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50个民间故事(摘抄好句42句)

50个民间故事(摘抄好句42句)

50个民间故事

1、后来经过询问才明白,原来这些故事家长记得都模模糊糊,哪能清楚地说给孩子听呢?

2、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3、大福晓得内情,也不去与他计较,只是说:“我其他都不要,只要厨房外天井里的一只癫蛤蟆。”东家一听马上答应:“要多要少自己去捉。”

4、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换更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

5、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6、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人尊敬的一位女英雄。

7、2 . 那时的姑卡梳着粗粗的辫子,穿着非洲大花的连身长裙,赤足,不用面纱,也不将身体用布缠起来,常常在我的屋外呼叫着她的羊,声音清脆而活泼,俨然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8、而每篇故事都配有由14位专业专业画家队绘制的插图,

9、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10、面对国家,她始终坚守战士的义务,为国家为人民赢得和平。

11、李元亮听后大怒,当即命奴仆架起干柴,将这老妇人捆绑了,扔上柴堆,点起火来,把她活活烧死。

12、传说张仲景是当时有名的医者,有一次他回家乡看见乡亲们的耳朵都冻烂了,就研究了一种办法。

13、每一个都是耳熟能详,对孩子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

14、后来,我只能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闺蜜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位民族女英雄啊!

15、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16、把羊肉跟各种驱寒的食材还有辣椒捣碎包在面皮里,包成耳朵形状的饺子,那时候称之为“娇耳”,而且还每人一大碗肉汤。

17、逢年过节,富豪人家花天酒地,孟大侠家里还有富豪人家没有的东西,正月初一早上,家中给祖先的供品是南方的水果及新鲜蔬菜。传说一次大侠临走时给婆娘说:“我走后,你千万别动升子。”但婆娘等他走后出于好奇,随手揭起升子,只见底下扣着一只点着的清油小灯,就又马上扣上,谁知只过一个时辰,大侠即回到家里,生气地对婆娘说:“你害得我好苦,让我摸了几百里的黑路。”从此,来无影去无踪的孟大侠在乡亲们中更传得神奇了。

18、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

19、不大功夫,对面就悠悠走来一位穿绿衣服的妇女。看样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边走边哭,大有痛不欲生之势。走近一泓水溏,她稍加迟疑,随即狂奔,将要奋身投水。李秀才一个箭步抢上前,一把将她拉住,随之百般劝慰,那女子才放弃了轻生之意。经过详细询问,证实她正是葛先生的遗孀。先生辞世后,她孤苦无依,父母又逼嫁,改变她守节之志,她无路可走,只得寻觅一死,李秀才就把这个女子带回家中,经过和妻子商议,夫妻欣然把他留了下来,叫她帮助操持家务,把她看作自己的女儿,处处疼爱。

20、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21、小猪妈妈在讲给儿子大宝后,大宝心中就增加了一个榜样,

