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黄河的句子简短
1、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2、37)人们都说母亲是宽宏的,母亲是无边的,虽然我未曾领略过母亲的魅力,但在梦中,在心中,母亲用她的惊涛骇浪浊流宛转,激励着我,关怀着我。一声声浪声,让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3、黄河——人类的母亲河,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她博大的胸怀及她善良的品质,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黄河是祖国的作风:永不低头折节,顽强拼搏的气魄!是中华民族拼搏的象征,是中国12多亿人的母亲……
4、①句序变化:从句式看,原句采用倒装句式,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 (赞美黄河的句子简短)。
5、在李太白笔下,“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入龙门”,气吞万里的黄河,美得让人惊心动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横穿山岳的长江,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直插天际的泰山,美得让人仰视惊叹;“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雄控大川的华山,美得让人欣喜若狂。
6、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处处笙歌,歌唱大丰收;愿您在普天国庆之际心想事成!
7、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8、把这满天飞舞的毛毛细雨,化着关切,遥寄给你。但愿我们间的关切,不再是国庆佳节来临的时刻。
9、你的殷红热血,哪一滴没洒落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哪一次,没让外族侵略者惊心动魄,吓破了胆。光未然诗人见了你,早已被你震撼,为了你,辛辛苦苦地把你唱,冼星海见你,夜以继日地把你谱写,你那雄伟的气魄,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心神荡漾。
10、31)是啊,黄河,多么伟大的名字,这是条伟大的河流,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更是中国人民的化身!黄河用它并不清纯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黄河用它并不硬朗的脊背,负载着国家安危,黄河用它奋斗不息的壮举,教育着亿万人民……
11、夜阑人静,再次勾勒曾经想象的黄河,追寻我们在它那诞生的民族精神。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难道不应该随着黄河那跳动着的永恒的心律,唱出永不疲倦的民族之歌吗?就让黄河那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成为我们诠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吧!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身份对它说:“谢了,母亲河”!
12、802班 蒋伊睿
13、(即使)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也)不能骄傲。
14、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
15、文学常识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小说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本文选自《杨绛散文》,文章写作思路及主题作者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苦境中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重点词语愧怍(kuìzu?)镶(xiāng)嵌(qiàn)滞(zhì)笨荒(huāng)僻(pì)翳(yì)骷(kū)髅(l?u)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伛:弯(腰)曲(背)。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滞笨:呆滞笨拙。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愧怍:惭愧。重点句子(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一句中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16、总结并拓展本堂课成果,写话题为“跟刘成章学抒情”的小论文。
17、祖国,您让我们挺起腰杆,我们为您添砖加瓦。
18、13)黄河水中的泥沙不断增加,是因为水土流失形成的。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坏造成的,它导致了大自然生态不平衡,现在大片森林已被黄河覆盖。环境污染,无节制地开垦放牧,砍伐森林,导致流沙问题更加严重。
19、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祝祖国生日快乐!
20、从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到巍峨峻拔的五岳雄山;从宏伟浩大的故宫到庄严广阔的北京天安门……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21、比如本题中主干句为“六尾蝌蚪(主语)摇曳着尾巴(状语)顺流而下(谓语);复杂成分包括状语“在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和定语“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分别以句子或短语的形式表达为:山峦映衬的山涧里(偏正短语),潺潺清泉涌出的乱石中(偏正短语);山涧里山峦映衬(主谓句子),乱石中潺潺清泉涌出(主谓句子)等等。
22、浑黄如浆的河水放荡不羁,波澜起伏的河水汹涌奔腾,滔滔浊浪,浩浩荡荡。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没有帆影,阒无人迹,只能隐约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水天相连,模糊一片。脚下的黄水卷着漩涡,沉重地流淌。
23、此外,本人还用了排比,比喻,反复,对偶等多种修辞,浑然一体,击出力量。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它们运用了反复,直接抒情,使语言的情韵增强,力量更显。
24、国徽,是齿轮中生长的麦穗,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是不屈民族的标志!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而应该用心聆听。
25、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文章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重点字词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dàn:奇怪,古怪。亘gan古:远古。
26、送你一缕阳光,两束鲜花,三阳开泰,四方财神,在加上我真挚的祝福,合成了一句:十一快乐,开开心心过国庆!
27、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28、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29、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30、朋字双月并肩行,远隔千里两地明;祝友健康阂家乐,事业顺利展宏程;国庆佳节同喜日,捧杯聚首秋月中。
31、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文本为依据作出选择。
32、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33、是您,孕育了华夏的智慧;是您,见证了子孙的成长。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大步朝前走。
34、我徜徉在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的红草地旁,端详着历经沧桑千姿百态的古碉堡,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尊严。
35、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36、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37、文学常识(1)体裁: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2)作者:北宋司马光(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务:事务。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若:比得上。以为:认为。益:好处。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泛指多天。更:重新。
38、 刘成章真的是把铺陈用的淋漓尽致啊!
