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1、《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
2、做不到的,达不到的,就不必去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去纠结。
3、同样,蒋也为自己的增补版写下序言:“余读曾、胡诸集既毕,正欲先摘其言行,不竟松坡先得吾心,纂集于此……”“不惟治兵者之至宝,实为治国者之良规。愿本校同志,人各一篇,则将来治军治国,均有所本矣。”据传,这本书也是蒋介石本人最爱读的三本书之一(其他两本为《俾斯麦传》、《曾文正公家书》)。
4、当下不杂,是指要全神贯注于现在的事上,所以说不杂。
5、“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6、事情既然已经来了,已经发生了,就要学会去顺应,去坦然面对,逃避和找借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事淡然,遇事坦然,是最好的生活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7、未来总是难以预料,我们不是神,不可能预知未来。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
8、“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过去的不圆满只能过去,能把握的只有现在,既过不恋,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过去的人或事就让它过去吧。
9、生命的重量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人活一世,能不被物质所击垮,不被环境、欲望所迷惑,自然就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0、脚踏实地的我们才有资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的所爱的事情。
11、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君子小人是一种动态的道德,不是一劳永逸的标签。
12、来源:国学文刊(ID:guoxuewenkan)
13、之前失败再多次,他都不去多想,专注于打赢眼前的仗。后来他总结出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一举攻下了强悍的太平军。
14、(1)周国平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15、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6、小和尚着急了:“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
17、生命短暂,人生无常。错过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也不再完美;拥有的就好好珍惜,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18、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9、庄子说:“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意思是说所有好的与坏的来了,不欢迎也不拒绝,听其自然。一切恩怨是非,过去就不留,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人若无牵无挂,心就像一面镜子,照过的不送,未照的不迎,超然物外而不受损伤。但若人心里有了挂念,就开始有了弱点,就会被情绪轻易攻陷。
20、曾经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21、出自《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22、该书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战法重奇正。防守强调掌握重点,进攻重机宜,行止重谨慎。
23、《曾胡治兵语录》各章都附有蔡锷的按语。这些按语或者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归纳,或者是对曾胡言论的评述,或者是借题发挥,阐明蔡锷自己的思想。蔡锷对于曾胡“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的思想十分欣赏,认为带兵者“若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
24、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25、谁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人能够把握的只有眼前。有时间为未来担心,畏手畏脚不敢行动,何不尽心尽力把眼前事做好?也许你现在做成一件小事,就能够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都无法把握,何谈未来?
26、未来不可预测。巴首富说过,哪怕你在金融市场上预测准确率超过30%,你就可能拥有全世界一半的财富。当今时代,科技迭代飞速,商业模式变化极快,职场生态也深不可测。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为未来,我们要心怀敬畏,既不欢喜,也不担忧。
27、其他的老师都一筹莫展,可他父母背着柴刀就去上山砍柴,就算要走十来里的路,也丝毫不当回事。
28、这句话分别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态度,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29、从此,医学界多了一种叫做“青霉素”的药物。
30、就像写下“一世多艰,寸心如水”的叶嘉莹先生,她这一生,17岁经历丧母之痛,24岁遭受牢狱之苦,52岁白发人送黑发人。
31、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32、人生在世不称意,十有八九。生活中有酸,也有甜,有笑,也有泪。过去的人生,不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要留恋,彻底放下,轻装前进,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特别是对那些心事重的人来说,不要长久深陷在痛苦里无法自拔,生命不息,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3、1917年此书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1924年蒋介石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
34、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
35、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36、对于未来,我们常常难以把控。与其在那里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不如先做好现在。
37、有后人结合曾国藩的一生,编过一副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38、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正邪虽不并立,却常交替往复。而涵养心性,使正气沛然浩荡,正念朗照乾坤,便是修行的法门与境界。
39、该来的总会来,与其把精力放在无用的幻想上,不如多关注当下,珍惜眼前人,抓住眼前的幸福。
40、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41、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再去留恋了,不管你过去是辉煌还是落魄,都已经不会回去了。
42、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43、我们都应该明白,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44、半夜一场大雨,小和尚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
45、遇到事情,不要想过多,想好了就去执行,一件事一件事办好了,那么你的人生也会豁然开朗。
46、那什么是自律呢?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许多的考验,而人们面对那种未知的事物,他们有的会后退,有的会选择前进。因为没有谁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你的抉择将会影响到你以后的事业,要知道,对于每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犹豫就是他们最致命的弱点。谁不想成功?虽然机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犹豫了一下,有可能这个机会就属于别人了。所以,自律就是“回到当下”,“当时不杂“,学会做减法。不去妄想未来,也不无聊地纠结过去,规规矩矩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47、但如果过去的你曾经狼狈不堪,回忆过去只会让你痛苦无助,忘了又如何?
