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有三句名言
1、记忆中的观念的多少,恰像用商店库房存货的多少来区别贫富一样。
2、在奥修看来,即便是西方理性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也是挖土人之因为他是逻辑的、知识的;而嘲笑他的人则是存在的、神性的。这个嘲笑亚里士多德的人也一定会嘲笑我们的时代,愚蠢而又肤浅的时代:技术飞速发达——技术的发达是欲望的发达,因而是肉体的发达;图书馆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知识铺天盖地,而作为“存在”的人却消失了——生命的整体感与深度在现代人身上已找不到丝毫影踪。希伯来有一句谚语:“我是自己存在的存在。”真正的知识也应该是关于自己存在的存在:生命是“在场”的,而不是被各种知识抽离。这句谚语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在隐约地表明,关于自我的真理就是上帝。只有生命真正地参与到世界,世界才有可能向一个人的自我显现神秘、揭示真理。自我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也就是真理逐步显示的过程。
3、认为在我们区分过的三种时间——过去、现在、未来——里最困难、最不可捉摸的是现在,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奇怪呀!现在与点同样地难以捉摸,因为如果我们漫无边际地想象它,它就不存在;我们必须想象这显而易见的现在时刻部分来自过去,部分来自未来。意思是说,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通过。当我谈到时间的通过时,我是在谈你们大家都感觉到的某些东西。如果我在谈论现在,那么我正在谈论一个抽象的单位。现在并不是我们意识的直接数据。
4、 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5、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6、生: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7、师:明白了没有?课文不但写了事,还把每个故事暗含的道理概括出来了。伟大的发现!请用横线把每件事背后的道理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问路”这件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8、这个观念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一系列的事,这一系列事可能同其他系列的事并行,也可能不并行。为什么要接受这一观念呢?因为这观念是可能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一个比我们现在的世界更加奇怪得多的世界。这种观念认为不是只有一个时间。我相信这一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当代物理界的庇护,对当代物理界我并不理解,也不熟悉。这是多种时间的观念。为什么要设想单一时间的观念,一种如牛顿所设想的绝对时间的观念呢?
9、真实的东西是静止的。飞行的箭在一定的时间内会经过许多点,在每个点上必然要停留,因此是静止的。(赫拉克利特有三句名言)。
10、苏格拉底在谈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时说:“他所了解的东西是深邃的,他所不了解而为他所信仰的东西,也同样是深邃的,但是,为了钻透它,就需要一个勇敢的游泳者。”尼采甚至谈到赫拉克利特的晦涩的必要性,他曾引让·保尔(JeanPaul)的话辩护说:“大体而论,如果一切伟大的事物——对于少数心智有许多意义的事物——仅仅被简练地并(因而)晦涩地表达出来,使得空虚的头脑宁肯把它解释为胡言乱语,而不是翻译为他们自己的浅薄思想,那么这就对了。因为,俗人的头脑有一种可恶的技能,就是在最深刻丰富的格言中,除了他们自己的日常俗见之外,便一无所见。”但他认为,尽管如此,赫拉克利特还是没有躲过“空虚的头脑”的肤浅的解释。
11、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赫拉克里特
12、(解析)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第一句名言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因此,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第二句名言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4、在最近一则激动人心的新闻中,架设于外太空的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完成了七小时的太空行走,举世为之瞩目。进入“第二太空时代”的人类,依然离不开“脚跟下事”。
15、据记载,有一次,泰勒斯仰观天象,一不小心跌进井里,他的女仆把他拉出来后说:“您只顾仰望天空,怎么能看到脚下的土地?”泰勒斯听到了这样富有哲理的话,大为惊叹。
