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原文及翻译
1、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2、 Writingheart-breakingversebyday,
3、Thebestofseasonswon’tforeverlast,(牡丹亭原文及翻译)。
4、西宾:也叫西席,指座位坐西朝东,古时总是请先生坐那个座位,表示尊敬。所以西宾和西席也就成为塾师的代称。↩
5、汤显祖的《牡丹亭》足以成为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在所有的翻译和研究之中,翻译工作者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先驱,其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6、Theflowersglitterintheair,
7、“前山低坬后山堆,驼背;牵弓射弩做人儿,把势;一连十个偌来回,漏地;有时跌做绣球儿,滚气。”
8、蟠桃:神州中的仙桃,相传三千年结一次子。这里比喻迟生的儿子是好儿子。↩
9、白之英译的《牡丹亭》基本没有采用传统的格律,也没有押韵,只有为了取得滑稽的效果时才采用韵脚,例如,第十三出“诀谒”中郭橐驼的一曲“字字双”:
10、纺砖儿句:银娘玉姐,原是女孩儿常取的名字,这里是小姐的代称。全句,官家小姐只会做点女工,岂不冤枉,应该像谢女、班姬一样做女才子。纺砖儿,纺纱的用具。谢女,晋代人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得名。见《世说新语·言语》。班昭,一名姬,东汉人,曾补完她哥哥班固写的《汉书》。见《后汉书》卷一百十四《曹世叔妻传》。两人都是古代有名的才女。校书,官名;女校书,这里指才女。↩
11、译论|罗迪江: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生态翻译学视角
12、在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文人组成社会核心阶层,士大夫需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走入仕途。因此,所谓的最正统的文学往往是士大夫在公职内外为了与同僚唱和而作的诗文。而这些诗文对于其他社会阶层来说常常是阳春白雪。起源于民间的娱乐文学则鉴于其作者低微的社会地位而得不到重视,甚至不可谓之为文学。
13、关于《牡丹亭》在西方的传播和研究,黄鸣奋先生在《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一书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兹将有关内容抄录如下:“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很早就引起了英语世界学者的注意。H.Acton选译了其中‘春香闹学’,发表于《天下月刊》(1939);C.Birch撰写了论文《或》(1974)、《(结构》(1980),又将该剧译为英语(1980);J.Y.H.Hu著就了论文《从冥府到人间:结构分析》(1980)。根据《牡丹亭》原作改变的同名舞剧也已介绍到国外。夏志清著有《汤显祖剧作的自我与社会》(1970)。两个博士生看好汤剧,其中S.L.Chen以《汤显祖的四梦》为题做学位论文(1975),C.WangChen则研究《的讽刺艺术》(1975)。一个在德国汉堡大学,另一个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同一年完成关于汤剧的博士论文,虽属巧合,也体现了西方当时某些学者的兴趣所在。90年代问世的专题博士论文有WeiHua的《寻求“和”:汤显祖戏剧艺术研究》(1991)、Sai-singYung的《评析》(1992)等。此外,I-ChunWang的博士论文《梦与戏剧:16-17世纪之交中、英、西班牙之作品》(1986)亦述及汤显祖之作。C.C.Swatek的博士论文《冯梦龙的“浪漫之梦”:的改编里抑遏的策略》(1990)则关系到汤剧的流传。”〔1〕(牡丹亭原文及翻译)。
14、byscreen-secludedmaid.
15、末:扮演年纪较大的男角色。传奇第一回一般由副末开场,本剧用末代替副末。↩
16、五马欲踟蹰:去留不定。五马,太守出行以五匹马驾车。语本乐府诗《陌上桑》:“使君从南来,马马立踟蹰。”但与《陌上桑》故事情节无关。全句本宋辛弃疾《泌园春·带湖南新居将成》词:“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7、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104)?(刘禹锡)
18、(实用技术)如何把长段音频切割成几小段音频
19、(Imustdiscussstrategywithmywife,myoldlecher)
20、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21、mistywaves,paintedboats
22、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
23、这是本出生角的上场诗。上场诗可以用前人的诗或词,也可以由剧作家自己撰写。剧作家引用前人的句子,有时也有加以改动的地方。↩
24、“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5、嫦娥妒色花颓气:嫦娥妒忌花的美色,使它凋谢。花,指梦中梅花树下的美人。颓气,倒霉、倒运。元杂剧“墙头马上”第二折《梁州第七》:“深拜你个嫦娥不妒色。”吴枋《宜齐野乘·状元词误》条:“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26、且养就之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刚直博大之气,表明儒者的修养。↩
27、(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发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踟蹰“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此家峨眉山,见世出贤德。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馀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
28、本期沙龙的主讲人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博士生韩娟,她分享的题目为“翻译的方向性与翻译策略选择——以《牡丹亭》的英译为例”。该研究基于《牡丹亭》的译入与译出实践,考察《牡丹亭》译入与译出文本在文本层面的共性与差异,从中归纳出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方向进行翻译实践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原因及可能产生的效果,以此为中国典籍的译出实践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思考。
29、花开两处自芬芳——《牡丹亭》两个译本双关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30、gildedpleasureboatinwavesofmist:
31、(玉山颓)〔旦进酒介〕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合〕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32、生:传奇中的男主角,相当于元代杂剧中的正末。男角除生外,不还有末、外、净、丑等。↩
33、《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34、忙处抛人闲处住:忙处抛人,指离开繁剧的官场。“闲处”,指闲散的地方。《牡丹亭》在一五九八年完成。汤显祖在这一年罢职回到临川。↩
35、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36、Our Prince summons his old fletcher!
37、 ThePeonyPavilionsseesherardentway.
38、干货来了:BBC经典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China
39、比如来台几十年,窦公馆请客仍用上海的厨子,刘副官仍顽固地操着苏北的口音。这些都是去国之人的乡愁的整体表现,他们对台湾、对台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而是顽固地坚持过去的生活(比如票友会),顽固地眷恋着大陆。
40、These grace and favor fields will grease and flavor my diet!
41、 杜丽娘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非问天。
42、 春 香 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