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摘抄好句51句)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摘抄好句51句)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1、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2、他曾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足以见其对哲学的热忱。不过,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这几乎是读哲学的人的共识。因此,本期书单除了推荐黑格尔本人的著作之外,也精选了几部解读黑格尔的书籍,与诸位书友共勉。

3、第三种方法需要看情况使用,哲学家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因此记住相关代表性的哲学家,也可以直接选出来正确的答案。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康德、笛卡尔、孟子、庄子、陆九渊、王阳明、贝克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老子、程颐、朱熹、柏拉图、黑格尔……。

4、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而理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至上的主导地位的,并与形式是统一的,由于内容的主导地位,他也就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内容不真实,而求技艺与形式的完美,是不实际的。他由此批判东方艺术的丑陋与不真实,显然这是他自我的偏见。这是由于他指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而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理念内容。这是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结果。

5、马克思的《批判》手稿是其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它相当集中地批判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马克思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这个论断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诞生地”,二是“秘密”所在。

6、如果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归结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里的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所谓感性显现,就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创造和表达。这也符合我们对艺术的一般认知: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7、从黑格尔的哲学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是从唯心出发,以理念为世界的第一性,经过理念“自生发”的过程,“生发”了自然,以及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社会制度等等。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社会制度仅是“绝对精神”的显现,哲学的发展即是真实世界的发展,理念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产生了真实的世界,可黑格尔哲学大的问题即在于,逻辑上的理念如何才能产生现实的物质,正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批判黑格尔所说:

8、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決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客观准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自发地接受“客观规律”的作用发展変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利用客观规律。(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9、“异化”即“外化”。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异化物,异化了的精神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或现象的;另一个是纯粹意识的,或本质的。就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主体是绝对精神,客体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或“异化”。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自我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黑格尔的这个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在论述意识或自我意识时,又包含着辩证法因素或“批判的成分”。所谓“批判的成分”是指,黑格尔在分析各种意识形态时往往把后一意识形态看成是对前一意识形态的批判,把前一意识形态看成是由于自身矛盾而向后一意识形态的过渡。正因为“异化”概念、“否定性辩证法”包含有批判的成分,马克思才说:“只要精神现象学坚持人的异化,纵使人只表现为精神的形态——则在它里面便潜伏着批判的一切成分,并且常常就会准备着并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10、客观精神是被精神所创造的社会和历史形态。相当于精神现象学关于“精神”的考察。比较而言,精神哲学的这部分内容更系统,也更清晰。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学说,应以《哲学全书》的相关部分为准。

11、黑格尔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且无法抑制的,这种变化到最后就是终极真理,黑格尔叫它“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概念,作为宇宙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12、黑格尔自己就曾说过,“尽管柏拉图是理念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但是它“已经不复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美学》第一卷P27)。

13、4⃣️“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美学》中最核心的观点。

14、黑格尔的哲学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美学作为学科来讲,是从德国的鲍姆嘉登开始的。后经过德国的启蒙运动,大批学者和思想家扩展并深化了美学的知识领域,如温克尔曼(1717-1768)、莱辛(1729-1781)、赫尔德(1744-1803)。经过不懈努力,到德国古典美学时期,出现了像康德、席勒、费希特和谢林等美学上的重要人物。黑格尔在《美学》中直接点名提到的书籍就有《判断力批判》和《审美教育书简》。

15、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以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在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革命兴起所显露的辩证性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唯心主义形式将辩证法的研究推向“自觉”的新阶段。

16、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17、离开神学院以后,黑格尔先后在瑞士、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地当家庭教师,以研究希腊文化和康德哲学作为业余爱好。1798年,他的第一部著作《伦理学》出版。次年,他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笔遗产。有了这笔数目不多的财产后,1801年黑格尔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应谢林的邀请来到耶拿。

18、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指出人的理性思维发生矛盾的必然性,提出关于理性思维的“二律背反”,探讨和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结构及其矛盾运动。费希特进一步制定他的哲学的基本公式:“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认为“自我”和“非我”互相排斥,又“彼此互相限制”而得到统一。这对矛盾是“自我”本身和整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际上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的辩证法思想。谢林认为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即“绝对”,“绝对”中没有矛盾,但有欲望和行动的无意识活动,产生了精神和自然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和矛盾,由此引起发展;自然界是“绝对”即宇宙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谢林的哲学思想包含有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19、费希特是在康德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哲学的,但很快就对康德哲学感到不满,提出了自己的所谓“知识学”的哲学体系。费希特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从右面批判康德哲学。他否认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幽灵”。他也反对康德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而主张思维创造存在,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二者的统一。按费希特的说法,哲学的第1个要求就是:注意你自己,把你的目光从周围收回来,回到你的内心,因为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只是你自己。因此,费希特把“自我”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他的“知识学”的第1条基本原理就是“自我建立本身”。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它是唯一的实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是自我产生、自我肯定的;第2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非我”。与“自我”相对而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是“非我”,“非我”以“自我”的存在为前提,归根结柢是“自我”的创造物;第3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本身和非我”。它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而达到了某种完全无条件的、不受任何东西决定的绝对主体、“绝对自我”。在这个阶段,“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得到了解决。这样,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就被理解为由“自我”本身产生的对立,最后又在“绝对自我”中得到统一。费希特用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克服了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20、可以说,黑格尔创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哲学体系,也由此在生前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校长和政府代表。

