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之轻
1、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不能承受之轻)。
2、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3、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
4、这是米兰·昆德拉的书,大意是说生命因为能够背负起许多重量而显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变得轻而又轻,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这是生命所不能够承受的。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
5、 我已怕了,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眼里最麻木贫乏的那一类人,有时候真的觉得时光尤其耻辱,这样的夜里,拿着一本书写了几个字,便觉得生活已经比常人多出来了许多,这种盲目的无知正慢慢的加深一个人的愚蠢。
6、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7、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不能承受之轻)。
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9、还有一次一位高钾病人,出现严重四肢乏力,不能站立行走,自觉胸憋闷不适,我们急忙将其推进透析室,急查心电图,接着查体、采集血标本化验、安全上机透析,一边安抚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待病人好转,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这样的事例太过平常,时时发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信任,一曲动人的赞歌。这位病人是我们一路守护的患者,记得事后她还让自己的孩子写了一封表扬信。信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道:
10、在人屋檐下,人家才是主人,是领导,你只有服从。
11、人类之时间并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12、也就是说,历史是只有一次的必然,而组成历史的生活有很多种可能,小说发展了生活中没有发生的其他可能。
13、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14、他用这些看似的不着调,去诠释生命的那些无以言说。
15、 月光比平时更加明亮,白日的阳光已经照开了大地的耻辱,炎热的气息蒸腾着土地的伤痕,路人流出的汗水,带着体内积累的毒。记得早晨天空像一朵绽开的紫薇花,点点滴滴的云彩散开来,就像碎了的玻璃,在天空当中零零散散的,也如同心底的伤痕,撑开了处处裂缝。
16、谁又不愿意呢?小伙不是姜子牙,他只想安分守己过一生。
17、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18、 夜晚总在无梦的度过,想起那些相逢的日子,总是感觉莫名的心痛,既有相见恨晚又有相遇是错之感。我们的相遇,却已经开始无法回头。
19、这又是一本哲理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辨。该书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视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这部书告诉我们,人最珍贵的是生命,我们不能预示它会怎么样。人生一定要现实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那种虚无缥缈的理想之轻。书里头有句话:法国的大革命如果不断地发生,那么世界将多么可怕。但即使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它发生了,随着年岁的过去,时间慢慢把血腥的东西抹去。
20、为什么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没有发生?“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21、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书,书中内容也有很多含义:有社会内涵的揭示、还有人性的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22、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2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昆德拉最受欢迎并获得好评最多的作品,也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
24、村里人说,某某只带出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年他受人欺负时,唯一不欺负还维护他的小伙伴。后来,这个小伙伴平安退休。
25、小伙子从此时时感觉有一股寒意在背。高山压顶,阴气袭人。
26、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当我今天屹立人间,我真心地说一声:谢谢你,曾经给过我痛苦痛击的,唾液、拳头、娘骂、扁担、沙子、粪箩,以及无言的藐视。最是你们这些亲人的关爱,才让我有了离家别祖别父母的勇气,走向远方。
27、又得数载,小伙渐成气候,官运亨通,两年一换位,频频调职务,五年升一级,十载至厅局。
28、⑤碌碌庸人,芸芸众生,便是力尽筋疲也难以放下行囊,因为人生本来就存在着负担,人生的悲哀不在于负担太重,而在于不断的叹息中抱怨了一生,心里上向往解脱与现实的负担可以造就一个人,但也能摧毁一个人,求而不得的悲剧根源源于生命的负担,人生从不存在解放,生命的负担来自于追求,来自于自身。
29、某君官职小,却于某次会议后忽听一人与人闲聊时介绍,称是兴国人。
30、 我真想留在父母身边,命运却板起脸孔:你,必须离家别祖,远走他乡!
31、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32、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方式:托马斯是“非如此不可”,内在的与外在的“非如此不可”;特丽莎的方式是梦,反反复复各种各样的梦,透漏出自己的潜意识;萨宾娜则是背叛,背叛到最后,发现最初的背叛其实是自己的错,进而背叛自己的背叛,企图安慰最初的背叛;弗兰兹,他始终沉迷在对“内在的女人”的追求,精神落不到现实中。
33、连接人生的过去与未来,旅途的起点与终点在哪里?
34、弟弟位列厅职。更加优秀的哥哥,寻常之理,当有故乡覌。
35、小说中有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数字“六”对于特丽莎的意义,旧礼帽对于萨宾娜的意义,贝多芬的音乐对于托马斯的意义,……与其说他们的“存在”影响并引导了人物,不如说他们本身是人物精神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贝多芬四重奏里的“非如此不可”的主题,正象征着生命之重,所谓的重是一种必然,人必得走完所有的路程,才能恍悟为什么“重”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合情合理的东西。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相对的是”能够承受的生命之重”。和托马斯更多地感受到“重”不同,萨宾娜的人生是轻盈的,她背叛一切“非如此不可”的事物——她的父亲、丈夫、爱情、祖国,大量降临于她的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但她却突然发现:四周空空如也。
36、历史学记录社会的历史,而不是人的历史,人不是历史的主人。正如张爱玲所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37、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38、当人人都认为是他错的时候,他明白,这里不再适合他了。
39、一个乡镇干部要进城,二十世纪最后那些年,体制内的人都清楚,那简直如蝉褪羽,如蛇脱皮,不费一番钱财力终究不行。
40、心理层面:有高度的自我控制感,觉得自己能作有效的决定与行动来处理问题;能够愿意接受挑战、作出承诺,并且忍受暂时的不快乐。
41、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42、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43、老部长一个远房亲戚,是我要好的朋友。朋友讲到,贫穷时候,幼年时代,村子那些欺负他的孩子们,有的曾经拉过便在人家锅里。
44、“动物不是从天堂里放逐出来的”、“将一个动物变成会活动的机器是相当危险的,人这样做,就切断了把自己与天堂连接起来的线,在飞越时间的虚空时,他将无所攀依和无所慰藉”。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这里提到“牧歌式礼赠”,那么什么是“牧歌式礼赠”?
