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治家格言原文
1、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2、祖宗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饨,经书也不可不读。
3、(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朱柏庐治家格言原文)。
4、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_《治家格言》又称《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训》,是朱柏庐最著名的作品。全书仅500余字,采取对仗的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且内容浅显,与日常生活极为切近,成为与《三字经》《千字文》等并列的蒙学读物。《治家格言》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勤俭节约,珍惜物力;要善择友而交,不与不善之类相交;要与道德水平高的人结亲,不贪图富贵;要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要遵纪守法,待人宽厚;如此等等,对于我们今天立身处世仍有指导价值。同时,《治家格言》中部分内容也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这里选译所依据的,是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朱子家训》。以下1-10条是选自《治家格言》的内容。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7、朱柏庐的弟子顾易曾著《朱子家训演证》,阐释其意。
8、本文来自:中华姚网(yaogens.cn)
9、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古人认为,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内容,因此,家训之类的文章,一般都用楷书写出,以体现书写者恭敬、认真、虔诚甚至是诚惶诚恐的态度。如果用龙飞凤舞、迂回曲折的草书和篆书写出,则会影响和破坏阅读者的情趣,(因《治家格言》的接受者通常是儿童)而只剩下了它的保存和传世价值。
10、(解读):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趾高气昂,好胜性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来“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许多日后要后悔的错事来。另一种人则贪图安逸,消极颓废,也很难把家治好。勤则成,惰则败,凡事都是这样
11、 《朱柏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1627-1698年)所撰的经典家训。全文虽不长(624字),但内涵博大精深,从治家的角度比较详细地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教育人要坦荡磊落、知书达理、生活严谨、宽厚善良,有较高的理想追求。
12、(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13、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14、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
15、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6、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17、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8、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9、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2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1、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
22、明末清初,朱柏庐其父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随后其为侍奉老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局势稍定后,朱柏庐返回故里潜心教学,为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其注《朱子家训》一书。
2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
24、作者: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25、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6、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27、《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28、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29、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30、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31、《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32、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33、(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34、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扩展资料《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35、(解读):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36、朱柏庐七十岁生日时,很多亲戚朋友送来寿礼,他一律谢绝。甚至连儿子媳妇也只让他们行一个礼,就算是拜过老寿星了。生日宴席也几乎都是素菜,夫人担心这样做会被人笑话,他却说:“自奉必须俭约。”(鱼宏亮)
37、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不正当活动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38、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39、与凡穷厄之人,朋友有通财之义,固不必言。其穷厄之人,虽与我素无往来,要知本吾一体,生则赈给,死则埋骨,惟力是视,以全我恻隐之心。
40、(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4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2、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不做违理逆天的事。做人能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43、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45、田家炳:“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纪念版)
46、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47、作者朱柏庐(1627~1698年),字致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昼夜恸哭,痛不欲生。当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年幼,从商遗腹未生。朱柏庐必须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颠沛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4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51、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52、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53、(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54、见到美色而起**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55、谮愬(zènsù)——亦作“ 谮诉”。谗毁攻讦。
56、(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57、(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58、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59、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
6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61、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62、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63、(解读):家庭成员之间,千万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诉讼,因为这样做,最终对家庭没有好处;待人接物,话不能过多,以免说话多了,必然会顾此失彼,或疏于考虑,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给自己惹上麻烦
64、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6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66、不要倚仗势力去欺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毫无顾忌地宰杀畜类和禽类。性情乖僻、自以为是的人,后悔和失误之事一定很多;颓废懒惰不思改正的人,难以成家立业。
67、 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
68、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69、银票的印制图案都很复杂,其中大部分为手工雕刻,有八仙,二十四孝,花草,山景,或者是采用名家的画作。在宋元时代的纸币图案以房屋、花鸟、人物居多,外做花纹边框。
70、银票的防伪,一方面靠法律保证,谁敢仿制印刷,直接下狱砍头。另一方面靠防伪技术的支持。防伪技术到了清朝,已经日臻成熟,银票已经难以仿造,其中的防伪技术,就包括以下几项:
71、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