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1、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2、特别是当同学的爷爷和蔼地叫他脱鞋进屋时,他扭捏了半天也不敢进去,因为那光滑的木质地板比他睡的床不知要好过多少倍。最后,他在屋子里坐着,挪都不挪一步,生怕把那地板踩坏似的。
3、 父亲为施一公起名“一公”,意在希望他长大后“一心为公”,这个名字也对施一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最后,崔杼和庆封对晏子没有办法,只好放过晏子和其他大臣,气呼呼地走了。
5、轮到晏子表态了,晏子大声说:“我做不到,我只跟从忠君利国的人!可恨崔抒杀死国君,凡是帮着干坏事的人,都不得好死!”晏子愤怒地看着崔杼。
6、晏子对邻居说:“俗话讲:‘不选择房子,只选择邻居。’我的邻居都和我关系很好,我舍不得他们离开,君子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7、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
8、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
9、 后来,田穰苴杀了违反军纪的监军庄贾,严格治军,并且打败晋国和燕国,收复了被他们占领的土地,田穰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之所以能被重用,都是晏子能够识别人才的功劳。
10、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11、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田穰苴,和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田穰苴很有才华,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12、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13、2018年8月作文专辑出炉,欢迎选用!
14、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5、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16、齐景公又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7、包含2000个成语,200余座城市,100余位名人
18、有这样一位小男孩,父亲早逝,他从小就与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
19、晏子回答说:“君王您不禁止您王宫里的女人穿男装,只禁止宫外的女人,就像在店铺的门上挂着牛头而在店铺里卖马肉一样呀。君王如果禁止王宫里的女人穿男装,那么宫外的女人也就不敢了。”
20、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21、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22、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23、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4、1989年2月,王利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进修,研究英美财产法、信托法、合同法、侵权法等领域的问题,为博士论文的写作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英文资料,也为其后来力推侵权责任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回国前,王利明做了两件事:一是利用积攒的生活费买了3箱英文书籍,回国后送给系资料室;二是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用英文作了一次报告,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制建设、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巨大成绩,增进了参加会议的美国学者和学生对中国的了解。
25、独家授权语文月刊(yuwenyuekan)
26、晏婴天生长得很难看,他身材矮小,面貌很丑,但是他很爱学习,从小就认真学习前人的思想和著作,积累了大量的智慧,等他稍微长大些,就成为齐国众人皆知的有学问的人了,他不但有学问,而且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晏婴的爸爸叫做晏弱,是齐国的上大夫。爸爸晏弱死后,晏婴继承爸爸,做了齐国的上大夫。
27、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每个小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一个故事讲蔺相如完璧归赵。 故事的起因是:秦国自恃强大,假意用十五个城换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
28、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王利明认为,无果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当时,百姓没多少财产,农村家家户户门都开着,因此像继承法等没多大用处,民法典的制定缺少现实意义。
29、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
30、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
31、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
32、回国后,王利明完成了博士答辩,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
33、晏子很懂得说话的艺术和人的心理,他每次劝国君不要做错事,都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既不顶撞国君,保持国君的威严,又不失自己作为臣子的身份,还要达到自己规劝国君的目的。后来,晏子还采用同样的方法,救下了一个叫做烛(zhú)邹(zōu)的养鸟人。
34、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显得格外的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郑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表现出的崇高爱国之情,感染了千百个后来者。
35、---关注必美地板,2017年打造梦想中的家---
36、齐灵公说:“好。”他就让宫内的人不再穿男装,过了一个月,齐国再没有女人穿男装了。
37、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理智的“爱国”行为。韩国安装“萨德”期间,竟有中国顾客以“爱国”为名偷盗商品。“九一八”期间,多辆日产车被砸……我们无法迫使每个人都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但最起码不要为国家失掉尊严。这些人徒有热忱而不分场合缺乏理智的行为,不仅没有维护尊严,反而沦为笑柄,导致犯罪。这种假爱国,不文明的行为不可取。当理性冲毁了法制的堤坝,就会泛滥成灾。
38、③正如鲁迅所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他们驰马奔乘,挥血战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那么,和平年代又该如何捍卫国家尊严呢?孙杨告诉我们:用理智而不是鲁莽草率的狂热。理智是理智者的通行证,鲁莽是鲁莽者的墓志铭。
39、北京时间8月19日,雅加达亚运会游泳比赛拉开战幕。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1分45秒43的成绩毫无悬念摘得金牌,这是孙杨本届亚运会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运动生涯中获得的第一枚200自亚运金牌,这块金牌他用了八年的时间。
40、齐景公说:“不行,田穰苴不是田家正房妻子所生,身份不正,不能领兵。”
41、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
42、这样的描写,很容易让读者走进林巧稚的内心深处,了解她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43、最后一自然段的画线句子是场面描写,是对李鸿章英雄壮举的一种赞扬。
