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刘基故里(摘抄好句88句)

刘基故里(摘抄好句88句)

刘基故里

1、再说回来。刘基故里在距南田五公里的武阳村,也是传说《天葬坟》和刘基墓的所在地。刘基墓的风水极为讲究:在墓地后面有九条山脉,这九条山脉是正对着坟墓前面的小山坡,所以取名九龙戏珠。坟墓前面也有两个小山坡,右边的类似于现在用的砚台一样的,左边的好像官印,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摆有砚台,官印和笔的齐案,所以风水很好的。

2、据《资治通鉴》记载:自从刘邦定都长安后,张良开始不吃五谷,足不出户,并执意求去:“追随赤松子并探求长生不老药。” 嘉靖时的知识分子廖道南批评刘伯温不能及时功成身退,大抵是与张良比较。 在辞官3个月后,朱元璋召刘伯温回京,刘伯温欣然从之。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被封为诚意伯。

3、在耕读人家的民居里,刘基的传说,生生不息。

4、对此传说,刘基二十裔孙刘耀东在《南田山志》里也有记载:“宋武僖王刘光世子尧仁自临安徙居丽水竹洲,尧仁子集欲卜迁,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者,旋游南田山,上岭至一处,问地名,或告曰‘武阳’,恍然悟梦所示‘舞羊’,遂自竹洲徙居此。”(刘基故里)。

5、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12月29日,文成刘伯温故里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武阳书院,地处文成县西北部的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中的山凹处,距离刘基故居约300米,距离文成县城约35公里,开车的话大约40分钟即可到达。

7、《明史》中详细的描述了他的微小谨慎:“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8、武阳处于海拔八百米之上的群峦之巅,离天很近,风云浩荡,即便是到了炎夏,风清气爽,凉意阵阵,夜须覆被,是个天然的消暑之处。

9、在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又重新进入了儒家知识分子的角色,背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重任。 陈进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刘伯温说:“以道事君者,忠之大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治国理政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也包括社会正常运行必须服从的真理和规律。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专制下,刘伯温在看待君臣关系上能提出“以道事君”的理念,需要莫大的政治勇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0、多年以来,我一直为刘基的遭遇忿忿不平。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王侯将相,不是家遗豪宅华府,大墓陵园。刘基,除了拥有千古文章,便是西陵的一丘荒冢草没了。往好说,他是清廉之人,说难听点,就是一个穷光蛋。

11、刘基故里位于福地文成县南田镇。此地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

12、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13、武阳之尾,一谷幽然,别有洞天。一幢馆舍,名武阳书院,后靠青山,前临一池,池上莲叶盈盈,荷香弥弥。

14、13)沿包渡隧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S330

15、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神化诸葛亮的《三国演义》时说,孔明先生被描写得不大像一个正常人了,“多智而近妖”,而刘伯温也被后世的许多传说扭曲得厉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16、网购平台侨品汇上线,配合欧陆风情商业街,实行进口商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本土电商平台特农汇,去年上线仅两个半月,就和70多家涉农企业及基地达成合作,累计销售额近百万元。

17、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18、刘基故居就简约地座落在村庄的一隅。一棵挺拔蓊葱的老树下,三间木屋,门朝荷塘,两溜低矮的厢房,分置两旁,先贤之画像,悬于客堂中央。他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仿佛在凝视着诗和远方。

19、势血洒西风,高处寒多,慨抚头颅辞故里;孤身投朔雪,望中人远,独留面目见先王。

20、    文成县副县长、政协主席刘金红在开幕仪式上致辞,她说: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于1311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出生于南田武阳。上周,纪念刘基诞辰710周年系列活动启幕,活动包括学术研究、非遗活动、文艺演出、旅游节庆、招商引资等多项内容。

21、沿乐清互通行驶620米,过乐清互通约60米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2、虽然和诸葛亮一样,刘伯温摇着鹅毛扇的谋士形象压倒了儒者形象,但儒家传统的教育才是刘伯温的人生底色,他和普通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23、我不知道,岁岁年年,年年盛夏,这些莲叶荷花曾经沾染过多少人的脸庞,但我可以肯定,多年以前,曾沾染过一个乡贤的灵魂和思想。

24、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璟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25、《明史》记载了这四人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章溢回答说:“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刘伯温陈时务十八策。

26、广义上的“刘基故里”,一般包括武阳村的刘基故居(他生于此,死于此),武阳村外夏山山麓的诚意伯墓(据说是他本人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以及南田镇外的诚意伯庙。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故居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墓地建于他去世当年,因后人敬仰刘且畏惧其所谓堪舆奇门之术,所以很少遭到骚扰,保存完好,诚意伯庙则是明天顺八年(1453年)始建,我去看过两次,挺热闹的,就是似乎有点热闹过头了。

27、刘基晚年告老还乡居住的地方就是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的住宅,1375年4月16日他在这里逝世,真称得上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