39、43)黄河不仅以它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而文明于世,更多的,则是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华夏族人开辟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而他们,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的子孙。从第一颗稻谷掉进了黄河水中起,人们离开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发展起了领先世界一大步的文化。第一部农书在黄河水中浸泡;第一部兵书在黄河水中洗濯;第一部医书在黄河水中完善;的一部史书在黄河水中打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从而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
40、4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我心中的黄河是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
41、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42、7)我心中的黄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
43、21)我站起身,忘情地前行,仿佛每走一步,都是我与黄河距离的缩短,都是我与黄河意识的贴近。冥冥中,我听出了黄河对人们的诉说;我听出了黄河对历史的评述;我听出了黄河对现实的夸赞;我更听出了黄河对“奋斗”的诠释……
44、 文学常识《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45、文学常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文章思想内容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重点字词诗兴不作:作,起。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锲qia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深宵xiāo:深夜。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重点句子(1)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学者方面: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革命家方面: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2)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看起来越高,攀登起来就越起劲;钻研起来越困难,就会钻研地越锲而不舍。整齐的句式,叙议结合,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严谨踏实、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46、文学常识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文体知识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47、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8、称得上是中华民族骄傲的摇篮――黄河,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从高处看黄河,既像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色巨龙,蜿蜒盘旋在祖国的神州大地上,又像是那轻柔飘起的纱巾。从西头的喀拉山一直流向渤海,全长约五千七百六十四公里。
49、原句: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嘚嘚的马蹄声又一路响上了山去。
50、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51、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52、当国旗炽焰般的身影与天际晨光彤红的胸膛融成一片辉煌之时,我们光奋了!假如我们的父辈们在xx年前为了她的升起而兴奋的话,xx年后的今天,在又一个国庆节即将到来之即,当我们发现她日趋成熟之时,我们也兴奋了!
53、是那精彩给了我绚烂,那浑黄的水是它的个性,探寻独立的自我,不追求湖的碧绿,不与海的蔚蓝相比,一个人的精彩空间,浑黄的醇厚。那浓浓的情载满了理想,带着遥远的祝福,将雪山的书信传送,载爱与情去那远方。似乎告诉了我情感是人类生存的动力,是人间弥足珍贵的东西。
54、32)黄河在咆哮,古老的黄河在咆哮。她一身深黄的河水奔腾翻滚,诉说着她的漫漫旅程。黄河,她太古老,又太辉煌。五千多年间,黄河岸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黄帝似的伟大人物,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炎黄先祖与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创造了这个文明古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举世瞩目的一页。
55、2)就象我,面对学习和生活道路上的困难,不用埋怨,不要不满,带着一腔热血和满满的激情去战胜,相信,我们的力量也会像汹涌而下的瀑布让黄河奔腾不息。
56、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57、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58、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4)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d的理想d员。”中国共产d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d员。
59、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60、角度总结: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突出作用。
61、我梦到了黄河,梦中的黄河是美丽的、壮丽的、风趣的、豪放的。河滩里生长着望不到边的河柳和没过头顶的野草。当夕阳落下时,美丽的余光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十分美丽,像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夕阳图。
62、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63、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体会文本中句子变换后原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64、见事:知晓事情。拜:拜访,拜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②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⑤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⑧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重要问题(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5)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7)“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9)“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65、 无力造林植棵树,保持水土种棵草,防治污染不乱倒,倡导绿色文明,保护生态环境,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保护母亲河——做我们能做的!
66、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67、文学常识《太空一日》是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文章写作思路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在天空、归途的优异表现,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重点词语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遨游(áo)严谨(j?n)稠密(chóu)概率(gàilǜ)烧灼(zhuó)五脏六腑(fǔ)千钧重负(jūn)耐人寻味惊心动魄(pò)重点句子(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答: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答: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答: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68、6)我们来到了黄河边,这时的黄河正在退潮,我们趁着这大好时光,一起走进了河床。啊!好漂亮啊。这里的沙泥真稀,脚一踩上去软软的,柔柔的,这种感觉真爽啊!沙泥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不时的泛着金光,我抓起一把沙泥,仔细的观看这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这时我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是啊,黄河千里迢迢,奔腾不息,却能在我们利津与渤海相汇,这也是我们利津的一大骄傲啊!
69、气魄pō:魄力;气势。澎p?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掀起:揭起,往上涌起。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bǔ育:喂养,培养。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发扬滋zī长zhǎng重点句子(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朗诵词提纲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5)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章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