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故事30字左右
1、进小学的印象我到今天还记得,那时刚刚开始创办新式小学,听说已经创办了两个学校,我们这个小学是第三个。这个小学原来是一个庙,把庙收拾收拾,就成了小学。那个房子里面都是麻雀窝,麻雀多得不得了。小学生很淘气的,我们下了课,搞一个梯子爬上去,把麻雀蛋拿出来,吃了。麻雀就在那儿飞,一边飞,一边骂我们。
2、从那以后,我渐渐爱上了看书,看了一本又一本,从书本上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书,真是我的好朋友!
3、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4、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5、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6、《小红书》是关于一本神奇小书的图画书。是一本没有只言片语却充满魔力的书——就像你现在手里捧着的这本图画书一样。一个古怪离奇的故事,这本小红书飞越海洋,跨越大陆,带着一个女孩儿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里,在那儿住着一个从未和她在一起玩儿过的朋友。
7、如何读一本故事书?凯特·梅斯纳和马克·西格尔出色地记录了读一本书的过程:从选一本书到找到一个可以一起分享的人,再到预测故事的发展……最终,读到结尾。
8、铃铃铃——闹钟在这阳光日丽的清晨里把我叫醒了,我轻声慢步地走出房间,生怕把爸妈吵醒。
9、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0、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11、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该怎么帮助他呢?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找到吸引他的书,告诉他各种有趣的阅读方法!这本书中,图书管理员舒老师通过讲故事、扮角色、演情景剧、编故事,引导不爱读书的“我”渐渐爱上了阅读。书中有诸多经典图画书角色——好饿的毛毛虫、怪物史莱克、大象巴巴……
12、贝拉正牵着狗狗散步,可是没想到刚跨过一页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狗狗竟然凭空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前来帮忙的班班、消防队、狗狗救援车通通都不见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们还能回来吗?聪明又好心的读者,请你们来帮帮忙吧!
13、为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飘》,还是精装本,淡橘色的硬纸书皮,里面的纸张是淡黄色的,排版也是我喜欢的。那是我用压岁钱买的,大概将近二十块钱。买了书,就疾步跑到家里,顾不上吃饭,关在自己的房间,沉浸到《飘》的故事情节里。《飘》这部小说甚至影响了我的感情世界。一遍遍地阅读,又一次次憧憬着斯嘉丽和瑞德的美好结局。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不应该相互折磨,而应该互相珍惜,相伴一生。任何爱恋再纯粹,没有一生的牵手,终究是不完美的。因此,瑞德的幸福只能靠斯嘉丽来完成。后来,看到《飘》的续集《斯佳丽》,他们终究走到了一起,但毕竟是续集,心里仍留着遗憾。
14、周二至周日10:00-12:00;13:30-18:00
15、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6、◆鄂尔多斯23吨优质羊绒拍卖了1500万元
17、跟人类世界的小朋友一样,幽灵世界的小幽灵到一定年纪,也要开始读书了。小幽灵科尼基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一本书作为礼物,当他兴致勃勃准备开始读书时,却发现这是一本完完全全、彻头彻尾空白的书。小幽灵为了弄懂“一本空白的书该怎么读”而大费周章,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18、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就不说“看兵、看卷、看人、看尽人间春色”。而对不须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常说看,不说阅。如看电影、看风景、看热闹、看耍猴,不说“阅电影、阅风景、阅热闹、阅耍猴”。所以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19、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20、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1、在4月,有两个读书的节日: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22、和一般小孩子一样,我最先接触的古典诗人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总有一些奇绝的句子和意境(意境这个词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觉得很兴奋,就像读小说读到了武侠。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不懂这是浪漫,只觉得美。后来读到白居易《卖炭翁》、《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觉得这个好,是在歌唱中讲故事,也不懂这是叙述的美,现实主义风格。总之是在蒙胧中接受美的训练,就像现在幼儿学钢琴,学跳舞。后来读元曲,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不说人,不说事,只说景,推出9个镜头,就制造了一种说不出的惆怅的味道。这就是王国维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当然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但要想后来能够领悟,就要预先播下一些种子,这就是小时候的阅读。
23、当她被评为“全美数学最优秀女生”,并即将跨入美丽的哈佛大学后,有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学习体会。
24、我们又去图书馆借了书。一次只能借6本,短短几个月,就看完了图书室几乎所有的书。妈妈又不停的买书。
