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赏析(摘抄好句23句)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赏析(摘抄好句23句)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赏析

1、引领汉诗新潮流,树立诗歌风向标。让世界倾听汉语言时代最真切的声音。

2、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3、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Thefloatingheartgrowinginthesludge 

5、Theirreflectionsontheshimmeringwaves 

6、其次,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行整齐,具有建筑美,但是又在整齐中有所变化,使诗行具有灵动之美,具有动态之美。这首诗每节四行,每行的字数也大体相当,有着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给人一种建筑上的美感;但每节四两句的错落又使诗作显示出灵活的情韵,而不像闻一多的诗作那样的板滞。全诗每节两韵,随节转换,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重复而又有所变化,所用韵脚又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另外还使用了“悄悄的”和“轻轻的”等复音词,使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

7、Totherosycloudsinthewesternsky.

8、这首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9、SilentisCambridgetonight! 

10、Justtopoleaboatupstream 

11、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作“别”的样子、对象以及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之情。换句话说,这首诗也是诗人“单纯信仰”人生观的呈现,“爱、美、自由”是他一生的追求。诗人借助这首“别”有风味的别离诗,去描绘一幅不断徘徊在康河边的画卷,借助一个看似简单的“别”字,贯穿于整首诗,却诠释那份独特的“诗化人生”,去诠释自己一生的追求。可以说,《再别康桥》这首著名的诗也是徐志摩所追求的“爱、自由、美”的缩影,他一生始终坚持的‘单纯信仰’,值得后人深思。

12、Towherethegreengrassismoreverdant;

13、原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4、为此,微刊《新汉诗选刊》我读好诗阅读与朗诵频道,开辟(名家经典)专栏,特别推出百年诗歌典范文本,本着新汉诗所提出的含蓄美、意境美、张力美三大基本审美理念,以全新的文本深度解读、透彻评析方式,由新潮流诵读艺术团主播进行倾情朗诵,将对百年新汉诗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种风格和流派,尤其是21世纪汉诗复兴——新汉诗运动以来涌现出来的优秀诗人,凡是具有典范文本价值的新汉诗代表作进行全面推介,目的是要为读者推出好诗,并为诗歌文学研究、国学研究提供典范诗歌文本及其赏析。

15、  撑一支长篙吧,荡着一只寻梦的小船,我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亲近一下我的康河水,再重游一便我的康桥。

16、Thatpoolundertheshadeofelmtrees

17、展读原诗第一节,我们就为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酒脱的翩翩风度所感染。在接下来的两节诗里,诗人选取了金柳,青荇和潭水三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在这里,金柳、青荇、康河的含义,从第一层上看,是写景,从第二层上看,是暗喻,应该理解为通常所说的“话中有话”,否则就无法深入理解全诗。拿两个意象对举而暗示一种更深的感情世界,在他的诗中不乏其例。

18、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本诗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诗歌语言清莹流丽,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可以说是“三美”俱备,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堪称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再别康桥原文再别康桥

19、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20、原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1、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2、   江明  艺名自在生活,新潮流诵读艺术团主播。现居西安。现为声动诵读联盟成员、全民悦读西安声动阅读会主席,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诗意西安》诵读嘉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