28、提起《授经图》,或许有些了解历史的人知道,一共有三幅,皆为授经图,但尺幅和构图方式不同,整体展现给我们的画面信息大致一样,即刘伯温一家人坐在石头上,向子孙传授儒家经典。

29、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历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30、刘基此番辞官,一隐就是八年,直至朱元璋隆重请他出山。刘基自投奔朱元璋后,上书陈述时务十八册,主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国大计,辅助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江山。开始,他倍受宠信,上言进谏,劝君买善,严明法纪,不徇私情,劳苦功高,位列伯爵。但朝廷毕竟是一个大泥潭,他是一朵亭亭净植的莲,不甘做随波逐流的浮萍,后遭权臣胡惟庸所陷,病隐武阳,于农历1375年4月16日,含恨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

31、18)沿S330行驶1公里,调头进入S330

32、一个人儿时的命运往往能决定其日后的人生轨迹,刘伯温即如此。

33、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34、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35、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对于刘基其人,历史上评价甚高。在帝王心中,他是“联之子房”。朱元璋赞他:“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武宗称其:“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在史书记载中,他是雄才大略,一代宗师。《明史》云:“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在百姓眼里,他堪称传奇,既能经天纬天,又懂阴阳八卦,是个先知先觉的神般的存在。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36、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37、刘基庙(诚意伯庙):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分“王佐”、“帝师”两水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重,占地300O平方米。

38、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已中进士的刘伯温正式踏入仕途,到江西瑞州路的高安县任县丞。所谓县丞,就是县令的属官,官阶还不够“七品芝麻官”,属于正八品,略相当于今日之副县长。

39、文成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于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谥号“文成”作县名。文成县是浙江省第二大侨乡,革命老根据地县,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40、5)沿千帆西路行驶660米,左转进入万柳线

41、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42、朱元璋对此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1369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43、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

44、再加上此时已经是元朝末年,元王朝的统治机器更加迟钝和衰朽,具备乱世所拥有的一切弊端。因此,刘伯温在江西做了5年官,虽“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但“豪右数欲陷之”,只能辞官而去。

45、刘基故居: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46、多年以前,我曾来过武阳。那时的武阳,风寒茅舍低,老屋残墙斜。陌上花开,田间苗青,牧童牵牛,农人锄禾,时光漫漶得犹如远古的岁月,日子苦涩恰似未熟的青柚。这些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借助刘基之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把村庄彻彻底底地整治打造了一番,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诸多古色古香的民宿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整个村庄似乎在瞬间便回到了早已远去的明朝。

47、把南田划归文成县,这应该是青田县人民几十年以来一直的“痛”吧。因为,这“划”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以前从不被人在意的山村里的一间旧屋老宅,还有生生不息的旅游资源,以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啊。

48、2)沿伯乐东路行驶230米,左转进入旭阳路

49、虽说这里的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而修建,但书院内的环境确实非常秀美,加之地处山凹处,四周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环境秀美也非常的安静,是一处非常适合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建筑虽为现在新建的,但其白墙灰瓦的样式也格外的古色古香,其与周边环境融洽的非常完美。

50、刘基,字伯温,1311年生于(现)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山武阳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51、刘伯温究竟是青田人还是文成人?无论怎么争执,历史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作为一个外地游客,我在刘基故里旅行收获的信息是: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在南田人的信念里,“太公精神”始终如刘伯温永远都是南田武阳人。刘基的老家,也是温州旅行不得不打卡的地方。

52、7)沿赵山渡东隧道行驶610米,直行进入S330

53、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54、武阳多莲,刘基本是一朵莲。感谢武阳的莲。是她们,让我蓦然开悟,释然了许多。望着武阳的青莲红荷,我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荷花一定是滋润着刘基的思想雨露长大的。那些青翠的莲叶,铺展开来,便是郁郁的文明;那鲜红的荷花,灿烂向天,不正是离离之火吗?

55、11)沿上岙岭隧道行驶2公里,直行进入S330

56、虽说这里的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而修建,但书院内的环境确实非常秀美,加之地处山凹处,四周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环境秀美也非常的安静,是一处非常适合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建筑虽为现在新建的,但其白墙灰瓦的样式也格外的古色古香,其与周边环境融洽的非常完美。

57、即便是刘伯温故里景区也是少有人知,就何况武阳书院了,知道这里的游客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周边的人来此游玩。

58、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59、10)沿S330行驶4公里,直行进入上岙岭隧道

60、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61、父亲刘爚,字如晦,曾官遂昌县学教谕。像许多士人一样,刘基知道科举是他通往成功的惟一途径,因此,他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尤其精通《春秋》。十四岁时,刘基成为处州路学的一名学生,迈出了漫长科举路的第一步。他的聪明很快在学习中得到展现。据说,人们很少见他执经诵读,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

62、人人都说,刘基是个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是位“活张良,赛诸葛”。然我说,刘基更像是武阳荷塘里的一朵莲,清白,圣洁,坚贞,忠诚。