25、经典作品里总是有原理体现。马恩作品里有一般社会原理、哲学原理;毛泽东作品里有中国社会的政治原理;黑格尔的作品里有美学原理。哪怕每一个小的学术分支,只要它够得上经典,就必然会揭示出某一部分的原理,或者可以说,只有含有一定原理的作品才能够得上是经典作品。比如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当年我20多岁,读它时还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书中也不讲新闻。但是它关于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原理却指导了我后来几十年的新闻写作与新闻管理。这也反过来说明,阅读,不管读哪一类作品,一定要读经典,这样你收获的就不只是粮食,而是种子;不只是几条鱼,还有渔具、渔法。当然再经典的作品也只能作为客观的阅读对象而存在,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还得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26、与此同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十几所美国著名高校都向她发出了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哈佛大学还向她承诺,学费全免,每年还将提供3万美元的生活费。
27、五岁后,给歆的书单里,我们选了许多文字类的图书,当然不是为了认字,是让她感受正式的书面表达也为了扩展她的知识面,让她更加了解我们祖国,我们的历史.这类书主要由大人朗读,每次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
28、一条小龙因为喷火,喉咙不太舒服,所以它去看医生,可是它却朝医生喷了火。医生为了灭火跑到河边,可是很不幸,他的屁股被河里的鳄鱼咬了。接着,又惹怒了一只长毛象,长毛象把医生甩到一棵树上。医生却掉进了翼手龙的巢里,翼手龙把医生带到高高的山顶。就是此时此刻,医生却可以回家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小女孩兴奋地说:“因为啊,有一只小蚂蚁正好在移山。”而这时,妈妈已经睡着了。
29、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30、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1、有一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侦探的书,我的梦想就是当侦探,所以我就看了,慢慢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用了三天时间把它看完了,于是我叫妈妈去图书馆,我一下子又看完了一本书,我妈妈办了一张借书卡,我们一共借了七本书,我一星期就看完了,然后我爱上了《三国演义》、《西游记》……
32、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午睡时分,太阳的火热让我无法入睡。我在床上滚来滚去、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
33、生活在数字时代的驴子,只知道计算机与网络世界,不知道“书”是什么,因此,他很好奇地看着猴子手上的“书”,并从计算机使用者的立场问了猴子一连串的问题。最后,驴子拿走了猴子手上的“书”,一边抱怨字太多,一边不自觉地沉迷在故事当中,忘了时间的流逝……
34、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35、还记得有一次,我拿了《西游记》在课堂上看,看得入迷,竟然忘乎所以笑起来。老师脸色一变,随即把书没收走。他可能想着,平时工工整整写笔记的我也会这么不着调。课堂上看闲书,根本无视老师的存在。我心想着书是在小队里借走的,就特别着急。晚自习时,就跑到他的办公室,先承认错误,立下保证,然后再把书拿走。当时,他正和一个老师在说话,我扒拉着门框,谁知道边上的泥巴,一会儿就掉了一片,老师听到响声,一看是我,脸色立即阴转多云,刚好那个老师也知道我平时的努力,就帮衬着说了好话,这样《西游记》再次回到了我的手里。至此,我也再没有出现过在课堂上看小说的情况。
36、小小的狐狸先生特别喜欢书,他是怎么喜欢的呢?实际上,狐狸先生每次读完一本书,就要把这本书配着盐和胡椒粉全部吃光,就连图书馆的书也不放过。后来,穷困的狐狸先生用非法的手段搞“粮食”,被关进了监狱……这本书用说笑的口吻和丰富多彩的图画让我们看到,读书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37、不过,虽然我看了一些书,写作的水平也因此有所提高,但我感觉距离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爸爸就帮我找原因,说我书读得很不够,又问我是怎样读书的?我就很骄傲地告诉他:“我一般都是读2遍!”我以为这样就足够好了,可爸爸却说:“这可不够哦!要用铅笔在书上标出好词好句,作为自己今后写作时的备用材料,好好体会它、学习它、模仿它。一旦我们的脑海里有了足够丰富的积累,将来就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可我有的时候读不进去怎么办?”我委屈地说道。爸爸慈爱地摸摸我的头:“那你就先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慢慢地就会进入状态了。”
38、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39、妈妈回来看到我在看书,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简直整栋楼都震了。
40、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41、这本字帖就成为了我上小学以来获得的第一本除课本以外的课外书,而且这本字帖的定价是二三毛钱,那可是两本语文课本的价钱啊。为了不辜负刘老师对我的厚望,我除了在每周的写字课上认真练习毛笔字以外,每天晚上睡觉前也总是要对着字帖练习一个小时左右的毛笔字,在那个学期我的书法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
42、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
43、翻开小红书,一只小瓢虫正在惬意地喝咖啡,他正在翻开一本小绿书;小绿书里跳起一只小青蛙,正准备翻开小橘书;小橘书里跑出一只大白兔,她正准备读一本黄色的小书……彩色的小书一个套着一个,书中的动物也同时一个个进入别人的阅读世界。
44、况衡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45、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