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宋词赏析大全
1、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2、 词的起首两句为倒装。“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挼取蓝草以取青色,故称“挼蓝”或“揉蓝”。“桡”,船桨,“兰桡”是对舟的美称。《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的“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3、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4、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5、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经典宋词赏析大全)。
6、译文: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7、“我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可以完成学生时代的遗憾。”
8、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9、(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6)不胜:忍受不住。 (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10、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12、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1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赏析: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17、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1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涅槃之后,即便重生,也要慢慢来……《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风落吴江冷)。
21、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2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
23、欧阳修在宋仁宗景佑三年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这首诗就是次年春天作于夷陵的作品。元珍是其朋友丁宝臣的字,他当时任峡州的判官。题目的“戏”字透露出作者的本意,其实本篇是游戏之作,虽然包含了政治失意的痛苦,但作者作诗的本意是为了突出个人旷达的胸怀,因此颔联就描写了山城独有的物产“柑橘”“竹笋”。鲜美的柑橘在雪中生存,意象中饱含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象征着作者的坚韧不拔。而竹笋则在冻雷初响中被“惊醒”,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这两句诗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但是作者的情绪并未就此消极下去,他转而回忆起当初在洛阳时的美好时光。作者曾任职洛阳推官,见识过牡丹盛开的美景,在作者的眼中,繁华已经成为记忆中永存的美好时光,那么此处晚开的野花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嗟叹之处了。通过盛衰之间的对比,作者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宋词五首诗词赏析2青春的扉页上,我们用彩笔勾画一圈圈美好的蓝图,梦想曾在无数的圈圈中发芽,在承接阳光雨露中不断地渐渐成长。
2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5、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26、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27、《古典诗词鉴赏》35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28、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29、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30、冷是冷,孤鸿的选择却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坚守。而临照到苏轼,是在抑郁不得志之时,坚守道德和本心,初衷不改,不向“冰冷”的打击报复妥协低头。“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孤鸿的操守,也是苏轼本人的。
31、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也拟待、却回征辔”,至此可以知奈,这位薄衾小枕不情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也拟待”,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又争奈、已情行计”意思是说,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包含着多么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看来事情只能如此,也只应如此,睡如此,却仍不能相见,那么必然是“负你千行泪”了。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32、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33、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
34、诗人的深情之处便是,我这一生爱过很多的人,可她们都不是你。
35、“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3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3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9、 词题“桃源”,即指桃花源,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构想的理想图画。在这个桃花源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间尔虞我诈,赋税战乱现象,而是一个环境宁静,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和平劳动,生活幸福的世界。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乐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观贬居郴州后,闻知这个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写出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佳句,以表现他对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见的怅惘。这首《点绛唇》词,也是写他在遭受一连串政治打击,经受了人间种种坎坷之后,抒发他厌倦现实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40、“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4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42、 “秋千外”四句,转静为动,那出墙秋千吸引了词人的视线。荡秋千,是闺中女子爱好的游戏,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绿杨楼外出秋千”,“柳外秋千出画墙”;而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可说是和“秋千外、绿水桥平”同一机杼。小桥涨水,朱门映柳,这是墙外所见。然而使词人悄然凝思的,则是飘然而至的弹筝之声。从秋千出墙到风送筝声,由墙外古台到墙内佳人,引出种种联想,使词人心潮起伏,陷入沉思之中。
43、 天才词家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仁宗皇帝黜落,从此改变了一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一生流浪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成为后人敬仰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
4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5、但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坚信自己的目标,因为在通往山顶的路上,总会要走许多小路,而这些小路,就是我们人生的阻碍,唯有一步一步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登上山顶。如同人生登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
46、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lí)徐步转斜阳。殷(yīn)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47、黄庭坚在《豫章黄先生文集》二十六卷《跋东坡乐府》中提到这首《卜算子》:“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