44、后来那小男孩一个人回家了,他是哭着回来的,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家后他向母亲哭诉着自己的感想,母亲听完后,为孩子擦干眼泪,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好好地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
45、“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46、 回国时,施一公在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希望美国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
47、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不予理睬。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
48、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49、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存在。韩国“萨德”期间,竟有中国顾客以“爱国”为名义偷盗商品。九一八期间,多辆日产车当众被砸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在这个良莠不齐的社会,我们无法迫使每个人都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但最起码不要为国家失掉尊严。这些人徒有一腔热忱,而不分场合缺乏理智,不仅没有维护国家尊严,反而会沦为笑柄。如果他们能以一种更恰当不失礼节的方式,那么社会才更加美好,大国尊严也在人与人的交涉中无形提升。
50、②“民族尊严——这是从历代爱国英雄手中传播下来的一面神圣的旗帜。”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人士的光辉形象跃然眼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意志;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豪情;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无畏。老一辈中华儿女无不躬身力行着维护民族尊严的必要性。无国不成家,无家无你我,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是永远高于个人之上的集体精神。
51、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52、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53、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54、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55、林巧稚的母亲在她5岁的时候就因为患宫颈癌去世了。当时,这种病是无法医治的。母亲的病逝,让这个家庭顿失平衡,伤心过度的父亲一病不起,哥哥不得不辍学养家。多年来林巧稚拼命学习,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她要让更多的孩子不再遭受失去妈妈的痛苦,她要让更多的家庭不再因为病痛而不得不承受太多的艰辛和苦难。考协和医学院,对于一个像她这样出身贫困家庭的人来说,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克服多大的困难,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可是现在连医学院的门都进不去了,这让她怎能不失落呢?考场上的意外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考场去救人,还是会等到病人恢复意识后才离开,不是吗?在回去的路上,林巧稚有些伤心,可是她不后悔。
56、王利明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果使他获得业界至高敬意。他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编纂成员,为保护公民私权鼓与呼,致力于让民法典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57、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58、景公不满意地说:“我故意问你虚假的问题,你为什么用更荒唐的答案回答我?”
59、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60、 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
61、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62、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与儿子的书信被编辑成著名的《傅雷家书》,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63、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百万具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64、吕杵臼对晏子说:“您的住房靠近市场,低矮潮湿狭小,而且非常嘈闹,尘土飞扬,不能再住了,我请你换一院地势较高,干净清爽的院子。”
65、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66、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67、晏子说:“可以请三位武将比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68、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69、蔺相如谎称和氏璧有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借此骗回和氏璧,并用撞碎宝玉逼秦王答应交城。回到宾馆,蔺相如派人秘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故事的结果是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讲秦王和赵王渑池之会。 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想在会见时侮辱赵王,侮辱赵国。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出谋,自己跟赵王前行,廉颇率军做好抗秦准备。
70、王利明始终认为,法律中凡是能够广泛反映老百姓声音的条款,在制定之后都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以《物权法》为例,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在40天的时间里,共收到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11543件。当时,起草小组收到了一封用盲文写的信,让王利明非常感动,写信人是一位视障患者,他在亲友的帮助下阅读了草案全文,并就认为需要修改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历时13年,经过8次审议,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这一开门立法的过程保障了《物权法》的立法质量。
71、 晏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辅佐齐国三代国君,功勋卓著,他的故事很多,我们今天只讲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72、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没有立即离开楚国,而是又去游说楚怀王。
73、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74、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75、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