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下一句补充歇后语(摘抄好句20句)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下一句补充歇后语(摘抄好句20句)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下一句补充歇后语

1、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2、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四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3、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4、刘备上了黄鹤楼 —— 答案: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5、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刘备最多,本来拥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6、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

7、这道题目很难,但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他用板凳去砸蚂蚁,真是大炮轰蚊子——小题大用。

9、坏人带我去吃麦当劳,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0、建安50年,刘备陪妻子回家探望亲戚,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并未给与回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江陵,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典故

11、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答案:吃里爬外

12、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13、对着张飞骂刘备 —— 答案:寻着惹气

14、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15、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16、刘备三顾茅庐 —— 答案:尽找明白人

17、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18、小张把我的书借走了,到现在还没换,真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9、解释:刘备在起事之初曾向东吴暂借荆州立足,后来刘备羽毛丰满与魏,吴成鼎足之势,也终未归还荆州,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所以这个歇后语是用来比喻借故占用,拒不归还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