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尼采的一句名言影响了希特勒(摘抄好句73句)

尼采的一句名言影响了希特勒(摘抄好句73句)

尼采的一句名言影响了希特勒

1、确实,正如你们的最聪明的人在我看来并不怎么聪明那样,我发现世人的邪恶也不像他们的名声那样坏。

2、尼采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没事干边诅咒上帝边鄙视女性的尼采是个自负的家伙。殊不知,这世上和“自负”如影随形时刻准备着与子偕臧的就是“自卑”。

3、d章中规定共产d员有八条义务,能够做到那八条就意味着成了一个“纯粹的人”。在这本书中,尼先生一口气给他心目中的“超人”(等同佛、天主等)赋予了十八般品质,基本都属于牺牲自我、点亮别人或世界之类的要求,比d章还多了十条。

4、如果说,2000多年前的精华(无论是佛经还是圣经),原封不动(包括表达方式、词汇组合、全盘照搬)地拿到今世,假如说基督现在还讲“太阳中心论”,一定会让人感觉到神经有毛病。但毕竟还是精华,有许多道理,因此,我觉得对这本书,大致应该四六的比例开,扔六取四。

5、诸如: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高贵的虚伪。理想主义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天堂,他会再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

6、优秀电影推荐计划(推荐优秀电影,同步到电影群)(尼采的一句名言影响了希特勒)。

7、189 上帝在看着你:人类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宗教

8、文史哲著作导读计划(介绍人文思想、图书,同步到人文讲座群)

9、大卫·休谟:人类甚至动物有一种信赖因果关系的本能。人类不可能完全认识他所处的世界。

10、我们要是弗洛伊德一般分析下尼采生平,你就会发现尼采这娃儿小时候爹死得太早,一直混迹在由祖母、母亲、妹妹组成的女生宿舍,对于女人,他敏感、自卑又羞涩,年轻时的他也曾热情追逐过几位姑娘,可惜全部未遂。之后,尼采的著作中诋毁女性的句子就层出不穷。

11、来信问他,能否来见一位俄罗斯的姑娘,她真的与众不同。对此,尼采起初漫不经心。他回信说,考虑到未来十年中想做的事,我需要她。但说起婚嫁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只能忍受两年的婚姻。然而这一年的2月24日,当他来到罗马,在圣彼得大教堂见到这位姑娘时,原先的态度完全改变了。站在他面前是一位妙龄女郎,月色娇羞的容貌,袅袅动人的体态,内蕴又显的才情,如春风拂柳,打动了尼采。

12、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尼采

13、1889年,尼采在都灵的大街上猛然去抱住一个马夫正在虐待的马脖子,最终尼采在自己44岁的时候疯了,之后他住进了精神病院。再后来他的母亲把他接回家中照料,母亲去世之后,他跟随妹妹移居到魏玛,1900年,这位伟大的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思想大师,于55岁辞世,结束了他疯狂又纠结的一生。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中,他没有写出任何作品。

14、这句话非常深刻。比如,当你强烈仇恨、鄙视身边的丑陋恶俗之事物,这些事物也就占据了你的心,同时让你受到污染,你完全有可能为了一个目的,变得同样的丑陋恶俗。这种现实的例子很多,比如很多左派,一旦上位获得地位以后,立场就开始转换,变得更右.......与之相反的,就是“不忘初心”,并不容易。

15、而且人类现在还不能完全摆脱这样的超人梦魇。其幽灵仍然存在,而且在到处徘徊。在这一点上,我与罗素的思想是相通的。罗素的预言是准确的。所以,后来他专门为毛泽东写了一本《西方的智慧》,曾经想给东西的领袖启蒙。这个举动是正确的,但是其行为的后果却是幼稚的。罗素毕竟不了解东方的传统。他的设想十分可爱而又十分幼稚。

16、我坐在一切无赖来往走过的门口发问:有谁要来骗我?

