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名言警句8字
1、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4、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爱国的名言警句8字)。
5、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6、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7、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8、字的解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版)
9、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2、句意 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身体。
13、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14、14: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5、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16、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1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18、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19、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20、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21、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2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托尔斯泰
23、字词 明:显扬,阐明。(P344)诛:讨伐。(P760)
24、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25、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层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
26、2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7、28: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28、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9、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30、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31、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32、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33、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34、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35、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3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财富。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8、 人民不仅仅有权爱国,并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39、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40、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41、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2、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43、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44、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45、“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4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7、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8、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49、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50、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51、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52、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钱三强
5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55、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56、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57、33: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