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后来,李世民又重走了隋炀帝的路线,出兵高句丽,说来也怪,仿佛难逃历史的轮回,李世民再次铩羽而归。之后,他痛定思痛,意识到没有了魏征这面镜子,自己才会迷失了方向。另外,在李世民的晚年,耽于享乐,一方面大炼丹药,想要长生久视;另一发面,广选天下秀女以充实后宫,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徐惠和武媚。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于李世民一人身上,纵观整个历史,比比如是,如汉武帝、唐明皇、康熙帝······皆是虎头蛇尾,鲜有善始善终者,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怪圈,令人费解。
3、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究。
4、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唐:唐太宗《望雪》
5、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6、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李世民名言)。
7、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8、“千古词帝”李煜笔下50句金句,总有一句惊艳过你
9、王君廓也趁机鼓动庐江王李瑗造反,然后一个转身又把李瑗给杀了,向李世民请功表忠心。
10、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11、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12、打狗也得看主人啊,虽然李渊赐你了李姓,但你真的算是李家人?李渊可以欺负李世民,李建成也可以欺负李世民,但你一个外人算老几。于是,还没等李世民说话,李渊一怒之下就把李艺给关进了牢里。(李世民名言)。
1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蒙古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5、不过,细究历史,不难发现唐太宗的勤政爱民多数时候都是装出来的。在唐太宗内心,老百姓必须经常役使,用他的话就是:“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所以一定不能让老百姓闲着。
16、(译文)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
17、事实证明,宽恕的魅力在于征服人心,而被征服的人心,才能组成最强大的力量。
1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9、山崩川竭,自古以为灾。比来水旱不调,抑亦由人事。
20、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21、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22、他死之后,李世民更是说出了那句历史课本上画着重点的名言:
23、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24、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威廉·哈立特
25、声明:本文旨在分享优质教育内容,所分享资料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影像公司及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删除。
26、出自《魏郑公谏录·卷对西蕃通来几时》。(译文)我遇到千虑一失的时候,一定希望有人直言不要隐瞒。
27、行书以《圣教序》入门,难度不叫高。《圣教序》为王羲之后人怀素用几十年的时间收集而成,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里面不但包含的王的行书,还有一小部分的草书,延用至今,可以说是一本行书的基础入门。
28、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 ,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李世民 《帝范》
29、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30、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31、古代社会,服徭役是民众的巨大负担,首先离家遥远,其次四季无休,再次经常需要自备粮食。因为远途跋涉服徭役,役夫家里的农业生产被严重耽搁,一旦遇到饥荒,这些家庭就毫无应对之策。
32、建立武装部队,这是不得已的,它的作用在于阻止战争,它的目的在于去除残杀。
33、此句出自唐太宗的《帝范》,是李世民关于选人用人的经典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