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摘抄好句53句)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摘抄好句53句)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3、(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4、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9、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1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2、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1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16、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6、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8、(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9、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0、1有以无难以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国语》

3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32、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道德经 第十六章》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37、(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3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0、(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4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2、10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43、  译:柔弱弯曲则可以保全,屈枉则可以直伸,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拥有的少取的才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4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46、(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47、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4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4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5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5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2、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事物的薄弱环节正是潜伏着发展生机之所在,这是“道”发挥作用的表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与弱之间总是相互转化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