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摘抄好句26句)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摘抄好句26句)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歇后语

1、(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2、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3、根据故事内容和关键语句,简单地评价人物,并说明理由。注意评价和理由的对应性。

4、我妈妈先带我去了粽子区。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蜜枣粽子一个个的都被我妈妈放进了购物车里,买完这些接着妈妈又带我去了酒水区域,洋酒,白酒,红酒,鸡尾酒,啤酒,黄酒,什么妈妈都往购物车里放,突然我看见了我平常最喜欢喝的茶派,我小声音嘀咕,没想到被妈妈听见了,妈妈可真是个好爽的人,二话不说给我来了一箱!

5、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6、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7、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箭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8、(设计意图:以短视频导入,用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既链接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激发学生找书、看书、讲书的自主性。补充相关背景和文学常识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9、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10、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11、(5)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12、(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13、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1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16、嘿嘿,还是爸爸最懂我。玩具区的玩具可真多,我也买了不少,我光买枪都有五六把了。当然,我自己也不可能把这些枪全站完,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要过生日了,我还要给他一个礼物呢,突然我看到了柜台上斗罗大陆的卡片,我特别想要,可是妈妈一般都不会给我买卡片,嘿嘿,开始执行我的一号方案——撒娇。我冲着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那里有一个斗罗大陆的卡片。”“所以呢?”妈妈问“我想要嘛”“唉,好吧,行行行,给你买。”

17、教师讲解:“毛玠、于禁”是曹操手下军士,文章中没有提到,对于我们阅读也没有影响,可以不去考虑。诸葛亮字“孔明”,古人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18、(设计意图:故事本身节选自《三国演义》,没有读过整本书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有很多疑问,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为后面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19、(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2)勇敢机智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爱惜士兵

20、启发思考:同学们读课文时,对于故事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21、预设4:提到鲁肃感受他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22、故事简介: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23、(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

24、预设3:提到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书中并没有直接描写。

25、(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