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感悟人生第六集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2、“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3、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4、3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5、《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6、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7、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8、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9、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0、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
11、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2、《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13、读书于我有时是三日不离手,亦或是十日不翻书,所以只能说是“喜欢”,不敢说“志趣”。自识文化积淀不深,十几年来常不知读些什么书好,索性从名著和获奖作品读起。近日得好友推荐,读了《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书中美文美图带我纵情山水、静品清茗、欢饮美酒、聆听琴音。让我走进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的同时感悟了生活的艺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把人们从纷繁世事中引领出来,“且停亭中且停停”,颐养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14、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5、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这容颜不见得是外在上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心貌。心貌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这个道理。
16、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7、20)我们谁都曾失望,谁都曾受伤,但人生本就如此,完美无缺只是童话。但,每个人都有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机会。
18、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
1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20、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21、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22、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23、10)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24、25)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25、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26、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说过:“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27、我们的心应当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己。
28、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29、读书,会让一个人始终热情昂扬,因而也始终保持对人生、对生活的热情。曾经有个年轻人向杨绛先生倾诉人生困惑,杨绛听完笑了笑,然后对那个年轻人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书读太少而想得太多。”
30、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31、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32、20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