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所谓“科学下嫁”,就是要把近代科学知识普及到最广大的工农大众中去。陶行知总结中国科学教育的得失,认为科学教育救国的第一步,就是要使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科学,使每个人都对科学产生兴趣。“我们现在要做相反的工作,我们要使做工种田的人,拾垃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能享受近代科学知识,把科学变得和阳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人都能享受,这需要来一个科学下嫁运动。”他的倡导得到了要高士其、戴伯韬等人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编写、选择教材,创办“自然学园”、“儿童通讯学校”、“空中学校”等有计划、有影响的科学普及运动,称为“科学下嫁运动”。
2、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其说是学对人就是教。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3、其中陶爷爷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4、“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5、(摘要)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
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7、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lDquo;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rDquo;。
8、“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你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儿子不可。”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意思是说,行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行动,行动又是实践过程,如果抛开行动,那么一切思想创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9、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10、官方网站丨http://www.huixuesi.com/
1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生活教育的内容。首先课程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其次,必须全面关注儿童的生活,给儿童生活以教育。再次,必须大力挖掘和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科学课程等服务。
12、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13、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14、要有知识,还有会去做,运用好知识,这是陶先生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15、 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17、 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自新:根据国情,创建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18、哪来的自由创新?所以教育的首要问题其实就是如何保证独立思考、自由创新的问题。
19、做中学、做中教。“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20、诚然,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21、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2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陶行知从育才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就采取了“从做中学”的新颖方式,给学校新人学的学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做中学,也体现为学生“有学有教”“即知即传”,自己在实践中学到本领,并且受教育的同时也教育别人。
23、 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5、“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6、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27、(带薪休寒暑假、五险一金)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招聘公告
2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
29、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30、(2)新型教师既要在课堂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到幼稚园中去学习如何办幼稚园。
31、 陶行知说,一流的教育家,“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个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勇于实践和探索。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拓精神。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辐射给他人或其他地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32、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lDquo;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救,在做上学&rDquo;。他的&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33、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
34、陶行知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在三十年代初期,陶行知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35、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6、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37、A.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对此,陶行知有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