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教育名言
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王守仁教育名言)。
3、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
4、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投身处地,焉能随盂水为方圆也?
5、佛家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儒家说,动机最重要;王阳明则说,要真诚地对待你的意(念头),时刻提防它。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回事:好人和坏人,不是永恒的。它们在互相转变,转变的玄机就是我们的念头!
6、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9、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0、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1、著名学者季羡林用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此话颇有一番深意,需要我们去实践体悟。
12、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13、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5、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6、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17、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18、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9、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2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1、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2、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23、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2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25、任何事业都可能受挫折,虽然为事业而奋斗的人是伟大的。
26、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教育作用:致良知,认为心即理,与生俱来,人人都有,不会泯灭。教育作用就是通过除了物语对良知的蒙蔽,是人本心上的良知得以发现。论教学:内容:六经皆史,
27、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崇高的事业只有劳动。
28、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恶莫深於袭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30、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王阳明早就说过,良知无论光明还是被遮蔽,它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肯定能判断出是非对错。但是,恶人不会执行良知的命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良知永远是向善向“是”的,但是,我们的心所发出的意(念头)却是有善有恶的。所以王阳明要求我们要诚意——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念头——即正念头。
31、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32、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法之必不宏。
34、生命力同人性一样普通;但是,生命力也和人性一样有时是相当于天才的。——肖伯纳
35、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7、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8、“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守仁《传习录》
39、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40、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41、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42、做四有新人,有目标、有计划、有总结、有反省。
43、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44、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45、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46、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
47、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
48、人如果没有诚信,就算有聪明、能力,永远只是个危险人物。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50、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也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显摆自己。
5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52、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本·琼森
53、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任初七
54、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55、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56、由此可知,王阳明让人勤读书,和其他“要你勤读书”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读什么书。读书要读圣贤经典,一次在与徐爱的对答中,王阳明曾对“勤读书”开出书单:它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也就是当时流行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激发人内心中固有的善意和智慧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
57、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58、广东中山市东升镇d委书记欧万洪有句经典名言:“教育好,出人才;教育不好,出问题.”
59、王阳明主张知行合必有事焉(心上无时无刻不存天理、去人欲),所以“毋说谎”,只是个具体要求,王阳明希望家人后辈真正做到的是“诚意”。
6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1、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62、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63、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4、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
65、孔子特别强调用学。在《子路篇》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
66、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67、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于丹
68、人们普遍承认,在各国各代人类的行动都有很大的一律性,而且人性的原则和作用乃是没有变化的。——休谟
69、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70、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王守仁名言大全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1、王阳明回答:“你既然知道‘自以为有所得’不太好,其实就是在致良知。做善事,本是天理。若有一分意思在,就是私了,就不是致良知。”
72、四是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所谓言传身教,家长一定要起到典范作用,不可沾染恶习,给儿童造成不好的影响。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以全体社会人员为教育对象。王守仁认为,社会风俗的好坏,关乎社会治乱,而社会风俗的好坏又取决于社会的教育程度。因此想要改善社会风气。就必须重视社会教育。
73、说话不是要用嘴巴,是要用心的,嘴巴只是一个传递工具,一个过滤器。倘若说出的话违背道德良知,那就是不会说话,假如说话不讲求技巧,想说的都说出来,说多了,不如不说。心中所想,需要结合当时的场景,然后通过嘴巴去过滤一下,说出来那才是恰到好处,才叫会说话。
7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5、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76、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77、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
78、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79、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佚名
80、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81、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82、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少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上陈《边议九条》。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嘉祐进士。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熙宁二年(1069)为崇文院校书。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
83、大意是:良知虽然是来自于人们平时的见闻,但人们的知识大都是从见闻中产生的,即见闻是良知的运用。
8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85、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86、李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少时聪明伶俐但贪玩厌学,自从见了老奶奶铁杵磨针,立马动力十足,勤奋好学起来,一个铁棒都可以磨出一个“诗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