17、并且说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缩影。在罗素眼中尼采无疑就是恐怖本身。并且尼采的恐怖哲学不但被人利用,而且就当时的二战气氛来说,罗素得出:“我倒不否认,现实世界已经和尼采的梦魇非常相似了,这一部分也是他的学说的结果;但是这丝毫没有使那梦魇的恐怖性有所减轻。”是有道理的。因为,希特勒的纳粹正在大力借用尼采的思想学说,以鼓舞士气。

18、1885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写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发明“同一性的永恒轮回”学说,深探“趋向权力的意志”们构想。“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的理论在这部著作中首次亮相。尼采很重视这本书。他说:“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哲人的睿智与诗人激情相交汇,使得这本书别具特色。“上帝死了”,这句名言也出自本书。“查拉图特拉斯下山了,他向世人布道:上帝死了!”

19、jack马当年也只是一间办公室几台破电脑的创业草根。所以,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创业发展,人数和资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业者是否掌握当前现实利益正确性,以及未来发展必然性。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迎合了当时的德国思潮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迎合了当时德国人的思潮,其原先的名字是民族涩(社)会主义德国工人d,这种极左翼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帝国式的民族国家梦想;二是纯血式的民族血统主义;三是平权式的公民主义。我们可以看看纳粹纲领之中的几条典型和核心主张:

20、奥勒留是希腊五贤王之他的一生都在戎马生涯的征战平叛中度过。他光辉璀璨生命历程也算实现了柏拉图的设想——理想国的国王同时应该是哲学家,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哲学王。

21、啊,我对这些至高的人和至善的人感到厌倦了:我要从他们的“高处”离开,超出他们之上,超出他们之外,一直抵达到超人。

22、 尼采(1844-1990)是哲学家,酷爱音乐但少写乐评。为批判瓦格纳其人其作而写文章是个例外。《尼采反对瓦格纳》是一本书。这本书收录有尼采反对瓦格纳的文章、信件与短小的断想,由陈燕如、赵秀芬翻译,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23、“希腊众神尽善尽美,所有这些众神形象都呼吸着生存的凯旋,一种旺盛的生命感伴随着对他们的狂热崇拜。”

24、《理想国》中有个洞穴理论非常有意思,对当今的我们也是启发蛮大。

25、—— 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独立:保持独立是强者的特权。

26、再或者你听过这句话吗?“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 ”

27、尼采提出的超人意志和贵族道德,对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如希特勒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结果就是,希特勒遭到人民和历史的唾弃,尼采也疯癫而死。鲁迅批评尼采说:尼采自诩为太阳,只想付出,不求回报,最后他成了疯子。

28、所以剩给哲学家的就只有他的“世界”假想物了。

29、据说早在一次大战期间,德国士兵开赴前线,背包中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0、飞向比任何梦想家所曾梦想过的更远的未来,更南的南方:飞向神道们都以一切衣着为可耻的地方。

31、我经常如是说以自慰:“好吧!好吧!老迈之心!你没有遇上不幸:你就庆幸吧!”

32、你听过这句话吗?“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3、“群畜”思想到了希特勒那里发挥到了极致。“群畜”的种类,扩大到所谓“劣等”民族。民族有优劣之之分,超人产生于优等民族,尽管优等民族也有“群畜”,然而在劣等民族里面,连半个超人也不会诞生。劣等民族是整体的“群畜”。疯狂的思考让尼采失去理智,步入反人类的绝境而不知。“群畜”中还有必须提前消灭的,最恶劣的人群那就是患病者、残障者、瞎子与哑巴等。残杀犹太人及大规模的残暴运动发端于这个思想。希特勒所思所为的根源在尼采,此为尼采本人及古今尼采的粉丝们始料而不及的事情。