48、《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
49、只有学会顺其自然地接受生活的意外,才能在生活的逆流里转逆为顺,化险为夷。
50、过去永远不会回来,未来还不曾到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今天的事。
5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活在当下,不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恋和纠结发生过的事。
52、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而这十六个字,是曾国藩处事的口诀。无论要做什么,只要下定决心,就要踏实去做,不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53、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54、凝神静虑,守住当下,收回驰骛的心,再复杂纷乱的事情,我只是位看客罢了。
55、出处:清代曾国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扩展资料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走好脚下路,当下才是生命。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活在此时此刻,尽情享受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不要再煞费苦心地强求那并不存在的永恒。
56、《曾胡治兵语录》共十二章:第一章《将材》,第二章《用人》,第三章《尚志》,第四章《诚实》,第五章《勇毅》,第六章《严明》,第七章《公明》,第八章《仁爱》,第九章《勤劳》,第十章《和辑》,第十一章《兵机》,第十二章《战守),总共一万四千字。其中前十章论治军,后两章谈具体作战。
57、很多时候,本来就没有太多事情的,只不过庸人把事情想复杂了,才自生烦恼。未来迟早会来,何必担忧,或急于幻想呢?
58、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59、多年以后,一位叫蒋志清的读者,增辑了《治心》一章,并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共13章)的名义印发作为黄埔军官学校的教材,这位虔诚的读者此时的身份就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60、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61、殊不知在这一前一后中,我们却丢掉了最为珍贵的当下。
62、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63、过去发生的事,不管是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回忆,那也只是过去了。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吃老本,也不可沉浸在痛苦的失败的回忆中,对自己丧失信心。
64、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非诚勿扰)
65、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66、灵光与神明存在于世间,却又不附着在任何事物之上,它们是自在世界的一种精神和规则,有着自己运行的轨道,不依懒于任何事物,却冥冥中指导着任何事物。
67、秋风突起,草籽飘舞。小和尚大喊:“不好了!许多草籽被吹飞了。”
68、面对纷杂的生活,不断调试自己内心的指针,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你才能找寻到生活的彩蛋与平静的内心。
69、过去发生的事,不管是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回忆,那也只是过去了。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吃老本,也不可沉浸在痛苦的失败的回忆中,对自己丧失信心。
70、我们拥有的唯有现在,即当下的力量和时光。要珍惜并努力,不要内心杂乱,周身繁乱,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71、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百味俱尝,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留也留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安时处顺,走好人生每一程。
72、品味一颗米饭的香甜,才能明白整个自然的慷慨。
73、PS: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从未发生过改变,而这些沉淀下的文字里,闪耀着的,都是做人的智慧。既往不恋,当事不杂,方能不乱于心;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才能不畏将来。遇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所以,人到中年,才能读懂曾国藩,必须每天通读曾国藩,才能够活得更加通透,心态好了,生命的质量就高了。
74、不要活在过去的悲伤中,也不要活在未来的恐惧中,只有当下,才能让自己拥有力量。
75、“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76、意思是,活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亦不被时下的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足够了。
77、正如陆象先所言:“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78、只有当心飞出物的牢笼,居高临下看待世间万物,你才会发现:所谓名物,得之未必属我,放手也未必损失。
79、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
80、不做无谓的空想,不去留恋昨日的昙花一现。我们都是活在现实里的人,只有握在手里的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81、未来不迎,拥抱当下,从脚下做起,从此刻做起。
82、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去的东西,或许原本就不属于你,你再纠缠下去,也于事无补。未来还未发生的事,你大可不必过度担忧,该来的迟早会来,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83、物来顺应,不仅仅说的是“逆来顺受”,而是富有哲理。就是说,不要违抗反对事物发展规律,要顺应事物的变化。尤其是当下时代,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时代大趋势才能成功。
84、人生最怕什么?就是犹豫。一旦犹豫,就会失去时机,反而影响气度。
85、无论大小与轻重,担起你应该承担的,你就担起了整个春天。
86、这样的未来,我们有什么值得欢迎它的地方呢?
87、生活中有酸也有甜,遇事不顺遂的时候,不要长久的深陷在痛苦里无法自拔,而是要潇洒的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