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摘抄好句98句)

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摘抄好句98句)

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

1、例如,一位出家人的法号是“慧律”,名字就叫“释慧律”,没出家的平常人称呼出家人应省略“释”姓,尊称“上慧下律”师父或慧律法师。

2、(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3、8)透过良好的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4、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5、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给你一些什么。

6、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的至亲好友。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別人的大恩。

7、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即使有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他这里,就没有事情。天大的纷争、动乱、不满、攻击、伤害,到他的内心里就化为乌有。而我们凡夫则是闻风就是雨,尚未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在那儿咬牙切齿了。他经不起人家一句话,受不了人家的伤害,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叹。您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祈求别人给予赞叹、鼓励,必须凭借这些,生命才得以延续,那他实在是个很脆弱的人。他需要借助别人,才能完成内心里的依靠。

8、容忍: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9、我们众生为什么跟佛会有隔阂?就是我慢。简单讲就是自己认为很行,所以不管善知识、佛陀现前都听不入耳。第一点,我们就要觉得我们是世间最没有用的人,这样用谦虚的心,对每一个众生、每一个法师,都是恭恭敬敬的,要依法来做。处理事情既然用智慧跟慈悲,要怎么做才能圆满?现在先举一个例子,看佛陀是怎么处理的。

10、 千万不要背叛自己的良心。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做人要扪心自问。自己都红脸的事就别做了。

11、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个"骄"字;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个"悔"字。

1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geyan123)

13、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14、人活着,唯一任务,就是净化自己,发掘生命的唯一真实。

15、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16、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7、 生活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失去健康的心态。人生就是这样,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将由你看待事物的心态来决定。心态能使你成功,也同样能让你失败。同一件事情,心态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会大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当我们从乐观的角度看待所有的事物时,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接受一切现实,进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

18、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19、念自己有几个不是,即我之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20、17)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21、凡事,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22、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3、正念的下手处是要先学会降伏我慢,学会吃亏及退步。

24、 贫穷的更要去努力奋斗,要付出更多的勤奋和劳动,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面貌。

25、第九句:凡是固执某一件事情,或者是执著某一种见解,而去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他为束缚。师父直接翻译:凡是固执某一件事情,或者是修行人,你修哪一种宗派,执著自己的见解是最高超的,其他人都不如你;其他宗派都不如你;其他的道场都不如你;其他的法师都不如你,有这样子的固执,世间人固执某一种事物,而修行人固执某一种见解,轻视别人的事物是卑鄙的;轻视别人的见地是丑陋、是卑鄙的,只有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有智慧的人称它为束缚,这就叫做束缚。所以,束缚来自一颗不平等的心,不了解法法本空,法法平等,这就会造成束缚。所以,真正修行人,当我们有高超的见解、高超的佛的智慧;高超就是没有高下,这个叫做高超;世间人之所以成为凡夫,是因为他有高跟下,所以,《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这个意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是没有任何高跟低;高跟低是妄、是执、是分别、是颠倒,所谓的高跟低,都是你自己分析后,意识心所产生的分裂的状态,能所不断,不晓得诸法本空。因此众生之所以活得很痛苦,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执著某一种事物;修行人时时刻刻执著某一种见解,认为:我比你行!书读多一点:我书读得比你多,你没读书,没水准!看不起别人,处处都以自己的为最高,那就变成是法不平等,那就有束缚。

26、如果投胎为畜生,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即使讲佛法,你也听不懂啊!所以,诸位对于我们所爱的金钱、名利、色相、男女,固然无法完全舍,却要看得很平淡。然而我们从小所受的学校教育中,除非极特殊的因缘,否则很少教导我们去追求洒脱、自在、解脱的思想。

27、20)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28、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29、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30、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31、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转弯,那就可能碰到路的尽头。

32、 #微博改变世界之三#直接发声,打破话语垄断。网络提供传播渠道,微博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和多媒体。在自己及其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像个人杂志一样即时发布和评论。主流媒体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将随着微博的成熟、壮大而成为昨天。无论在多么深远的角落,只要有微博,你都不会“默默无闻”

33、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34、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35、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36、智者每日皆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愚者每日皆困扰于他人的言行。

37、在结婚前,两眼要睁大,结婚之后则要闭一只眼。

38、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39、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40、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41、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而不是"如果那样,就不会这样了"。生命中,我们经历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42、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健康。