34、纵使人生是一场悲剧,我们也要快乐的将它演完。--尼采

35、这些日子里,尼采终于向莎乐美求婚,然而其结果却是遭到拒绝。莎乐美独立的人格让她决意远避婚姻。对于男人,只要异性慰藉、灵魂拥抱即可,何需再多。激情的言辞,热烈的追求都无法打动芳心。尼采绝望了,他下山来到海边。地中海热浪滚滚,拍打到冷峻的岸岩,激起细碎的泡沫。鸥鸟来回盘旋,发出阵阵悲鸣,像迷童啼哭。尼采,这位十九世纪的哲学狂人,向来孤独、高傲与冷峻,在思想的疆场上孔武有力,无敌可挡,然而如今却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蹶不振,一如拿破仑战败在滑铁卢。向莎乐美求婚的失败,让尼采自负自信的城堡一夜间塌陷变瓦砾。

36、——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尼采

37、道德很“不道德”,正如世间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道德性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非道德。

38、这是我的人类精明之一:我允许自己被欺骗,为的是不用费心去提防骗子。

39、在尼采看来,他的思想其实包含着对西方人的爱,只是尼采提倡的爱,不是肯定和纵容西方文化,而是否定和锤炼西方文化,即批判太阳神阿波罗的理性主义,鼓吹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本能、欲望,如超人意志。

40、帕斯卡尔: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41、尼采彻底否定基督教信仰及其道德伦理,也不符合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实际。

42、尼采就是这样。那一年他才十五岁,第一次与女人发生性接触,一场另类与诡异的遭遇。他受到一位贵夫人的诱惑,她巳三十出头,姿色依然,几番风情。她性变态,专门引诱少年男子,并是一个疯狂的性受虐狂。与尼采在一起的时候,迫使他手持马鞭抽打自己。

43、158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

44、所以尼采和后现代文化提倡事物的差异性、异质性、非统一性,不去妄想所谓绝对真理,应努力探寻事物的个体性、偶然性、地方性、边缘性,如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都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

45、罗素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与反战主义者,曾经以九十高龄抗议战争而被关进监狱。而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恰好写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最为疯狂的时候。这也是决定罗素眼中的尼采的最重要原因。

46、换言之,在尼采看来,人们的思想、知识都不是客观、中立的东西,不是透明之物,而是隐含人的欲望、需求、权力。尼采的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被法国思想家福柯,进一步发展为权力知识学。

47、本来对尼采还有点好印象,比如他说过“道德是弱者约束强者的手段”,本人深以为然。这两天入睡前随便读了下《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大约也知道了尼采是为何而发狂了。这本书应该是集圣经与佛经的大成之作,堪与之比肩的就算是把释、道、儒四拚八凑起来的“李/法/轮”了。

48、笛卡尔:对所有的结论普遍怀疑,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我思故我在)。

49、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则又是受了布劳尔维尔的影响,传说是维特听了布劳威尔的一次演讲后,决定再次出山,并对他自己的前期理论进行批判。)他所说的话常常要求证明,但是这些信念是无法用逻辑来证明的。所以,他又无奈地说:我不知道怎样用数学问题或科学问题里可以使用的那种论证来证明他(如来佛)意见的正确。

50、187 论被消费的休闲│波德里亚休闲批判的反思

51、尼采的超人是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披荆斩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死士精神!

52、巴赫欣赏计划(古典音乐群,2月以创意曲为主,同步到巴赫群)

53、啊,如果我费心去提防人类:人类如何像铁锚一样拽住我这飘浮之球!我太容易被夺走,向上,远去!

54、第一种处世之道:我让自己受骗,为了不对骗人者存戒心。

55、你们的山猫必须先变为老虎,你们的毒蛤蟆必须先变为鳄鱼:因为好猎人应当有好猎物。

56、172 哲学是一个隐喻▎德里达“解构”哲学

57、人们既无权要求生命,也无权要求劳动,更无权要求“幸福”:因为,众人的情况同最低的蛆虫没有什么两样

58、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59、弗朗西斯·培根:知识是社会改革的力量。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皆是基于知识。

60、 《尼采反对瓦格纳》出版于1895年,原著标题是《尼采与瓦格纳》,中文版取了个招揽读者的题目。这本书译文清楚、流畅,文字不错。单凭译文看,译者与编者都不是音乐圈内人,比如将音乐专业术语,瓦格纳的“无终旋律”译为“无尽旋律”,一字之差,令人费解。还有,所有的文章没注明写作或者发表时间,搞不清先后顺序,弄不清楚尼采言论发展的脉络,影响了这本书作为资料收藏的价值。建议出版商再版时解决这些问题。 

