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惟妙惟肖的错误用法(摘抄好句78句)

惟妙惟肖的错误用法(摘抄好句78句)

惟妙惟肖的错误用法

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作出标记或写出文字。

2、“反应”与“反映”。“反映灵敏”应为“反应灵敏”。“反应”是指有机体对外部刺激的回应,又指事情发生后引起的看法或做法,如“反应迟钝”。“反映”的本意为映照,比喻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与表达。

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4、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5、 “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6、出自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7、“荟萃”是指英俊的人物聚集或精美的东西汇集,不要写作“荟翠”。

8、1“擅长”不要写作“善长”,没有“善长”这个词。

9、10“夜宵”、“元宵”不要写作“夜霄”、“元霄”。(惟妙惟肖的错误用法)。

10、“蓬”与“篷”。不要把“帐篷”“顶篷”“遮阳篷”中的“篷”写成“蓬”。“篷”是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的、张盖在上面遮日光挡风雨的东西;“蓬”是一种草本植物,引申为散乱。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如“篮子”多以竹篾编成,即使是草编的也不能写为“蓝子”。

11、 “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兴高采烈”。

12、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13、1“熔”“融”“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14、(解析)(分析)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使用正确;B.中流砥柱:意思是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使用正确;C.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用来形容老师在同学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的话语不合适;D.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使用正确。

15、(2018年中考新疆卷)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16、(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演讲等。

17、解释:惟妙惟肖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惟,助词。妙:好。也作“维妙维肖”和“唯妙唯肖”。

18、(3)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9、“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20、 “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苔”不是“薹”的简化字。

21、“键”与“健”。如“成败的关健”应为“成败的关键”;“强键体魄”应为“强健体魄”。“健”从人字旁,指形体强健,如“健康”“健美”;“键”从金字旁,指管住车轮不脱离车轴的铁棍,引申为重要的部分,如“关键”。

22、(解析)试题分析:A项: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B项: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D项: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3、活灵活现偏重于用语言表现形象。例如: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英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4、“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25、惟妙惟肖,发明人,南宋官员岳珂。岳珂是岳飞的孙子,他非常喜欢米芾的书法,甚至收藏自己偶像的作品,出了一本字帖——《英光堂帖》。在为这本字帖写的“赞(一种文体)”中,他评论米芾的书法,“惟妙惟肖”。到了清代,在点评蒲松龄的奇书——《聊斋志异》——时,文学家冯镇峦借用这个成语,评论《聊斋志异》,“形容惟妙惟肖”,赞扬蒲松龄的文字非常生动。

26、(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

27、(解析)(分析)A.试探:指对某种问题试着进行探索。用某种方法引起对方反应,借以了解对方的意思。符合语境,正确。B.缄默:闭口不说话。符合语境,正确。C.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符合语境,正确。D.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不是实指,而是虚指,这里是实指,故错误。

28、“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

29、C.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30、“辨”与“辩”。凡与区别、辨别、分辨有关的,用“辨”不用“辩”;凡与言辞、辩论、辩解有关的,用“辩”。如“分辩率”应为“分辨率”;“被告辨护律师”应为“被告辩护律师”。“辨明”与“辩明”、“辨证”与“辩证”等含义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如“辨明是非”是指辨别清楚是与非;“辩明事理”是指辩论清楚道理。中医所说的“辨证施治”(区别病人的不同征候进行治疗)显然不能用“辩证”。

31、(3)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32、10“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同理,一般也不用于第一人称,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33、绘声绘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演讲等。

34、(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35、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36、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词〈读聊斋杂说〉》:“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37、“奔驰”的“驰”不能写作“松弛”的“弛”。

38、1“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

39、收藏!《人民日报》校检室实操手册!看看第一大报是怎么校检的!

40、10“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表示“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41、(惟妙惟肖的出处)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42、“窜改”与“篡改”。“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一般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重大、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经典、理论、政策等。

43、“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直接写成“寻呼机”。

44、“的”“地”“得”。最常见的是滥用“的”字。“的”用在定语后边,表示修饰、领属关系,如“可爱的家园”;“地”用在状语后边,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如“高兴地说”;“得”用在补语前,如“跑得非常快”。

45、“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46、◆7-9年级下册期中试卷+中考模拟及答案,90%考点都在这,赶紧拿走!

47、月、日在专项名词中的用法。月、日之间,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加“”(间隔号),不用“.”(齐线墨点)。

48、◆(中考必考)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初中生一定要背下来!

49、 “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用法是错误的。

50、活灵活现:主谓式;作定语、状语、补语;指人说话等方面。

51、“笑眯眯”不能写作“笑咪咪”。“笑眯眯”跟眼神有关,故用“眯”。

52、1“增值”用于指资本时,不要写作“增殖”。

53、 “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54、A.全校同学聚精会神地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55、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56、“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与“鹜”不是相同的字。

57、1“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也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写成“洲”。

58、(解析)试题分析:(1)扼制,压抑制止;把握遏制。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惩戒:惩罚、警戒。本题支配的对象是“不文明行为”,还有一个“从源头上”这样的语境。所以自然用“扼制”来支配。(2)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本题语境为“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所以自然运用“柳暗花明”一词。

59、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的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反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60、“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结合”也特指男女结为夫妻。

61、1“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为”、“作罢”、“作怪”、“作战”;如果后面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双音节词时,一般也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成“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

62、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63、(2018年中考广东深圳卷)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64、(惟妙惟肖的辨析)惟妙惟肖和“活灵活现”都含有非常逼真的意思。但惟妙惟肖偏重于非常传神逼真;也可用于日常生活;“活灵活现”常用于口语。

65、“巳”“已”“己”字形差异微小,尤其是使用字形输入法打字时出错后不易分辨。如“目前巳成为”应为“目前已成为”;“事不关已”应为“事不关己”。“巳”一指地支中的第六位,二为“巳时”,指上午9点到11点;“已”指罢了、已经、后来、过分等;“己”一指自己本身,二指天干的第六位。

66、“摄氏度”三字不拆开用。表示温度时,用“25摄氏度”“零下25摄氏度”,不能用“摄氏25度”“零下摄氏25度”。

67、“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8、“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动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69、“哪里”常常错为“那里”。“那”是指示代词,“那里”指示比较远的处所。“哪”是疑问代词,“哪里”有一个词义是泛指任何处所。“首长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能写成“首长指向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70、1“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后面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双音节词时,一般也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

71、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2、“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73、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74、绘声绘色用作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演讲等。

75、“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7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77、B.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