22、几乎是同时,笑面虎与张剥皮气急败坏地叫喊起来,但姑娘的船飘然而去,老财还没准备好船只,姑娘的身影已经隐没在水天相接的远方了。

23、最后,木兰说服了父亲和母亲,在仓促地准备过后,就跟随大军去了前线。

24、生活很艰苦,战争也迟迟没有结束,木兰咬牙坚持,每一次上战场都拼尽全力。

25、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26、他渴了喝几口溪水,饿了采几个野果充饥。这天,他走得筋疲力尽,便在一座山前躺下休息,不觉迷迷糊糊睡去。只见面前站着一个白眉毛、白胡须的老翁,并给他说:“孩子去吧,上武当山那儿你师父正在等你,给你一双草鞋穿上,对你有好处的。”当窑娃睁开眼看时,面前什么也没有,但地上放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回想刚才的梦境,他再拿起草鞋左看右看怎么也不起眼,一气之下随手扔在草丛里,坐了一会儿便起身朝武当山方向走去。走了几步,不由他回头朝后一看,草丛中金光闪闪,光彩夺目。他感到非常奇怪,便回头朝草丛奔去,当到跟前一看什么也没有,仍是那双不起眼的草鞋。他想这双草鞋为什么会发光呢?与刚才的梦一联系,难道白眉毛、白胡须的老翁是神仙?他越想越觉得神奇,老翁的话又响在耳边:“孩子,去吧!上武当山,那儿你师父正在等你。”他越想此话越奥秘。老翁的声容又浮在眼前。于是他便坐下来把鞋穿在脚上,顿时浑身凉爽,脚底发麻,觉得不好受,便又想脱下来,但怎么脱,也脱不掉。既然是脱不掉的神鞋,便穿着起身赶路。刚走了几步只觉脚底生风,走路非常轻快,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大山脚下。

27、有一天她刚和朋友们比完骑射,回到家才发现,父亲被点名从军,

28、一天早晨,乡民们看到在河面浓浓的水雾中,一个红色的身子时隐时现,走近了,原来是位姑娘坐在船中。那姑娘穿一身红衣,披着宽大的白色披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漂亮。随着船身的微微波动,她轻轻起舞,那喜人的笑容,似乎在向两岸乡亲致意。人们忽然觉得,这姑娘好面熟?对呀,多像李哥老的女儿,可这怎么可能呢?那女孩子为抗拒“笑面虎”和“张剥皮”的抢亲,早已在前年投河,含冤离开人间。她莫非是另外一个长相相似的女子?村民们都在猜测着。

29、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30、河南汲县有个李秀才。李秀才仕途失意,在一个荒僻的小山村里设馆教学,以舌耕糊口。

31、大约午夜时分,丁.丁.卧室的电话响了,吵醒了卧室里所有的室友。这时每个人都非常生气。在我心里,我忍不住要责怪某人这么晚打电话给我。我没有任何公共礼仪。铃声继续响着,因为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每个人都不愿意起床去接电话。一个叫熊的同学忍不住了。他拿起电话喊道,“你在找谁?太晚了。”熊同学似乎在发呆,没有听清楚。他喊道,“你在找谁?”砰的一声,熊把电话直接摔在桌子上,然后.说话花了很长时间。“是给你的。”他对我说。我说,“谁这么晚打电话?”心里也是一阵责怪。然后他颤抖着站起来,拿起电话:“你是谁?”。电话里传来一个嘶哑的声音,因为我没有听清楚,我又问了一遍。电话里说的是同一句话,让我像个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恶灵。她说,“我在找一个人(我的名字)。我在地下。我很冷。”心理恐慌现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我又平静地问,“我不认识你,你是谁?”。但是电话仍然说,“我在找一个人(我的名字)。我在地下,我很冷。”经过两三次谈话,我没有勇气继续下去。除了冷得发抖之外,我的心灵还在颤抖。把电话直接扔到桌子上。

32、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

33、详细地把我们所熟知的各大神仙分成三类:神话、仙话、传说,并将其一一归位!

34、但木兰认为自己必须为家庭分忧,是弟弟、妹妹的榜样:

35、且说这位李秀才一路困乏,一觉就睡到大天亮。他一睁眼,就发现自己躺在一座坟旁,天上晨星稀落;那三间清雅的茅屋,已经不知去向,吓得他连滚带爬,站起来撤腿就跑。他这才意识到昨天夜里他是活见鬼了。跑了一程,看看身后无人追赶,这才松弛下来,慢慢走向归途之路。

36、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37、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38、在这些故事里,不但有盘古、女娲、后羿、太上老君、哪吒等神仙,

39、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40、两庄之间,隔条大河,大河之上,一顶九环拱石桥,如一条巨龙,横架东西,气势十分雄伟。相传每逢七月初七黎明,人们只要站在桥头,向南眺望,朦胧晨曦中,隐约可见一位神女,驾着小舟,含笑而来。每见到这种情景,人们自然想起了这位神女为村民造福的往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41、朱大可是著名的学者、作家、神学家,对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颇有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