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萧伯纳的代表作(摘抄好句25句)

萧伯纳的代表作(摘抄好句25句)

萧伯纳的代表作

1、在1934年12月写给弗朗西斯·扬哈斯本爵士——探险家、军人以及宗教神秘主义者,两年后成了世界信仰大会的创始人——的一封长信的末尾,萧伯纳提到了他的剧作《意外岛上的愚人》,并说该剧可以向扬哈斯本展示“我也在东方找到了一种这些岛屿[英格兰和爱尔兰]所缺乏的宗教品质”。

2、萧伯纳同时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此信即是他于1946年12月31日写给国际新闻图片社的工作人员的,采用萧伯纳专用信笺纸,信中他极力强调图片社的照片因摄影角度和距离的问题已不能采用,希望工作人员予以注意并解决,后附全名签名,保存完好。

3、在丹玛尔仓库剧院的舞台上,这个尾声被大大删节。出场与贞德灵魂对峙的只有一位英国的随军牧师。当年,他被盲目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驱使,不惜一切要置贞德于死地。贞德死后,他的一生被罪恶笼罩,良心备受折磨。然而,当上下文的情节被完全删去之后,他的忏悔和赎罪显得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这样的处理,好处是紧凑精炼,悲剧意味也更加浓厚。但遗憾的是,萧伯纳那种妙趣横生的反讽,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都统统消失无踪了。

4、估价:RMB200,000-350,000

5、1921年,萧伯纳完成《回到玛土撒拉》,它展示了萧伯纳的假设,“生命的力量”指导进化走向极致完美的试验和错误。一个良性的的力量指挥进化的主题,再次出现在《日内瓦》中,其中萧伯纳认为维持人类必须开发,以获得所需要的智慧和更长的寿命。萧伯纳曾长期进行有关《圣女贞德》的写作,她于1920年的被册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激励因素。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型讽刺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作创立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之用。

6、   从1911年开始,经历了14年,1911年,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威尔森博士认为萧伯纳经常发表激烈的演说和强词夺理闻名,所以反对,使改年奖项落在了梅特林克手里。1924年《圣女贞德》问世,立刻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反响,甚至使一些扮演贞德的女演员迅速蹿红,所以瑞典文学院立即再次提名萧伯纳,极有影响的厄普沙拉大主教和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也为《圣女贞德》的纯文学性倾倒,极力赞美萧伯纳。

7、   浪漫与美丽并不能让她着迷,她迅速从感情中脱身,薇薇笃定要做一名职业女性,终身不嫁。薇薇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她不依靠母亲和男人生活。她有自己的事业,并打算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尽管生活在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薇薇仍然有一颗勇敢的心来面对这个社会,并希望投身于事业。在她心里,她相信,她可以不依靠任何人独立生活。

8、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对“平等”这两个字有很深的感触。

9、信件内容:“亲爱的休斯先生,请原谅我没有回复您的来信。我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并在混乱中找到了答案。现在,我恐怕无法与您的社团通话。我既发不出声,也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非常抱歉。

10、对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这些地方的风景和人的美,萧伯纳的印象尤为深刻。1933年4月,在从一次世界巡游回来之后,他在海德公园见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当时她记载下了萧伯纳“泉涌般想法”的诸多片段,其中包括萧伯纳对于僧伽罗人和中国人的评价:“锡兰人是最原始的人类——我们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复制品。我发现中国人带着恐惧看着我们——我们居然是人类!”(萧伯纳的代表作)。

11、    一次,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时间。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萧伯纳一时语塞。

12、1929年,中文名:《苹果车》 英文名:TheAppleCart   

13、http://artso.artron.net/auction/search_auction.php?keyword=%E7%88%B1%E5%B0%94%E5%85%B0

14、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

15、本世纪的作家们陶醉于人性的弱点,唯一能想象英雄的是萧伯纳。《恺撒与克娄巴特拉》中的男主角远比普卢塔克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恺撒复杂得多。

16、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莫斯科小女孩给我上的课,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17、  《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是刘茂生研究萧伯纳及其戏剧创作的一部力作,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证据充分,观点新颖,无论是从方法论上看,还是从研究中得出的观点和结论看,都具有突出的创新意识。由于刘茂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细致研究文本,因而他能够从研究中得出全新的、符合逻辑的观点与结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作者系统地论述了萧伯纳戏剧创作四个阶段中伦理思想的独特表达形式及丰富思想,并通过从王尔德到萧伯纳的研究对英国文学伦理传统进行梳理,不仅对萧伯纳的戏剧创作进行了认真总结与评价,而且为后续研究留出了思考的空间。完全可以说,刘茂生这部著作是一项研究萧伯纳戏剧创作的开创性成果,为重新认识萧伯纳及其在英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成功的研究范例。

18、此拍品为叶芝于1920年11月18日致友人休斯先生的亲笔信。这封信回溯至一个对叶芝和他深爱着的爱尔兰非常重要的时期。正是写这封信的同月,《基督再临》发表了,这首诗是叶芝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天后,也就是1920年11月21日,都柏林爆发了暴乱,这次暴乱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爱尔兰独立战争时期的血色星期天。 

19、1931年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度过75寿辰。高尔基写信称颂他是“勇敢的战士”,说“你活了一世纪的四分之对于人们的保守倾向和庸俗见解用你尖刻的俏皮话给以致命的打击,不知几多次了。”回国后,萧伯纳发表演说撰写文章,赞扬苏联人民的卓越成就。1932年发表剧本《真相毕露》。1931年访问苏联,1933年访问中国。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因病逝世,终年94岁。他的墓志铭只有一句话“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20、萧伯纳的原作有一个精彩绝伦的尾声。在贞德受难之后的第二十五年,各方当事人的魂魄在一场梦幻中聚首。当年的冤屈已经昭雪,无辜蒙难的圣徒恢复了名誉,并且被广为供奉。而当初曾与圣女结缘的人们,有的在她庇佑下坐稳了王位,有的在她精神感召下奋起解放了祖国,也有人因构陷她而身败名裂,还有人因参与对她的迫害,从此生活在负罪和忏悔的折磨中。然而,当贞德提出想要重新复活,以活生生的凡人身份重回人间时,不论是蒙恩于她的,还是因陷害她受折磨的,都拒绝与她在人间再次遭逢。那些主持迫害过她的人甚至表示:假如往事重来一次,无论如何想不出可能有不一样的结局。如此看来,历史又何曾有过进步!

21、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22、1931年信札是萧伯纳写给素未谋面的老友的儿子。每一个字词就像古典音乐大师乐谱里的一个音符,这就是大师的语言魅力,需要我们潜心地去体味。1949年信札是萧伯纳写给电影和演艺行业的著名律师FannyE.Holtzmann,谈的是电影制片人GabrielPascal筹资改编拍摄萧伯纳作品的两部电影《安德鲁克里斯和狮子》和《BlancoPosnet》时遇到的问题。

23、2019美国古典音乐家国际音乐比赛系列活动开始报名啦!

24、1921年,中文名:《长生》(《千岁人》) 英文名: BacktoMethuselah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