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杜甫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3、6:轮仄: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仄,通“侧”。
4、C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7、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8、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9、--(《宋诗钞》)《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0、他为人活泼开朗,严谨却不失幽默,认真又不乏灵活,并2009年荣膺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 。
11、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12、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方以智《忆秦娥花似雪》
13、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4、《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5、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6、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17、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18、(6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两句诗的准确理解各1分)。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手法和解释2分)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情感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的程度,酌情给分。)
19、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
20、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
21、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22、这是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官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達”,選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村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23、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24、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2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关于中秋的诗词10首《中秋月》宋代: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26、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杜甫《悲青坂》
27、《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8、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29、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30、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31、《阁夜》杜甫·唐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32、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35、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