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中秋节的意义(摘抄好句41句)

中秋节的意义(摘抄好句41句)

中秋节的意义

1、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2、传统节日的价值在于它能凝聚民族、国家、社会的人心,它不能用纯粹的商业利益来衡量。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人们希冀的生活目标,团圆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春节、元宵等节日都有不少节物表达着团圆的意象。中秋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期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3、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的节日意义3中秋节的寓意(中秋节的意义)。

4、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5、节日像一个个纽扣,通过与节日主题相关的活动,人们的内在情感被联结起来。

6、然而,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我们无法让时间停留,尤其生命中那些为数寥寥的欢聚时光,更是显得短暂无比。所以还有那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鸣。

7、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8、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中秋节的意义)。

9、身体是可见的灵魂,灵魂是不可见的身体。舞台上优美的身姿,盎然的热情,无一不让观众感受到节日之愉悦,生命之饱满。

10、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睦、幸福美满,它不仅寄托着人们对故乡的眷眷依恋和对亲人团聚的殷殷渴盼,更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深切的家国情思。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话非游子不能解,什么人爱看月亮?身在天涯的人,才衷心于月亮。

12、过节无非是为了一家人热闹的吃个团圆饭,中秋快乐,月圆快乐,回家快乐。

13、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三千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时对月亮的崇拜。因为中秋节的重要地位,历代诗人都会为中秋节写诗,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传奇在民间广为流传,中秋节的起源也被历代中国人探究。

14、所幸汉字流传至今,且沿用至今。比起楔形文字和梵文,还有其它已经流逝的文字,汉语的幸运是:时至今日,物是人非,而我们依然可以用同样的文字阅读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再熟悉不过的曲调了,一千年前的古人已经解释了中秋节的意义——圆。

16、月饼中常用的图像莲与荷,同样也富有精神意义

17、“外面下雨没?最近气温都下降了,别忘了加衣服。” 

18、因国庆放假,9月30日到10月8日,仓库停止发货,假期结束后恢复正常。这期间大家可以继续道啤酒共和门店开怀畅饮!

19、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20、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21、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22、但中秋节不是专为年轻人过的,它是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过的。它的核心主题就是寄托中国人的期盼团圆的家庭情感和民族情感。

23、中秋对于小孩子的意义并没有显得很重大,一天的假还比不上个周末,只是每到这一天临近,家里的冰箱就渐渐满了起来,常年不见面的长辈们要去一一拜访,腿脚并不灵便的爷爷奶奶会费力地从最上层的柜子里拿糖出来。

24、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如果取消中秋节就像人缺少了一种信仰,缺少了精神寄托一样,这个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或者说是有意义没意义能说的清楚的

26、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7、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28、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29、中秋节是浪漫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家庭性的。中国人享受到的节日欢乐就是“几代同堂”的幸福,不喜欢外人进入,狂欢会打破节日的温馨,所以不赞成“狂欢”,相反有很多节日的禁忌,这一点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们会感到有些“闷”,不过瘾,不像西方人那样可以“嗨”。

30、还是继国庆旅游吃吃喝喝玩三天后准备度过的第四天? 

31、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2、晚上坐地铁回家,两个穿工服的小姑娘一人拎一盒大闸蟹,地铁运行到中段,已经没有座位,两个姑娘站在扶手边,谁都没有把手里的盒子放下,连同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起拎在手里,两双纤细的手在这种时候显得特别有力量。

33、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34、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35、汉文化中的中秋节在《周礼·春官》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记载;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此前都是一种活动,直到唐朝初年,《唐书·太宗记》才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的定论。

36、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37、小时候的月饼,上学时的节日和放假,自己离家工作后的团聚。

38、不要忘记爱与被爱,这一天陪伴团聚最重要,生活要有仪式感。

39、中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节俗丰富,贴近人民生活的本性,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理念,是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大节,是创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周期复现的形式,强化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同时中秋还是东亚多数国家共享的节日,中秋节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因此,将中秋作为秋季大节,并给社会假日,让人民有时间、有闲暇来品尝秋天丰收的成果,这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40、节日的意义绝非一个假期或者聚会和庆祝那么简单,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历史脉络的记录和民族精神的指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