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2、作文素材|描写诚信的好词好句+好段+开头结尾+名言警句,快收藏!
3、(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9、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0、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很大啊,很有意义!一般的礼仪,与期奢侈,不如节俭些;丧葬仪式,与其办的周全、尽善尽美,不如心里真诚悲痛。”
11、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12、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1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1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5、(《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7、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8、(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1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这里的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好友相见,小打小骂,其实是一种亲热表现。就像“老不死”这个称谓,也经常被一些老夫老妻用来秀恩爱。不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到了元明时期,已经普遍作为不敬语了。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4、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2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8、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9、(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0、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32、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说话必定有信用,行为必定果决,这是不管是非曲直的固执小人!不过也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君子吧。”
33、(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5、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7、(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38、(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9、(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4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2、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5、(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50、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5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52、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53、”(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5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