63、同时,文成致力于打造精品景区集群,将铜铃山、龙麒源、猴王谷、月老山、峡谷景廊等作为主力,九溪欢乐谷、朱阳九峰、天顶湖环湖绿道等作为后备,争取在2018年做好A级景区提升或创成国家A级景区。

64、武阳书院位于武阳中村水井后,刘耀东在《南田山志》里记录:“按《明代遗编》载‘武阳中村水井后书院基,东至水井后路直入,南至刘浩舍人墙,西北并至人行路,此段系大三分之业’云,下署名‘永一官人、永七中丞、永十镇抚’。永七即诚意伯,永十为诚意伯弟升,字伯演,官陕西镇抚,永一当为诚意伯兄舒,字伯洋。书院仅载地基,又曰‘大三分之业’,是书院必诚意先世宋元时所立。”如今书院经多次翻建后,成为武阳村的另一处人文景观。书院隐在一处幽静的山岙里,周围古树参天,院外有清泉流过,门口有荷塘一湾,一年四季游人不断。

65、5)沿塔石岭隧道行驶6公里,直行进入S330

66、周边自然景观分别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这些都让刘基故里呈现出天地人和的“天下第六福地”景象。

67、于是刘伯温究竟是文成人还是青田人,如今,成了文成人和青田人争执不下的题目。

68、8)沿S330行驶180米,直行进入赵山渡西隧道

69、9)沿赵山渡西隧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S330

70、墓地前面有两块地,一块高一点的,一块矮一点的。矮一点的像一个日字,高一点像月字,日月连起来就是明字。关于刘伯温坟墓传说也有很多种,盗墓的传说也有很多,但是据说至今也没有人盗墓成功。当地还流传一个故事,说刘伯温的墓是被天犬保护的。传说刘伯温有36座坟墓,其中一个有金头,盗墓者都是冲着这金头来的。坟墓石碑上刻有刘伯温、诚意伯字样的坟墓已经被盗了,连刘伯温上几代和他孙子的坟墓都被盗了,但是都没有找到金头。

71、据《明史》记载,刘伯温“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衅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明史》还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72、是的,是的。身为刘基第二十一代谪孙的老刘说。

73、12)沿S330行驶8公里,直行进入包渡隧道

74、刘伯温此时已知道自己处境堪忧,在洪武四年朱元璋赐其还家之后,竭力洗尽铅华,表现得像一个不识字的老农,也不和地方官吏来往。

75、武阳是大明军师刘基的故里。夏至后的一天,我慕名前去,想不到首先遇到的,是满目的莲叶荷花。

76、刘基故居位于村中,五开间,后靠寿桃山,房前有一片田园,分布着七个大土墩,似星宿般有序排列,乡人称为“七星落垟”。刘基后人介绍,刘基上五代均住于此,刘基生卒也于此,后因后辈迁出,原屋仅存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物。近年来,文成当地政府为弘扬刘基文化,在原屋址上还原故居。

77、24)行驶130米,过左侧的梅树村约270米后,右前方转弯

78、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d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79、刘基博通经史,与宋濂师出同门,具有强烈的重历史、重致用的经世精神,是一个刚正峻烈、雄迈奇矫的英才,也是一个文家大家。他的散文集《郁离子》,便是其系列著作中的代表。徐一䕫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也就是说,郁离含有使“圣人”、“明君”成就文明盛世之伟业的意义。专家们认为:“在艺术上,《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并蓄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和浙东学派务实不务虚的学问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宏深,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内容恢宏,气魄宏大,是继柳宗元后使寓言取得文学地位的集大成之作。”

80、谁能想到呢?一个远离尘世偏处一隅的小小村落,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这是武阳之幸了。

81、沿飞云互通行驶900米,在第3个出口,左转进入瑞高线

82、转折在元至正十九年。是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因为在故乡的声望,便以钱财征召刘伯温以及另外三个当地著名知识分子—叶琛、宋濂、章溢。 知识分子一向是淡泊以明志,自然是不愿出山。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4人才一起被送到应天(今南京)去见朱元璋。

83、16)沿S330行驶1公里,过象溪桥,直行进入体育场路

84、据《明史》记载,至正十六年(1357年)时,方国珍起兵海上,抢劫郡县,相关部门无法控制,行省复任刘伯温为元帅府都事。刘伯温建议修筑庆元诸城威逼方国珍,方国珍为之气沮。等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时,刘伯温说方氏兄弟首先作乱,不杀他们无以惩后。

85、一朵莲,就这样谢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千万朵莲,今天又开了。这些莲,还认识刘基吗?我这样问自己。

86、武阳村金龟山山麓还有施茶亭,处于上通瓯括下达瑞平的古道上,是由刘基第六世孙刘启节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并购置亭田,其田租收入专门雇人为路人施茶。因年久失修,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重建。施茶亭由正屋、厢房、天水桥、过廊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

87、17)沿体育场路行驶7公里,过鹤云大桥,直行进入S33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