常好的。例如父母往往骂孩子:“你不吃饭,我打死你!” 这句话的内容非常凶狠,可是他的动机是教育孩子,目的在使孩子获得充分的营养,本意是非常慈爱的。如果将父母这句话,解释为狠毒的父母,那就是以辞害意了。
7、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名言故事)。
8、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经典语录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周周日:08:00 12:15 16:35
11、孟子是雄辩家,他的口才很好,语言很有个性,读完整部《孟子》,会觉得这位先生很可爱。
12、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罗曼。罗兰
13、“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
14、但大多数情况下的现实是,天子都喜欢:“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这就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劣根之所在。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包容心,大多数领导者都喜欢任用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因为这样下属好管理,好控制,会听话。大企业病就是这么来的,每一层的能力都比上一层差,整个组织就几个上层精英在疲于操劳。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效率何在?刘邦就很聪明,用的人基本比自己都厉害。尤其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属于顶级人才。
15、(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7、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8、做人的难处,在于会有“不虞之誉”,想不到和过分的恭维会来。例如,一见面就说“你真了不起”,尤其青年朋友们要注意,人一旦有了财富,有了社会地位,一切好听的话都来了,自己求不到的那些恭维也都来了。千万不要上自己人格修养的当!如果人家说你是圣人,你就自以为是圣人,那你就堕落了。人家恭维你,你就更应该反省,更要害怕,因为不实际、过分的恭维话是绝对不能听的。
19、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1、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4、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25、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6、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27、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28、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2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