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古人诚实诚信小故事(摘抄好句106句)

古人诚实诚信小故事(摘抄好句106句)

古人诚实诚信小故事

1、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2、三年级王珂心同学讲述的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曾子杀猪取信》的故事。

3、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4、几十年后,韩信成为刘邦的军事统帅,率领汉军击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韩信也被封为楚王,建都下邳。

5、韩信抬起头,见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娘在问话,就如实告诉她说:“老大娘,我家里没有什么吃的了,想钓几条鱼换点钱买吃的,但到此刻连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可让我吃什么呀?”

6、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7、作者:于锋,资深媒体人,南京地方志学会理事。长期研究南京城市历史,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江苏新闻奖等奖项。(古人诚实诚信小故事)。

8、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9、   地球是圆的,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回到你身上,所以面对每一件事都要诚实,要用诚信去战胜谎言。

10、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11、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

12、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接受了。他说:“我一旦考上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13、放羊小孩因为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错误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撒谎百害而无一利,诚实守信才是正道。一个不具备诚实素质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害人害已的下场。

14、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15、诚信:”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16、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17、宋濂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古人诚实诚信小故事)。

18、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19、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20、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1、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

22、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3、商鞅立木为信这一做法,使他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也为变法在秦国顺利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法使秦国日渐强盛。商鞅的诚信使秦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中国。可见,“诚信”对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昏庸无能的周幽王只为博美人一笑而失信于众诸侯,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人一旦失去诚信,就会成为生活的败者,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25、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26、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27、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28、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29、记得从某一本书里看到,老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翻遍典籍也没找到老子在哪里说过这句话。也有人说是孔子说的,在《论语·颜渊》里有:“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后人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30、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1、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

32、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33、魏文侯在这件对于他来说很小的事情上都信守诺言,也正因为他这一点,才能得到臣民的拥护与爱戴,才得以使国家繁荣昌盛,做为一代君王均能如此诚实守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诚信待人,诚信做事。

34、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35、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36、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37、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38、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39、  “你的语文预习本去哪了,xxx”这一言将本来平静的教室打破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炸开了锅。“她没带本子啊!”“他们组要被扣分了。”“我......忘带了。”她说道。

40、  直到晚上睡觉,我都还在想这件事。突然,我想到了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的:“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想到这句名言,我要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遵守这两个诺言。

41、   老人离开了这个村子,少年不舍地送别了他。可自打那以后,少年竟然天天在他砍柴的山坡上捡到很多漂亮的石头,他拿到集市上去一问,才知道这些石头都是很珍贵的宝玉,还有人出高价购买。少年高兴极了,收了钱也没还价就往家里走。少年一天天地富裕起来,自然逃不过村长的眼睛,村长跟着少年,来到那个“彩色山坡”上,知道了一切。待少年走了以后,村长拿出布袋子,捡了整整一袋也拿去集市上卖。不料,见了这玉的人生气的拿起玉,一块块地砸向村长,骂道:“你骗谁那!?当我是傻子啊!”村长头破血流的回到了家。这件事以后,村长心生怨恨:凭什么那个穷小鬼的石头就能卖钱,我的就不行!于是他又来到山坡上,捡起那些石头,他突然发现那些玉一被他捡起来就变的普通无比,毫无特色。村长气的哇哇大叫,把石头使劲一扔,谁料到,当村长气愤的要离开时,却正好踩在了那块他扔出去的石头上,“骨碌”一下从山坡上滚了下去,撞在石头上,死了。

42、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亲自去呢?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责任,违背职业道德。

43、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

44、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45、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6、   诚信就是一个种子,我们要把诚信传播出去,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4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中曾这样写道,其意为“大丈夫答应人一件事,即使给千金也不会更改”,从中可以看出诚信在古人眼中的价值。不只是如此,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人类已经谱写了数不尽的诚信典籍、故事等,从古至今,无论中外,诚信始终在道德法则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

48、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9、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50、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51、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

52、明理诚信,严守公民道德;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守法律的小公民。让我们树立起“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的诚信观念,培养诚信习惯。

53、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54、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7个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您理解什么是诚信。

55、韩信从小喜读兵书,有满腹的学识,一心想着能披挂上阵,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当个将军。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没有人赏识他的才气,很不得志。

56、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57、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58、强盗们听了,觉得此人有孝心,也很可怜,就放了他。

59、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60、                     

61、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齐去,一边走,一边哭。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62、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63、   我感到不自在,为什么要让人小看自己呢?为什么要欺骗大家呢?为什么不让自己变成一朵大家都喜欢的玫瑰呢?我真后悔!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发生过隐瞒欺骗这种有违诚信的行为,让我感到最内疚的是收午餐费的那件事。

64、大学生励志网:中国古代名人诚实守信的小故事

65、  这两件事情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干什么事情都好像没有精神一样。

66、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67、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68、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69、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

70、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71、0以全新的姿态过最美的节日|作者/朗读者:白育芳

72、尾生与女子约定在韩城外一座木桥边会面,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突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于是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终被活活淹死。

73、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74、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75、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

76、两友重信义 胜过亲兄弟汉朝时代,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中国古代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张劭要回家,范式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并拜见你的母亲。」后来,到了这个日期,张劭便将范式要到家来的事告诉母亲,他们杀了鸡,备了饭菜,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半信半疑说:「儿呀,范式离我们家相隔千里远,而且是两年前的约期,你怎么这么肯定范式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有信义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真到来了。后来,张劭临死前对妻子说:「范式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果然,张劭死后,范式替他丧葬,并一直保护张家人回到老家临湘。

77、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78、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妻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79、心有承诺 便应去做汉朝朱晖早年就成了孤儿,但他很有气节,所以成年后,在太学里有个叫张堪的人见到他,就非常信任地握着他的手说:「他日我若死了,希望把我的妻与子托付与你,请您多多照顾他们。」朱晖觉得这事重大,不敢轻易承诺,也就没说什么。不久,张堪果然死了,张堪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贫困。朱晖这时果真亲自去到张家问候,周济张堪的妻子和孩子,十分细心周到。

80、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81、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82、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83、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84、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85、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86、强盗们见他真的回来了,非常吃惊!大家都说:「从前听老人们说孝子、义士如何如何,今日真是眼见为实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们怎么忍心吃你呢?」于是,刘平靠诚信受到强盗们的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87、   外面的雨哗哗地下着,这雨仿佛印照了她的心情。不一会儿,雨停了,但外面还是阴沉沉的,老天爷好像还没哭够,准备再来一场大雨。

88、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89、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90、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非常重视诚信,甚至将其比作生命一样珍贵。其实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诚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它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是位高权重还是出身卑微,它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只要你重承诺讲信用,诚信都会陪伴你左右,让你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赞扬。今天起小编就陆续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91、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

92、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坦在棺木下面。不久,书生的家属接下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93、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94、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95、   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她撒谎了不但如此她还死死的不承认,如果她承认了可能还不会这样。她向老师保证了,但是在今天她又犯了撒谎这个错误。

96、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97、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不一样啊!”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

98、古人关于诚信除了有很多故事,还有很多名言警句:

99、江边有一位以洗衣为生的老大娘,看到韩信一个人在那里郁郁寡欢,垂头丧气,就十分关心地走过来问:“年轻人,你怎样了?有什么心事吗?”

100、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101、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02、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

103、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104、生活在明代正德年间的山西蒲州人杨瞻,曾担任过扶风知县、四川按察佥事等职,他的职务并不算很高,但他的儿子杨博非常显贵,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死后的杨瞻也被追赠为兵部尚书。

105、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