16、赫拉克利特说:“大量的学习并不会教给人悟性。”同样地,大量的阅读也不会带给人悟性,有时还起到相反的效果。看看那些成天呆在大学里面的人文教授们,他们似乎学习了一切,但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我所谓的“知道”,在于知晓存在的本身状态,存在向神性靠拢的最高阶段——不是知识,知识永远是外在于一个人的东西,即便它有时比功勋章还耀眼,可以用来炫耀和评定职称,但毫无疑问它是不属于存在本身的东西——真理未经体验便不是真理,至少它不是你的真理。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生命是有限度的,然而知识却是没有尽头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么?在这里庄子向我们指出了学习的虚妄,过于追逐知识将是一件“危险”(殆)的事情。那么追逐知识的危险之处在哪儿呢?在于一个人在过分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把他自己给忘了,他忽视了生命的本体,把自身活生生的存在一脚踢开,而让自身沦为某种意识形态或信仰的单纯承载工具。这样难道还不危险么?现代人大面积地处在危险之中,所有的知识都被处理成信息,自我则被完全地弃之荒野。
17、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赫拉克里特
1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中的黄鹤楼在我国的( )。
19、[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礼貌,更能引起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受。]
20、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21、赫拉克利特生活的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据《名哲言行录》的作者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赫拉克利特从孩提时代起就与众不同;因为他年青时常说自己什么也不懂,尽管长大了他宣称自己什么都懂。他不是任何人的学生,但是他声称“向自己学习”,说从自己那儿学到所有东西。
22、多年来,我国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线性结构”,以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为主线,逐段串讲,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教学高耗低效。薛老师创造性地将“线性结构”改成“板块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松散、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一种指向语言实践的整合、高效的教学结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23、师:这些句子也可以警示、启发别人。《谈礼貌》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古训、俗语,也引用了名人名言和警句。平时我们要善于积累,积累得多了,表达的时候语言就可以丰富、精准、有说服力。
24、我们来研究一下现在时刻。什么是现在时刻?现在时刻是由部分的过去和部分的未来组成的。现在本身就像是几何学的一个有限点,现在本身并不存在。现在不是我们意识的一个直接数据。我们有了现在,又看到现在正在逐步成为过去,成为未来。关于时间有两种理论,其中之我想,我们几乎人人都持此理论,把时间看成一条河流,一条河流从开头、从难以捉摸的开头流动,一直流动到我们身上。还有另一种理论,英国形而上学家詹姆斯·布拉得雷的理论,布拉得雷说事情正好相反:时间是从未来流向现在的,并说未来成为过去的那一时刻就是我们所谓的现在时刻。
25、但赫拉克利特虽然承认和接受命运,决非主张清静无为,而是主张在斗争甚至战争中求平衡与和谐。他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神和人都崇敬战争中阵亡的人。
26、与比他稍早的毕达哥拉斯拥有众多门徒不一样,赫拉克利特是独往独来的,他内心想是对人群更悲观、更失望,或者是更愤世嫉俗。尼采说赫拉克利特具有“帝王式的孤僻和自足”是不错的,而赫拉克利特本来也确实是可以拥有王位。他内心一定非常骄傲,所以他必须退居末位。在哲学开始自己的行程时有这样一些人物是幸运的:我们既看到了像米利都学派那样如孩子般的好奇、单纯和明朗,又看到像赫拉克利特这样的如帝王般孤僻、晦涩的哲人。
27、喜欢火涉及到他的价值和伦理观点,涉及到他对于干燥灵魂的喜好。水火都是富于变化的,但显然火要更干净、更高贵。水还可能封闭,成为死水。而火永远是变化的,如果看起来好像没有变化了,那就是它已经死了,它已经燃尽了。可那也只是指它的转化,它实际是永恒不灭的。水诚然可能万古长流、万古常新,但水很容易被污染,泥沙俱下,携带污浊、混于污浊。火不会被污染,它反而有净化的功能,虽然它可能是短暂的。火也是近乎透明的。火燃烧,它是独立的,它不是映照而是照亮,那是发自它自己的光和热,那投射在地面、墙壁或别的物体上的是它自己的影子。它发出可见的光明和可感的温暖。它几乎可以燃烧一切,它燃烧过后不留下什么污浊。
28、师:总的意思都是说要有礼貌,或者说要讲礼貌。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中有一个词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哪个词?
29、惟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惟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
30、师:“不失色于人”是这个自然段中哪个词的意思?
31、 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 。
32、一个人并不天然地就是自己,而需要去“成为自己”。禅宗思想与荣格心理学在这一点上所见却略同。
33、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普鲁斯特名言普鲁斯特名言
34、师:这叫“重要的话说三遍”。什么叫总结呢?
