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原文及翻译(摘抄好句115句)

论语原文及翻译(摘抄好句115句)

论语原文及翻译

1、(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2、试译:公西赤出使齐国,冉子请求孔子给公西华母亲一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子请求再给一点,孔子说:“再给他十六斗。”冉子却给了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赶着大车肥马,穿着轻柔皮衣。我听说啊,君子为穷人救急,不给富人添财。”原思给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粟米九百的待遇,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用推辞,多余的可以周济你的三亲六故街坊邻居啊!”

3、试译:孔子说:“好好侍奉父母,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4、(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5、(注释)①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著名贤大夫,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执政。事迹见于《晏子春秋》和《史记·管晏列传》。②之:指晏婴。(论语原文及翻译)。

6、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7、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9、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原文及翻译)。

10、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1、(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2、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3、(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14、(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5、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17、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注释)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大车横木的关键,軏就是小车横木的关键,车子没有这个关键,无法套住牲口,当然就不能行走了。

20、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2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2、(注释)季氏: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八佾,古代乐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越。忍:忍心,指季氏。另一种理解为”容忍”,指孔子。

23、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会忧心忡忡,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不前。”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27、试译: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又勤奋学习的人。”

28、(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一定要射穿箭靶子,因为个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2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

30、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1、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32、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33、(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34、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35、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36、(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7、(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38、(注释)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39、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4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1、(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2、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4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4、(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45、(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6、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47、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8、 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49、  译文:贵族区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博学多才,样样都是专家。”孔子听说后,对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麽?是驾驶?是射击?大概是驾驶吧。”

50、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

51、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52、(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53、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4、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55、(译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56、(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57、(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5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9、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60、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61、(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62、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63、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5、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6、(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67、(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68、(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9、(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知道的本事。”

70、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71、试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文’啊?”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谥号‘文’啊。”

72、(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73、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4、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75、(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多年

7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7、这章经文的意思是:子贡问怎样实行仁道。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他要做的事,必定先要把他所需要的工具准备好,使其锋利。我们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78、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79、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80、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81、试译:子贡说:“老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我们听得到看得到,老师谈人性和天道,我们听不到。”

82、(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3、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8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86、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8、(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9、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0、(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91、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矣。”(《宪问》)

92、(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93、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5、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96、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97、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98、试译: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德的,没见过讨厌不仁德的。真正喜欢仁德的,自然再好不过;真正讨厌不仁德的,他修德啊,就是不让不仁德的东西沾染自己。有没有人能够下一天功夫真正修养仁德呢?我还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也有吧,我还没有见过。”

99、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0、(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0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10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10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05、(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06、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8、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0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0、(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113、(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14、(译文)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