43、所以说,放下一切执著,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不是早课爬起来念一些佛,执著还在;不是晚课念一些佛、念一些观世音菩萨,做一些功课,这个「著」还一直放著。这样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死不冥目。所以要与佛相应,要与净土相应,要心先清净,让人家攻不倒。坚持我们的理念:我就是要往生,我就是要到净土,我就是要了生死,剩下的都跟我没有关系。人家说什么,我连听都不听,心清净。所以祖师大德讲:本性是什么?「但莫污染」、「别无圣解」——不要被污染了。人家要来污染我们这颗清净心,要说:「请你好心一点,我这颗清净心你不要来污染了。我已经修得不错了,你不要污染我的清净心。」要坚持我们的理念。

44、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则不易察觉。

45、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於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46、7)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47、像我们的立法院,终日争执不休,民意代表彼此互骂。如果想要过得快乐,我们就该好好的学佛,如果有因缘学佛,却错失了良机,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佛法实在太伟大了。所以,我二十四小时都保持着很欢喜的心情。现在要让我生气,恐怕也很难了。纵然有,那也是相当罕见的。因为,当我们已经觉悟了人生,对世间的一切,就觉得没什么好争执的。你要赢,就让你赢,我也没有输啊!

48、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49、第六句: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意思是说:你自私的欲望太强烈,那就注定一辈子的痛苦是没有办法拔除的,什么都只有为自己想,自私自利,不肯牺牲跟奉献,那么,这一辈子,你想要远离这个痛苦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企求快乐,或者是报复,或者是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再念一遍:(无论你企……企就是企业银行,企业、大企业那个企。)无论你企求快乐,你想要拥有快乐:我期望快乐!但是,不知道放下那一念就是快乐,因此拼了老命要追求快乐,可是,快乐消失的时候,又有失落感,不晓得那刹那生灭法,没有真实性的快乐。所以,无论你企求快乐,会导致你痛苦;是指世间假相的快乐,不是法、真理的快乐。或者是说:别人对不起你,你很想去报复,这样也会导致你痛苦!或者是每天都祈祷你长寿,你有这样强烈的欲望、希求;不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业力所感召而来的,万法随缘地过日子。你企求欲望,什么欲望呢?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你想要有长寿,就会吃这个补品、吃那个药,吃这个、吃那个。最近有一个妇人,三十八岁,三十八岁,刚好生了第二胎,生产第二胎,那么,中国人的传统,它就是这样子,要做月子;做月子,因为她没有那个健康的观念,她就开始吃这个四物汤,然后这个烧酒鸡就拼命地补,拼命地补,补,一直补,因为她认为,生产过后一个月就是要做月子,要好好地补;结果两个礼拜,才两个礼拜,中风,中风,补过头了,补过头了!这个就是当我们一直企求健康,没有这种健康的知识,结果补过头了,中风!因此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补的!

50、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51、24)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52、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和犯罪的行为。

53、出家人是佛门弟子,改俗姓,随佛姓,因为佛名“释迦牟尼”,所以取第一字“释”做为姓。没出家的平常人不可自称“释某某’。

54、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55、 《佛陀的格言》上面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56、无知是众生的常态,每一个众生都必须经过无知的阶段才能够觉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无知的众生,他那一些仇视、嫉妒、恨、贪、嗔、痴,我们都要宽恕。我们对他的行为不能恨,要怜悯他。恨他你没有机会救他,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个很恶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欢喜。你不要批评他,也不要跟他敌对。宁可得罪一个君子,不可以得罪一个小人。你内心里面如果不宽恕他,不宽恕别人你会痛苦了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宽恕的心。

5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8、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59、行善: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有好的果报。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60、我们往往用在诽谤,批评别人的时间,比检讨和反省自己的时间还要多。

61、与其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倒不如转个念头,让对方赢,自己也获得解脱。你想赢,却赢得忿恨不已;我认输,却输得快活无比,这样一来,任谁都要选择输了,又有谁要赢呢?

