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一一歇后语下一句
1、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2、这里的风景真美____! 冬冬,我们一起回家____!
3、下列四组生字,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D )
4、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5、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6、死里逃_________斟句酌 无恶不__________过饰非
7、千里送鹅毛下一句是礼轻情意重。相关:千里送鹅毛解释为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8、谜语:(打一名家)种树种了好几株,株株剩下木头枯 (朱自清)
9、第二节的体育课,老师一看,帽子和围巾一件都没少戴,可是同学们却没有违反他的规定,为什么?(男生戴围巾,女生戴帽子)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一个歪带着帽子,嘴里叼着香烟的年轻人在电车上想戏弄一下售票员。他说:“我只买小孩票行吗,售票员?”售票员瞧了一眼年轻人,说:“这里付钱只论年龄,而不论智力。”对年轻人的评价,哪个是错误的?(D)
12、 下列四组词,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各有一个,它们的排列顺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13、有一次,德国某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一个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人们预感到这里将要发生一场不小的地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乌戴将军却悠悠然,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会场立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朗朗笑声。问:人们的笑声里包含着哪一项?( )
14、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15、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16、A项正确,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出自宋代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常与礼轻人意重连用。
1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18、3“孟母三迁”这个传说,说的是孟柯的母亲为了孟子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搬家的目的是什么? (B)
19、脑筋急转弯:有一天,甲发现乙有了一块新手表,就问:“这个表不错,哪儿买的?”乙回答说:“这不是买的,是奖品。”甲又问:“怎么得来的?”乙回答说:“赛跑。我们三个人赛跑。我跑第—。”甲又问:“那两个人是谁?”乙回答说:“警察和一个丢表的。”问:乙的手表是怎么得来的?( )
20、我的书包呢?我的铅笔呢? 我的橡皮呢?我的文具盒呢?
21、杜小默居然有一个梦话银行,她录下的梦话是不是很有趣?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梦话银行,你会录下什么梦话?会收获一句什么样的利息?
22、3下列四项,哪一项不是风筝的别名?( C )
23、 纤尘不染──一尘不染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24、千里送鹅毛 ———— 礼轻情意重;礼薄情意重;物轻人意重
25、 一朝一夕──日久天长悔过自新──执迷不悟
26、幽默填词:体育课上,校长正在看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掷铅球课。突然,一个铅球飞出,打中了校长的脚,老师大叫:“太偏了,方向要对准头(投) !”
27、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
28、我国有56个民族,比如汉族、藏族、回族、壮族、傣族、白族、蒙古族等。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黑龙江、河北、广西、海南、四川、台湾等28个省、自治区。
29、歇后语千里送鹅毛下一句是什么?歇后语千里送鹅毛出自于什么典故?歇后语千里送鹅毛,下一句是礼轻情意重,据说是一位唐代云南土官缅伯向唐王进贡天鹅发生的趣事。
30、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 至高无__________枯石烂
31、 下列说法,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是( D )
32、顾客对理发师说:“我理一次头发,你竟收我10元钱,我头上几乎没有头发呀!收钱太多了。”理发师说:“不多,不多,我收您的钱不是因为剪头发,而是因为找头发来剪,这可花了我不少时间啊!”顾客说:“那么,我还是不能给您10元钱,您数10元钱得花多少时间啊!”顾客如此回敬理发师,使用的招数是(A)
33、——————————————————————————————
34、B、夜不能寐 严阵以待 见贤思齐 获益匪浅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千里扛猪草————还不是喂它;还不是为他;还不是喂你;还不是为你
37、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 )
38、 (3)你同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吗?同意或者不同意之中就有可能是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