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鬼谷子12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92句)

鬼谷子12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92句)

鬼谷子12句经典语录

1、驳斥言语的方式,就是探察对方的弱点。因而说的话多了,肯定有失误的时候,议论对方弱点加以证实。

2、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鬼谷子名言“筹策万类得么小把终好界,界年人心得么小把子不会国,见把如化得么小把朕焉,把如那得么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里他那发说,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鬼谷子12句经典语录)。

4、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5、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鬼谷子12句经典语录)。

6、出自《鬼谷子·揣术》。(译文)揣摩人情,游说人主的谋士,应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游说,要使其欲望极度膨胀。

7、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8、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9、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10、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

11、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12、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13、鬼谷子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人,在他的语录里面,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一句话可能只有几个字,但是却可以让人领悟很久,以下分享几句鬼谷子的语录给大家吧!

14、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15、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到处显摆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日常低调做人,却能在关键之时、关键之处“高调做事”,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智慧才能凸显得恰到好处。

16、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7、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18、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19、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20、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21、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

22、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23、所以,在社会上混,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把喜怒挂在脸上,这不仅是成熟的表现,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24、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25、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2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持枢》)

27、译文:对方言语时,处于动态。我方保持沉默,处于静态。此时正好可以以静观动,听其言语,辨其辞意。

28、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鬼谷子·中经》。

29、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0、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鬼谷子》

31、人有贤良、不肖、聪明、愚蠢、勇敢、怯懦、仁或义的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

32、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33、人生之妙,正在于此。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

34、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

35、一个人欲望太多,就会失去信仰、自尊,原则也会被贪念吞噬。

36、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7、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38、使用智谋,就是要用在一般人不知的地方,就是要用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39、出自《鬼谷子·揣术》。(译文)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缜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己观点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

40、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施恩不是越多越好,不可过量施予,过分施恩一则来很难长久,而且一旦未能持续恩遇,难免会使对方产生怨谤的情绪。那恰当的施舍是帮助人为乐,让彼此感情更深一点,可是极度的施舍会让事情变得不好。人都会有依赖性,你若是有了这一次,下次还会有,那对方对你就有了依赖性,慢慢的习惯,如果有一天,没有你的这种恩惠,对方就会对你有怨恨之心。升米恩,斗米仇,人性如此,不可不谨慎。

41、在人们面前证验,又与先贤相比较,那些有技艺之人就从内心上被我掌握。

42、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43、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鬼谷子总结的精辟与人谈话方法.....----《鬼谷子智慧》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本经阴符七术》

44、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45、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阖篇》)

46、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47、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48、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49、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揣天下》

50、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51、巇(3)者,罅(4)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52、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53、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

54、要给他提出问题,看他的言辞是不是有理有据;深究原由,追根穷底地去提问,看看他是不是有应变的能力;

55、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译文)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心里有数而不张扬,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心中没数却大肆张扬。

56、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57、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人生之妙,正在于此。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天下诸事,大多属此。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不易决之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决断》

58、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鬼谷子》

59、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何为魔意》

60、「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61、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62、释: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63、而一个选择的做出,除了要深思熟虑,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光只参考以往的经验,还要估算可能的结果,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所做的决定万无一失。

64、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65、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66、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67、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68、谨言慎行的人,一旦喝了酒,言谈举止就大异常时。以意志坚强、灵敏果断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喝酒之后也会大醉失态,惹了不少麻烦。他在痛下决心之后,只要沾了酒就独处于营帐中,拒绝见人。一代英雄尚且如此,更何况凡人?“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是很管用的“人物鉴定法”。

69、将一定繁琐的事情交托于对方,看其是否能应对自如。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结交朋友,并非都出于功利的目的,但对方如果不懂社会之规则、不懂处事之方法,则往往会累及我们自身,弊大于利。

70、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鬼谷子》

71、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7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73、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装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本经阴符七术》

74、人活着,难免有欲望,但欲望多了难免自寻烦恼,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是你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得不到又想要,这不就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吗?

75、用於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76、领导智慧三乘大法:上乘论道;中乘讲法;下乘求术。越是趋于上乘的,其决定性作用就越大,成就也越大。

77、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78、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79、瞿利玉石 :专营各式非洲天然玛瑙玉髓籽料及玉雕成品批发。

80、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何为魔意》

81、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谋篇》)

82、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反应篇》)

83、摄取内心的方法,就是如果遇见好学技术的人,就称赞他的长处,传播远方;然后验证,以其技艺为神奇怪异,从而惊叹,这样他的心绪就会归向于我。

84、如果每个人明白自己的位置,就是和谐的国与家。

85、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

86、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87、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88、释:如果要分析问题,关键在于周详,如果要综合归纳问题,关键在于严密。周与密的关键都是在于细节,一切都要显得自然而为,顺理成章。

89、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90、出自《鬼谷子·揣术》。(译文)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

91、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