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1、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2、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含贬义。也写作“揠苗助长”。
3、“揠苗助长,反成坏事”,同学们,你们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好心办坏事”的经历?
4、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5、该成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揠苗助长)。
6、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7、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8、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思晓云课堂,开启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我们在听、说、读、写、思中唤醒思维,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
9、出处: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
10、同桌在轻轻地交换在提意见,在修改了。这对同桌非常好
11、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2、小汉字,大智慧,东方魅力藏期间,今天我们来学写“筋”和“疲”,拿起笔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
13、今天这篇揠苗助长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改写的,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怎么样改写的,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14、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15、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1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7、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18、生:从他“累坏了”“总算”“一大截”可以看出来种田人“拔苗”后很高兴,甚至有点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19、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得筋疲力尽
20、拓展说,他在田边焦急地( )自言自语地说,我得帮他们长
21、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2、小小的寓言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请你用连环画的方式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画下来吧!
23、生:我发现“巴望”比“希望”和“盼望”更能表现出种田人想要禾苗长得快些的急迫心情。
24、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25、②“焦急地转来转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种田人非常急切地在田边转来转去的画面。读的时候可以重读,表现种田人巴望禾苗快长的急切心情。
26、(sòng rén yǒu mǐn qí miáo zhī bú zhǎng ,ér yà zhī zhě ,máng máng rán guī ,wèi qí rén yuē :“jīn rì bìng yǐ !yǔ zhù miáo zhǎng yǐ !”qí zǐ qū ér wǎng shì zhī ,miáo zé gǎo yǐ 。)
27、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28、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9、那么这个故事,那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时候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让孩子连起来说一说他们就会初步的对课文形成一个认知。孩子们讲到一个农人巴望着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点,所以揠苗助长,结果禾苗全部都死了。这个时候我把揠苗助长的小古文展示出来,我讲到了早在2300年前这个故事就有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样写的,通过我范读古文,让孩子们看注释,发现今天这篇课文,就是根据这个课文改写的。明确这节课的目标。
30、读了这则寓言,你觉得种田人的儿子看着枯死的禾苗,他会怎么对种田人说呢?
31、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33、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34、(1) ( 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as one who tries to help the shoots grew by pulling them up)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后来用来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坏
35、原文:揠(拔)苗助长,汉语成语,拼音是yàmiáozhùzhǎng,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36、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3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搞矣。
38、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39、不仅写出了怎么样拔的,还写出来拔之前的动作,还写出来拔之后的样子。
40、孩子才4岁,你就要她学这、学那,这无疑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4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2、揠苗助长的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
43、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44、引导:他是怎么样拔,一棵一棵用力地拔,帮助禾苗成长,这样就是揠苗助长。
45、禾苗的根,离开了土壤就没有了养分,就会枯死了。
46、出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7、古时候有个人,因为( )禾苗长得快,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 )。
48、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9、(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50、 比如现在很多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一味的施以不合实际的教育,致使孩子受苦的同时,自己也多遭苦恼。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实为可贵,但一定要讲方法和因材施教,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做事不急躁,认真思考的人,做事才有好结果,好收获。
51、看着句式说一说:( 为什么 )揠苗助长( 结果 )
52、出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古文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