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意赅
1、释义:言语简明,但意思完备而深刻。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言简意赅)。
2、这样的表达就很容易让人抓狂,根本不知所云。
3、带七杀就想办法制化。杀旺制克太过,虽有救化,命易带隐疾。若官杀旺无制化则凶。若日主败绝虚浮,体弱多病。
4、有哪些道理是你读了不信,听不进去,直到你亲身经历方笃信不疑的?
5、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6、这个计划涉及到牵制苏联、对军工科技的发展等等,非常复杂,难以讲清楚。(言简意赅)。
7、答: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8、“榻榻米”,武士的住处十分极简,但空间感十分清晰(空间、时间、阶层感),表达也同样如此。
9、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10、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11、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李成惜墨如金。”
12、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13、“你好经理,我建议把会议直接改到后天,因为:
14、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下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
15、近义:要言不烦、言近旨远、简明扼要、一针见血。
16、在这里,考究的是你归类整理的能力,日本是一个对整理术十分魔性的国家,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并”。
17、基本释义:简:简练;赅:完备。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18、“三颗豌豆”,传说中,上乘的武士一顿只吃三颗豌豆就足够了。表达中,我们也有且只讲三件事情。
19、但是为什么?你却很难拥有“讲清楚一件事”这项技能。
20、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短小精悍的解释,短小精悍 ①形容人身才矮小而精明能干。②形容文章 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21、这个世界这么忙,每个人关心自己的时间都不够。
22、(举例造句):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23、日本美学大师黑山雅之把这种感觉称为“破”。
24、强金伐木,土重木折,水多木漂,火多木焚,木重无泄,皆主肝胆有病。水多火熄,土多火晦,金多火变,木多火塞,火多无泄,皆主小肠及心脏有病。木重土陷,水多土流,金多土虚,火多土焦,土多无泄,皆主脾胃有病。强火熔金,木坚金伤,土多金埋,水多金沉,金旺无泄,多大肠及肺有病。土多水塞,金多水浊,火多水沸,木多水缩,水旺无泄,皆主膀胱(或子官)及肾有病。
25、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26、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