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自传
1、摩尔对撒切尔夫人接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这一大胆策略评价颇高,这个策略也可能是她最成功的外交成就。在1984年冷战的高潮时期,她邀请了这位年轻且雄心勃勃的年轻政治局成员和他魅力不凡的夫人赖莎一起在圣诞节的前一周在契克斯共进午餐。戈尔巴乔夫被英国情报局认定为革命者,但他仍然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撒切尔夫人就这一点对他进行了游说,告诫他,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对其革命会有不好的影响。他和盘托出,他们最后陪伴着彼此享受了一顿美妙的午餐,并没有大声争论。撒切尔夫人在他身上察觉到此人是西方世界可以“依赖”的,特别是他愿意大大减少核武器,于是,她开始着手说服“罗恩”。
2、她最为成功的战役可以说是对抗旷工工会的领导,其中最为叛逆的是亚瑟斯.卡吉尔,她后来形容此人为“敌人中的敌人”。1974年的一场旷工罢工推翻了她的前任,保守d领导爱德华.希思。1981年,撒切尔夫人摆平了一场类似的旷工冲突,但这只是战术性的撤退。摩尔认为撒切尔夫人不想和斯卡吉尔起冲突,但她认为对方寻思着要和她干一架,因此政府需要谨慎起见对此做好准备。1984年煤炭股走高,警局已经做好准备组织预防所谓飞行纠察队的恐吓。
3、本书以亲历者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给我们讲述了“女人统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我相信如果孩子在儿时便能感受“铁娘子”光芒四射、激动人心的传奇人生,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更多憧憬与向往,这种强烈的个人意志也会成为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力量之源。
4、当苏联在东欧部署中程核导弹时,她全力支持——不顾激烈地反对——里根的对策,运送美国巡航导弹和潘兴导弹到西欧。
5、2004年3月,马克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举行婚礼;同年8月,马克因涉嫌参与赤道几内亚的未遂政变被捕。撒切尔夫人拖着老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子四处活动,可7万美元的保释金换来的,却是2006年儿子的再一次入狱。
6、18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7、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8、当时的英国似乎已经无路可退了。接着,本文主角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人称“铁娘子”的女人出场了。
9、 看了此书,突出的三点感受:治理庞大的国家非常不容易。没有一个学者/思想家的政治、经济理论能解决所有问题,不管是凯恩斯、哈耶克还是弗里德曼或其他人。他们只是提供了理论的弹药库。需要政治家相机抉择。一个政治家是否能留下有价值的政治遗产,核心在于其治国理念和政策措施,方向上是否符合历史趋势、经得起时代考验。撒切尔夫人有缺点、弱点,但仍然是一个可称为“伟大”的政治家。
10、12月16日会见戈尔巴乔夫之后,她于次日飞往北京签署香港事宜,22日又经檀香山飞往华盛顿在戴维营将其想法知会了里根,整个24小时的航程她一直没合眼,研究反弹道导弹条约对里根的“星球战争”项目的危险。她于23日返回伦敦。这一举动充分证明她作为国家元首的领导力以及她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
11、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2、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会催我们奋发,她的处事态度更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这位杰出的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说她是“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本世纪最负盛名的女子不致腐化?读完此书,孩子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13、由于事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撒切尔夫人牺牲了作为“母亲”的一面。
14、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篇章。张国刚教授从历史与文化视角,讲述了汉、唐、宋、明一直到清朝中叶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过程。该书通过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深入阐释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也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15、本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全面叙述了中国历代的著名战争——上起有文献记载的第一场战争神农伐斧燧之战,下讫新中国建立后的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史料翔实,视野宏大,充分展示了中国5000年丰富的战争遗产和军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