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秋天四字成语全部(摘抄好句43句)

秋天四字成语全部(摘抄好句43句)

秋天四字成语全部

1、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秋天四字成语全部)。

2、(春秋积序)春秋:指时间、年龄。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3、(多故之秋)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4、古代传说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叶,叫一叶知秋。所以用“梧桐叶落”表示秋天来临。

5、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在:马上。望:预料希望。

6、  冰封:被冰雪覆盖。如:东北的严冬,千里冰封。

7、  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8、(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槛:关家畜的栅栏。指应当成为秋霜而不是栅栏中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9、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中国人的文化韵味

10、琨玉秋霜 老气横秋 一叶报秋 一字千秋 利析秋毫 临去秋波 凛若秋霜 一叶知秋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 秋风扫落叶春去秋来 春蛇秋蚓 落叶知秋 明察秋毫 皮里春秋 华屋秋墟 百岁千秋 春蛙秋蝉

11、(烁玉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

12、于是薄暮。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13、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真心诚意、故弄玄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虚情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词、振振有辞、肆无忌惮、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绘声绘色、对答如流、自圆其说、闲言碎语

14、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15、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16、出处:唐代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意思是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的时候。

17、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

18、万代千秋:指履积年月极长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19、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美好时光。

20、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兼葭秋水、琨玉秋霜

21、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22、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23、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24、高粱撒在麦地里——杂种;秋后见高低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秋后的芭蕉——一串一串的秋后的蛤蟆——没几天叫头秋后的南瓜——皮老心不老秋后的扇子——没人过问

25、出处: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看到一片叶子落下,便知道一年将要到尾声。

26、(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27、大雁南飞霜叶知秋玉露生寒秋菊傲骨天高气清望秋先零秋雨绵绵

28、秋风瑟瑟、层林尽染、果实累累、秋收冬藏、秋雨绵绵、落叶知秋、

29、春秋无义战: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国西周的一段历史。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30、秋风红叶丹桂飘香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五谷丰登红叶似火硕果累累金秋十月

31、(近义词)落叶知秋、因小见大、一叶报秋、见微知著、可见一斑、见微知着、知秋一叶、尝鼎一脔

32、部编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2课《丁香结》

33、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4、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35、(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36、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37、天高气清 桂子飘香 秋风萧萧 秋风萧瑟 秋风瑟瑟 红衰翠减 霜天红叶 霜叶知秋

38、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39、(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0、  例: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吴伯箫《菜园小记》)

41、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

42、(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