21、当上副教授时,黑格尔已经35岁,他开始创作《精神现象学》一书。不过当时正处于耶拿大战时期,书还没写完,法军就攻占了耶拿。黑格尔被迫弃家出走,躲去了朋友家里,借着法军的兵营的火光整理了书稿。当时黑格尔生活困难,全靠歌德接济。《精神现象学》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完成的。

22、2018年,有记者在曼联的赛前发布会上这样问教练穆里尼奥:“如果你未能帮助曼联夺得英超冠军,你是否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主教练之一?还是说,你只能依靠自己以往积累下来的名声了呢?”

23、黑格尔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在传统的矛盾体系中,一件事不能自相矛盾,事物和事物之间也不能相互矛盾。

25、在以上不完全统计中,虽然我们还没有把名词解释这样的题目算进去,但黑格尔出现的频率已经很吓人了!仔细想想的话,其实这也并不奇怪。

26、黑格尔的名言是:存在即合理。很多人都误读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存在的”就自然“有它存在道理”。

27、这本书内容贴近读者视角,展现了作者读黑格尔的心路历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黑格尔哲学,也算是给到了一份阅览黑格尔著作的详实参考。

28、艺术表现的普遍需求所以也是理性的需求,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这就是人的自由理性,它就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29、但演绎学派从绝对意义上说,归纳学派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黑格尔接受了归纳学派的思想,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如果不是的话,不会有所谓的主位;黑格尔的主位是与主位相反的概念对立、命题和案例;结合是更高层次和更基本的普适概念和命题。

3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

31、黑格尔这段话蕴含着两个基本层面的理解:第美的本质是真,真是美的前提。只有真实地表达了事物本质的作品才是美的。美和真应该是统一的。这段很枯燥,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徐悲鸿的马——它具有马的完整的解剖结构,同时通过筋肉、动作姿态展现出马具有极强的奔跑能力。而如果我们绘制一头驴子,就不能通过属于马的那些本质特征来表现,否则一定是令人发笑的。

32、(6)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3、详细介绍请点击:CMF设计研修班|第五期课程,元旦限时特惠报名中!

34、在书中,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

35、而且矛盾的双方彼此依存,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美”,也就无法分辨何为“丑”。但凡找到一个概念,就会有和它相反的概念产生。

36、同时,因为否定,才会有新方向,对立会带来变化,通过矛盾的解决向前发展。

37、只有在个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和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

38、主观唯物主义就是认为哲学是基于人在世界之中的主体性自我意识的世界观及其相互连通的方法论的学说。

39、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亲自面授;系统、全面的学习CMF设计流程体系;更加专业、便捷、有规律可循的色彩搭配实操与色彩管理知识;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内外饰等行业的CMF设计方法和案列分享;更可深入工厂内部参观交流,学习产品如何在设计之后进行转化并生产。

40、做这部分的题目,理解是王道。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理解主观与客观,例如:这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分别找一下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那么学生找的主观原因可能是:自己做题不认真、没有好好复习……;客观原因可能是:题目太难、老师相关的知识点没有讲到、题目出的比较偏……。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主观是从人本身出发,客观是从人以外出发。这也是做这部分的题目的第一种方法。

41、(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美学》一书中,他这样写到:

42、黑格尔认为,纵然历史中有很多负能量的元素,但仍然会以辩证的模式回归完美。

43、《哲学史讲演录》被称为“哲学史”的开山之作,读哲学先读史,只有对哲学史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把握哲学本身。

44、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声称他所讲的“思维”不是实际的人的思维,而是一个“纯思维”。黑格尔认为,这种“纯思维”是最真实的,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创造主。但是,这样的主体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只能是实际的人和实际的人的思维。马克思认为,我们所说的“人”,应当是“实际的、肉体的、站立在坚实稳固的地球上的、呼吸着一切自然力量的人”。而且“人直接地是自然物”,但又“不仅是自然物,他乃是具有人性的自然物”。既然人是实际存在着的,人之外的对象也是实际存在着的,那么,人的意识或自我意识只能是第二性的。马克思指出,能够异化自身、建立对象的主体,并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在自然内被对象建立起来的客观存在。这就在“主体”与“对象”两者的相互关系方面,从根本上否定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45、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外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收到它的感动,从它得到满足。

46、黑格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绝对精神之下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包括整个地球的历史也是如此。

47、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看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但其哲学思想的唯心主义的头足倒置,致使他的美学观点从一般出发,从抽象的理念出发,而不是现实的生活,这是哲学基础上他无法克服的缺点。

48、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理念,即黑格尔所说的,概念借实在的“中介作用”。在自否定之中就是在”自确定”。由于理念的“自否定”,“自发生”的过程,所以黑格尔把理念看成“无限的”,“绝对的”,“自由的”,因为理念不受外在物的约束,而可以自在自为的生展。

49、“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50、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到“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概念得到各种现实世界就很困难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