62、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63、 轻用而多取,我宁寡取而俭用,非以俭用为贤,俭用犹可以养廉。

64、要坚持我们的信心,要依止佛陀的法,观一切法无常,了解空性。一步、一步……慢慢来断这个习气。我们今天拜完三千佛以后,把这一念化成智慧,慢慢断这个习气,断这个烦恼,这样才有意义。明年来的时候,看到你满面春风,活得快快乐乐,活得很超越,这样你来拜三千佛才有意义。不然你来拜三千佛,拜一拜,拜下去爬起来,拜下去爬起来,法不入心,烦恼不会断,习气也不会断。这样子拜佛算什么?叫做运动,只是让他流汗,种一些善根。法不能入,烦恼重、执著重、是非心重,整天都被是非心搞得昏头转向的,不会一下子就勇敢地放掉。剩下的就很自在了,剩下的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65、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也千万不要去羡慕别人。如果你嫉妒了别人、你一直羡慕别人,不知道自己心就是佛,你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再念一遍:第四句: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去羡慕别人。如果嫉妒别人、羡慕别人,你就会得不到宁静的心灵。第五句:

66、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67、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68、莫轻视小善,以为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69、有的人说:师父,有看到你在法界卫星电视台,怎么现在没有了?在101台。101台很多人按不出来,我自己也按不出来,再怎么按都是101都按不出来。昨天廖阿公廖铭信来。廖铭信也按了两天,按101都按不出来,最后他儿子教他。廖阿公昨天才教我,因为我也按不出来。我现在教你怎么按,你回去就有法界卫星可看了。要先按速度要快,再按一个0,再按一个这样子。电视台在10这样子回去会不会按?不然你会按不出来。0,这个样子。速度要快。我速度按得太慢,跳不出来。速度要快,0,这个样子就对了。要不然按不出来,法界卫星明明有,按了好几天都按不出来。老了,没有办法,输给小孩子。 

70、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71、夫妻之间何以会吵架?因为看法不同。兄弟之间为什么会吵架?因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属何以会争执?因为看法不同。由于强烈的我见,彼此之间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争执——这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本。所以,师父要奉劝各位,暂且别谈学佛求解脱,目前的首要之务,应是学修养。

72、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

73、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74、物质中的原子运动的太快,被我们的眼睛固定了!电影就是被眼睛欺骗了!貌似看的很真实,生动!其实不是真实的!如果我用激光3D投射出来一个场景。对于低于人类意识的生物,必定认为是真实的场景。但,如果人看这个场景,一定认为是虚幻的!这就是意识的境界(层次)不同引起的。同理!我们与佛的意识境界不同。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75、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76、 孟子说:“待文王然后兴者,凡民也。”是说人贵自立,不贵因人。假若必得受了文王的教化,才能发奋做一个好人,也不过是一个凡庸的人。学好尚且以“自动”为贵,何况是学坏。那么,随大盗而起者,岂不是一个“凡盗”?

77、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78、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拣。

79、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而且受别人轻视。

80、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尖酸刻薄是最损自己的福德。                          

81、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2、8)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83、你想要痛苦吗?很简单,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保证你活得痛不欲生。你要活得快乐吗?很简单,不要把你的意见强加到别人身上,你就会过得很快乐。

84、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85、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86、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87、有智慧的人,虽然身卧在草地,犹如天堂,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虽处天堂,就像下地狱的痛苦。

88、爱你所做的事——因为你已经结婚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那么,你就要爱自己当初的抉择。接受现况,并调整自己的内在,否则的话,我们将没有办法过日子。我们可以把从前那种火爆、分裂、抗拒、斗乱的心态转变一下,认为每一个人都在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帮助我们。对我们好的,我们向他学习;对我们不好的,我们感恩。那么,这个自私自利的(爱)就会放大。《孙子兵法》中曾说:善待你的敌人,你的敌人就会消失。你不好好对待敌人,他就永远在你面前,因为敌人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89、人开悟后明心见性!证到“空性”与宇宙“天人合一”。释迦牟尼佛和老子这些圣人们。可能通过观照“心灵之眼”观察到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能量态。真没有山河万物。山河万物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是本质。

90、大菩提心就是感恩心,无量的众生、三宝、父母、师长对我们都有恩。既然发大菩提心,怎么样能够持续这个菩提心?我要感恩,所以要好好的修行。如果没有佛,我们听不到这个法,没有三宝、没有师长,这个法也没有办法延续,我们要报师父的恩。师父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今生能够觉悟生死,开采我们内在的般若智慧,那都是师父的恩、三宝的恩。

91、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92、好丈夫应当装聋,好的妻子应当作哑,装聋作哑的夫妻可以和谐地度过一生。

93、所谓我见,意即:我的看法一定对。这种观念要修正一下。有智慧的人,他会冷静地听听别人的看法,在作分析之后,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再加以过滤、消化。但是,最基本的修养,首推包容、忍辱和宽恕。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与我的见解、看法不相同的,从不去排斥他,而且永远容忍他,那么,你的烦恼必然会大为减少,也才谈得上步入学佛的初阶。

94、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95、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96、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

97、changzhouyangqiaogusi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