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摘抄好句76句)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摘抄好句76句)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1、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

3、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4、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5、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6、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孩子好动手是他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

7、(5) 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3

8、陶行知生于一八九一年的安徽歙县。当时,歙县由徽州所辖,虽然山地纵横,贫瘠穷困,却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文化,当地书院林立,素来崇师重教。可以说,徽州这种雨露均沾的“地缘馈赠”,不分贵贱,无论贫富,扶助无数本土家庭成为书香门第,形成了文化上的集聚效应。陶行知一生所享的教育红利,即得之于此。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0、   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1、在中式的文化基因中,西洋的“做中学”思想,往往被看成是对“知”与“行”的解读。先秦以来,哲学家对于“知”与“行”的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孰难孰易,一直吵吵嚷嚷,莫衷一是。而从近代走来的教育家群体中,有一位奇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破解此题。

12、改名之举,显示了他的决心。既然有了王阳明的“知”作底气,那“行”自然得紧紧跟上,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了一波高调作为:在校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于伊利诺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并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13、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4、生活即教育。何谓"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普通民众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

15、生活无处不在,教师的反思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让我们在做的同时也不断思考、不断反思,这样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16、● “未来学校”将颠覆当前所有教育模式,你的学校是否已在变革路上?

17、要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解放学生的空间,不被教室束缚、不被学校束缚,让学生真正投入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去探究、去实践。因此,教师要通过项目化学习为学生创设“解放空间”的条件和路径,让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感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学习内驱力。在“我是家乡旅游推荐人”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假期时间,让学生到自己所在的乡镇、村庄(社区),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观察市井生活。学生走出校园、走出教室,既拓宽了自己的学习空间,也扩大了自己的学习场域。

18、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9、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是小先生;学生是创造者。

20、但不久,杜威的阐释,更振聋发聩:凡事都等想好了再做,其实是来不及的。很多情况下,是先做起来,然后边做边学、边做边改、边做边完善,直到彻底解决问题。进一步说,杜威的“做中学”也认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只不过“做”是“学”的起点。

21、总之,项目化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实现“心智的自由”。而要实现项目化学习的实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需要做到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即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自由而正确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只有学生全身心的“解放”,才能全面、专注地投入项目化学习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22、陶行知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23、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2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5、(4) 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59

26、陶行知的时代,山河破碎,国力羸弱,内外交困。他之所以考入广济医学堂,本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这与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等人学医的初衷相同。但因受教会歧视,愤而退学。他也从过军,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地方武装暴动“华山起义”,还从过政,当了半年的徽州府议会秘书。

27、陶行知提出,解放小孩子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的发言权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提问、发表,帮助学生在陈述中、交流中提升表达能力。作为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与自己、同伴、指导老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项目成果展示、评价中,更需要自我表达。

28、在新时代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秉持这种教育理念,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情,真诚奉献,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负起为d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历史使命!

29、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与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都是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影响,两者有共性之处。同时,陶行知还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理念: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显然,这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提出的“每个小孩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观点相一致。基于此,笔者认为,项目化学习就是“解放学生”,是指向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要想实现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就必须做到陶行知提倡的“六大解放”,让学生真正沉浸于学习之中。

30、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31、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32、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33、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34、解放学生的双手:在项目成果的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5、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先选择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论以及主要贡献进行介绍。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思想以及贡献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个教学组织形式、两个称谓、三大原理、四种精神四所学校、五大主张、六大解放。

37、陶行知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他着力于中国教育,为底层的、最需要的学生办教育,为教育的发展鞠躬尽瘁。陶行知提倡活的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与我们如今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相通的。虽然课堂教育的教学场所是受限的,但我们也能通过情景设置和单元任务等方法,使教育面向鲜活的世界。

3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40、年少的这段经历,让“工”(劳动、做事)与“学”(学习、学问)逐渐成了一对相互制约、又相互成全的关系。可能陶行知那时候还没有“做中学”的意识,但从他日后创立的“工学团”来看,思想的种子此时就算埋下了。

41、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首先应引导教师更新数学教育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将数学与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42、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43、要诚实无欺;要谦和有礼;要自觉纪律;要手脑并用;要整洁卫生;要正确敏捷;要力求进步;要负责做事;要自助助人;要勇于为公;要坚韧沉着;要有始有终。

4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5、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46、(2)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即能改造生活。教育既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以促进生活的向前向上的发展为动力,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47、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8、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项目问题的驱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50、陶行知受此启示,大为兴奋,曾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作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绝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这显然是受到杜威的影响。

51、因为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的“生活力”也各有不同,“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只要将生活融入教育本身,调动和改造每个人的经验,则每个人必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之道。从此,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始慢慢成形。  

52、“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54、他走过王阳明,走过杜威,用三个名字,证悟一道“知行难题”;并于此中,见证我国教育在内忧外患中的求索和改革之路;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完成了一场教育现代化的救赎运动。

55、学生的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解放学生的时间并不是完全解放,教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教师要对整个项目要有统筹的安排和计划,对每个项目的完成时间有一定的预判;要指导项目组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长、资源等进行合理安排,不盲目分工;当学生遇到较大的困难且可能会影响项目完成时,要给予及时和必要的点拨。在“我是家乡旅游推荐人”项目化学习之“定塘旅游文创作品”项目中,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了合理指导,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分步骤、分工协作地完成该项目,并最终形成文创电子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能力进行了任务分配,并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了阶段性的任务安排。

56、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57、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58、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9、——华东师范大学蒋纯焦副教授来我校作师道教育专题讲座

60、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6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6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6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64、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6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6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67、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68、在尚不懂事的他看来,“诗文”总是与田园、麦芒、鸣虫有关。与“农事”的对话,对底层劳动的体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理解世界的语言,也成为日后变革教育的初心。

69、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7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的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欢迎阅读。

71、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72、夏雪梅博士将项目化学习分为五种实践形态,即探究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调控性实践。同时她也认为,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尽可能像真正的专家那样进行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转变角色、升级角色,将自己视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在“我是家乡旅游推荐人”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经过实践后产生文章、照片、绘画、视频、海报、文创作品等各类项目成果,其中就包含了探究性实践、审美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技术性实践。学生需要扮演记者、作家、摄影师、画家、短视频达人等各类角色,通过听取长辈的故事、记录家乡的美景、寻找家乡的名人、发现家乡的美食等途径寻找素材,最终完成项目成果。

7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它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可以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74、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教育促进生活之变化,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即教育包含着三层基本涵义:

75、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