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爱国诗词经典名篇
1、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3、《沈园》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4、 (清)林则徐
5、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6、 韦莉副局长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希望大家以本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为契机,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我们日常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常态。
7、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8、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1、《而庵说唐诗》: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干古无双。
12、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 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 —— 罗曼罗兰
15、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6、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源自民族的苦难,因为当时祖国陷于灾难之中。但作者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他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指日可待了……先是忧郁,后是乐观,当我们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首诗篇幅短小,构思精巧,作者借“鸟”的形象,象征性地表现了自己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至此,诗的感情已达到了高潮。在诗中,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因为诗离不开诗人的体验,诗人的情感也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中。整首诗表达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
17、译文: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18、学生们朗诵选材丰富,既有体现新中国发展成就的诗歌《中国,我的中国》,也有作家经典思乡名篇《教我如何不想她》,还有砥砺青春凌云壮志的诗篇《为祖国的青春而奋斗》……均是语言优美、情感丰厚的爱国名篇。
19、推荐理由:杜甫《春望》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20、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国殇》)
21、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22、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23、苏轼的诗词,一向是豪迈洒脱的。这首词很能代表苏轼的风格。这首词虽描写的是一次出猎的场面,但是苏轼借助这次出猎和历史典故,抒发的是自己想要报效祖国的决心。也是苏轼想要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信号,但是无奈苏轼的一生都是没能实现。虽经历坎坷,但依旧乐观洒脱,这才是我们敬佩的地方。天地间,谁能比得上苏东坡?
2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5、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6、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28、全诗短短三句,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语言质朴,风格雄劲,表达了刘邦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慨。
29、这是李白最负成名的作品,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30、(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3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杜牧《泊秦淮》 释义: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4、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5、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6、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7、推荐名篇:《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8、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39、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二》
40、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41、《读书》一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后,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读书》。
42、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4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44、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45、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4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宋代:于谦《石灰吟》
47、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8、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49、即使年老,依然不改斗志,自强不息本就是一个人最有魅力的底色。
50、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 吴玉章
51、因为爱国之深,所以,担忧过甚。情深义重,正是辛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