35、他批评,常常是毫不客气地批评多数人,看来是要鼓舞起人超出日常生活的动物性快乐而去追求伟大的、高出于动物的东西,他使人感到在他那里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力量。他好像总在说,你愿意满足于仅仅做找到草料的牛、选择草料的驴子或在污泥中取乐的猪吗?你难道不想寻求黄金吗?你愿意只在地上爬行吗?愿意被赶到牧场上去吗?赫拉克利特似乎与多数人为敌,包括与讨好甚至接近多数人的人为敌。而在这后面似乎是量永远与质为敌。从价值目标上说,他憎厌多数是因为他渴望优秀和特异,不愿过饕餮或仅仅满足物欲的生活;从事实判断上说,是因为他认为多数人盲目自足,他们不思索、不反省自己生活的意义,尤其是不了解真理还“自以为了解”,这就阻断了通往认识逻各斯的道路了(慧田哲学公号下回复数字该题讲座)。他恨愚蠢,而他最恨的一种愚蠢可能还是甘于愚蠢,甚至以愚蠢自傲。而他们本来至少应该掩盖自己的无知,“掩盖自己的无知要比公开表露无知好些”。这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憎厌更因他的这一看法而加强了,他认为:人人都秉赋着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思想是人人所共有的。
36、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的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37、这就是说,时间是个根本问题。我想说我们无法回避时间。我们的意识在不停地从一种状况转向另一状况,这就是时间,时间是延续不断的。我相信柏格森说过:时间是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切都迎刃而解。我认为,幸亏世界上没有一种危险能得到化解,意思是说,我们将永远焦虑不安。我始终可以像圣奥古斯丁那样说:“时间是什么?你们不问我,我是知道的;如果你们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38、我以为这最后一点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为什么说时间是连续不断的。时间之所以连续不断是因为它离开了永恒而又想回转永恒。这就是说,未来的观念是与我们渴望返回起点相一致的。上帝创造了世界;整个世界,所有的宇宙万物都想回转永恒的源头,这个永恒的源头是超越时间的,既不在时间之先,也不在时间之后,它在时间之外。这可能已留在生命冲动之中。时间在不停地运动这一事实也是如此。有人否认现在。在印度斯坦有的形而上学论者曾说,水果掉下的时刻是不存在的,水果要么将要掉下,要么已掉在地上,但是没有掉下的时刻。
39、他举例说,老鹰抓起一只乌龟,飞到空中把乌龟扔下来,恰好落在一个秃子头上。人们认为这是偶然的,而他却认为这并非偶然,是老鹰为了打破乌龟来吃掉它,却错误地把秃子的头当成了石头的缘故。
40、有些偶像穿戴和装饰得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它们是没有心的。
41、师:这是个极有挑战性的任务。谁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
42、生:他用了对比方法,讲礼貌会怎样,不讲礼貌又会怎么样。
43、师:课文中还用了其他的语言。(课件呈现: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4、本觉法真禅师因此问一位僧人:“脚跟下事作么生?”僧人回答:“宝杖拨开千圣眼,当场辨取火中莲。”看起来,与其陈述道理,不如使用譬喻,更能接近其真实。
45、[点评:强调积累古训、俗语、名言警句的意义,既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为下面课堂练笔作好了铺垫。]
46、而大慧宗杲禅师则从反面来批评对“脚跟下事”的错误理解:“又有一种,以《楞严》、《宗镜》、龙、济偈语所说:‘眼见耳闻无非是心,更非别法。’引‘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之类为证,谓之‘脚跟下事’,谓之‘基趾’,谓之‘绵密地’,你不妨会得好。若恁么会,岂不是认物为心?既是你心,又要认他作么?”
47、元宵节,又称( )、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48、他说,我们可以设想存在各种不同的时间系列,它们之间互不相关。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我们称之为a、b、c、d、e、f……的系列。这些事实之间有着相互联系: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后面,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前面,一个与另一个同时存在。但我们也可以举出另一个系列,那是α、β、γ……系列。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其他的时间系列。
49、即使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尽如人意,世界也不会变得更好些。赫拉克里特
50、师:现在,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议一议这件事,拿起笔来写一写:这件事能用来说明一个什么理。三分钟时间。
51、[点评:注意培养学生修改、完善语言的习惯。]
52、师:这是化用,不是直接引用。一变化就很高明了。
53、与心作斗争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赫拉克里特
54、卢克莱修为那些不解人生真谛而为人生所困惑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像:“在自己家里呆厌了的人,离开他堂皇的大厦跑到外面,但他又立刻回转,因为他觉得外边也不比家里好多少。他驱策着良马飞驰而去,疯狂地奔往他的别墅,急急忙忙,好像去救火一样。但当他的双脚一踏进门槛,就立即感到厌烦,于是或蒙头大睡来丢掉烦恼,或是莫名其妙地奔回他的城堡。就这样,每个人都想逃开自己,但事实上又怎么也逃不掉。……他痛恼自己,因为老不舒服,但又找不到病因何在。”
55、赫拉克利特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40年到公元前470年间,他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本来应该继承王位的,但却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总的来说,赫拉克利特的思想非常晦涩和神秘。他有两个思想影响重大:第一个是“火本原说”,第二个是朴素辩证法。
56、师:用这个故事来谈礼貌行不行?还缺点什么呢?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58、师:好,考考你。小青年甩着百元大钞,老人却不卖给他。他肯定非常生气。“我的钱不是钱?你为什么不卖给我却送给一个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学生,你该怎样跟他谈谈礼貌?这个小青年姓“牛”——现在实战,给你们五分钟,来说服这位牛先生。
59、师:是的,“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要继承这个优良传统,要使用礼貌语言。好,把这个句子画下来。(板书:礼貌待人。)
60、生:即使再有钱,也买不到“礼貌”这个无价之宝。
61、尼采不喜欢把歌德和席勒相提并论。我们也可以说,把空间和时间相提并论同样有失恭敬,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可以舍弃空间,但不能排斥时间。
62、(课件呈现: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63、生:我只知道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做事没有礼貌的话,事就做不成。
64、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