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的作用和意义
1、解析: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3、英语:fishintheair(空中钓鱼)
4、展翅凌空——张飞凿壁偷光——孔明赤兔殉主——马忠一模一样——雷同四面囤粮——周仓相貌堂堂——颜良汉朝文书——刘表斗转星移——时迁后生可畏——童威万紫千红——花荣单刀赴会——关胜通灵宝玉——石秀
5、团结是迸发新力量的源泉。通过凝结个体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6、“妙手回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7、村中有个好嫂嫂,满巷姑娘齐学好。 —— 谚语
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9、1聋子耳朵——摆设1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1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1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1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1木匠带枷——自作(做)自受1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1飞机上点灯——高明
10、可尽情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回复后台获取授权
11、解析: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2、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英语:inthesameboat(在同一条小船上,比喻处于相同的倒霉境地)
14、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 怨天尤人:忽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错误观点,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17、 解析:表明时间的特点具有一唯性,即不可逆转性。又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也是这个道理。
18、破车损坏道路,坏人殃及邻里。(维吾尔族) —— 谚语
19、10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10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20、(4)吴承恩:《西游记》,木合塔尔·买合苏提等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21、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莫把邻居当作盗贼。(维吾尔族) —— 谚语
22、宁盼邻家买个驴,不盼亲戚中个举。 —— 谚语
23、(8)罗贯中:《三国演义》,维吾尔文翻译小组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24、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2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英语:The sauce is better than the fish.(调味汁比鱼还好)
27、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8、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29、早在先秦的文献里就有不少“引谚”的实例。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豳风·月》),“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这些都是总结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谚语。《易经》、《尚书》《左传》、《战国策》、《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里也都提到并记载了谚语。宋代以后,出现了关于俗谚的专著,如《古今谚》等。建国以来,谚语的发掘、整理、研究和运用,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成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的香花。浩如烟海的谚语,经过千百年的传诵,千百万人的锤炼,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它寓意深刻,警策动人,短小凝炼,易记易传,长期以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教育、劝诫和传授生活经验的工具。它了解过去人们的思想心理、道德观、处事待物以及对当时社会所持的态度等等,都有一定价值。学习并正确运用谚语,在写作和谈论时增强表现力,生动形象,大有裨益。
30、告诉孩子,知识不只是学会了就好,还需要重复记忆。只有这样,真正要用到的时候,才不会慌张!
31、文艺家们初次看到这部鸿篇巨著时,也深深地被我国文学宝库中的这一颗璀璨明珠所震撼。《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精致的修辞、叙述中插入的诗词、人物外貌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各个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描写,尤其是这么多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排等等,都变成了当时文学家和文学爱好者模拟学习的佳作典范。在《红楼梦》的推动下,陆续出版了一些长篇小说,其中以爱情和家族为主题的小说数量众多。
32、 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3、成语: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结构的凝固性。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34、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35、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36、 解析: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37、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38、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 谚语
39、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未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是孤立地看问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