61、纯血式的民族血统主义不得不承认,日耳曼血统是高加索白人血系当中较为纯血的血统,相比于伊比利亚半岛混合了阿拉伯血系,而当时的法国高卢混合了拉丁血系和日耳曼血系,而英国人则是同时混合了北欧血系、凯尔特血系和高卢血系,东欧是与日耳曼其同等纯净的斯拉夫血统,故而在日耳曼人眼中,自己以西和以南的国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杂种血系,而正是这种情况下,加之犹太民族的大量进入,血统的反感成为国内民族矛盾的重要冲突之这也是纳粹盖世太保和d卫军系能够在国内施行犹太大屠杀而却并未遭到民族内主流道义反感和谴责的原因。

62、这是“一个在瞬间就能征服一个人灵魂的人”,“是我所认识到的极其聪明的人。”日后的回忆中,尼采这样写道。对于这次相见,莎乐美的心情如清风过后留下涟漪。略微的喜悦和一点点感动。她记录了初见的感受。“尼采一出现,就让人感受到他身上隐藏着一种孤独感。”这一年,尼采38岁,而莎乐美才20岁出头。

63、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他生活极有规律、从未踏出出生地半步。他生活的每一项活动,起床、喝咖啡、讲学、读书、进餐、散步,时间从未有过变化,以至于当地群众以康德散步的时间来调整自己钟表。只有一次他迟到了打乱了平日的节奏,是读到了卢梭的《爱弥儿》只为一口气看完它....

64、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父亲死前遭受了病痛的折磨让尼采无法释怀,这些阴影都在尼采的人生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父亲的遭遇也是他对宗教产生怀疑的一个起点。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向的性格。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群女人中长大,尼采性格敏感、脆弱,但尼采并不喜欢自己性格中柔弱又敏感的一面,由此开启了他追逐强大个人主义的一生。

65、确实,你们这些善人和义人啊!你们有许多可笑之处,特别是你们对于至今被称为“魔鬼”者的惧怕!

66、然后:谁估量得出虚荣者的谦虚到底有多深!我喜欢虚荣者,因为他的谦虚而深表同情。

67、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这种数学大神居然是彻彻底底的上帝存在论者。他和诸位神父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你来我往大战了三百回合。我们来看看哲学家和神父们(此神父都是大神学家而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庸人)是如何撕逼的吧,这种思想的碰撞、逻辑的反驳不知道比现代社会的名人骂战高到哪里去~

68、以下的名句,流传甚广,虽然来自一个多世纪以前,但是至今读来,仍然可以看到人类的很多面:

69、同瓦格纳友谊的瓦解给尼采很大的打击,再加上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职务,开始了十年创作的漫游生涯。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他在1882年经历的一段恋情(这也是尼采一生唯一的一次恋爱),发生地点罗马,女主角是俄国美少女莎乐美,他们是以学生和老师的身份相互认识并坠入爱河的,尼采两次鼓起勇气的求婚都被美女拒绝了,作为天生脆弱有生性敏感的尼采可想而知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黯然离开了罗马。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只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恋情的失败,等待着尼采的是1883年,他完成了著名作品《扎拉图士拉如是说》,超人的理念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出,更有人说尼采本人就是扎拉图士拉的缩影。这十年是尼采人生中作品高产的十年。

70、世上没有真理,只是解释。许多真理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讲出来。不相信自己的人总是在说谎。

71、后来他在《忏悔录》一书里写道:“那笔可以到手的年金,是我丢掉的,但是我也免除了年金会加到我身上的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我就只有阿谀奉承,或者噤若寒蝉了。”

72、德菲尔神庙刻着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古代科技如此不发达,先贤们却已开始认真思考人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现代文明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放眼我们周围忙碌的人群,大多都是从未进行过人生思考之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