45、真男人,允许酒后少许的傲气,却须一生不灭的傲骨。
46、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47、据传,先前写到只带了一个小伙伴出去的那个老红军,那年他回到故乡,带了兵,他是司令啊,于是一进村,一个当年的大嫂,于村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求饶命。
48、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49、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50、 是有许久了,这样的时光已经被过得没有温度,甚至没有太多的情感,没有感觉,唯有的就是无边困惑,就是这茫然不知的无解,一边开始对现实的怀疑,一边开始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质疑,在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当中,我清晰的知道,表象只因意识而存在,人在自己的意识当中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也是自己给自己的。
51、 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昨夜回头,发现我已经许久没有静下心来安静的阅读一段时间的书本了,每天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最后也变得低质量的阅读,我已成了想得太多读得太少的人。甚至是每天日记,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是在公交车上写出,我不知道这样的奔忙有没有意义,意义又在哪里?如果仅为活着,我可以有其他许多的方式!活着,有时候成了我们对抗一切的理由!甚至成了我们不反抗得原因,因为反抗之后会有太多的变数,而我们,总不想承认那些变数。
52、 老师将大长老之位传给我时,天鹏一族已经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接不接这个位子,我很犹豫:以我稚嫩的肩膀,能承受得了这副沉重的担子吗?但我不想让老师失望,在接过他手中代表大长老之位的传承圣物时,我知道,这辈子已经和天鹏族的荣辱兴衰拴在了一起,从这一刻起,我告别了天真少女的纯洁,成了族人眼中威严冷酷高高在上的大长老。
53、我也常常关注江西各市、直单位部门官员的职务变动。
54、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55、 赤融族传话过来,说是只要我带着天鹏族投奔他们,就会给我保留长老之位,看看乌翎族,在族中总是低人一头,但这还算好的了,我们在修炼资源方面从没亏待过他们,简直就没有被当人看,不但毫无地位,还被控制着修炼资源,一旦出现资质好的修炼天才,就会被赤融族人打杀,这些种族,从此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再也无法翻身。
56、④饱读诗书的人随身带着书籍,行侠仗义之士也总是骑马佩剑,不同的人所佩的行囊不同,他们所负担的责任也不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摆脱自己身上的负担,抛弃人生的行囊即时挣脱尘世的佛家,也会终生投入到苦思冥禅的境界。
57、行囊已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58、人的生活就象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59、占得人间一味愚:简书原创作者。异乡流浪者。文学梦想家。我爱严肃文学,也在尘土里立足。
60、现在他站在窗前,极力回想那一刻的情景。若他清楚感受到的这种感情不是爱,又会是什么呢?但这是爱吗?那种想死在她身边的情感显然有些夸张:在这以前他仅仅见了她一面!那么,明明知道这种爱不甚适当,难道这只是一个歇斯底里的男人感到自欺之需而做出的举动吗?他的无意识是如此懦弱,一个小小的玩笑就使他选择了这样一个可怜的、压根儿不可能进入他生活的乡间女招待,作为他的最佳伴侣!
61、这句话意思是:人生的诸般苦事:如压迫、压抑、被侮辱与被损害、荒诞的遭遇、饥饿等一系列导致人精神或肉体痛苦、难忍的事情看似轻如鸿毛的事情,却让人难以承受。生命如此单薄轻微,无法承载过重的负担。
62、①有人说:人生是自己拥有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好好利用,这实在可惜。人生就像是一年四季,稍纵即逝。但花谢了可以再开,青春过去了还会再来吗?人生上路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行囊。因为人生之路都是直播,没有彩排。
63、①有人说:人生是自己拥有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好好利用,这实在是可惜,人生就像是一年四季,稍纵即逝。
64、但是当我们褪去青涩、深入时间里去,经历了世间百态,体验过各种情绪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65、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66、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67、⑤碌碌庸人,芸芸众生,总想在力尽筋疲时放下行囊,因为不堪负重。人生的悲哀不在于负担太重,而在于负担太轻。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人不断的在叹息中抱怨,心里向往解脱负担,认为这样就可以造就一个人,岂不知也能摧毁一个人。求而不得的悲剧根源源于生命的负担,生命的负担来自于追求,来自于梦想;没有负担便没有了追求与梦想。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虽生犹死。万幸的是,我们还有一颗明慧洁净的心,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去做。
68、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69、⑧踏踏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心存侥幸,而是拥有一颗有着梦想且善良的心前行.
70、②物质的东西是必备的。漫漫人生路,翻检行囊,吃喝物品便很快就到。除了暂时用到的东西,行囊里还装着什么?除了必备的家外,也可能是带上纪念品,或许是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一路远行的难以卸下的负担。不管暂时无用,还是将来有用;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总之要装点什么,还要留下空隙,装填行路的收获,直奔诗意和远方。因为没有了这些条件,就会无法生存。
71、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确切答案,然而我们谁也不敢说自己看懂了,我们需要再次论证来确定答案:
72、不知道在拆除空心房的政策里,这样的房子,能否幸免?
73、⑦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要心存侥幸,拥有一颗揣着梦想且善良的心,负重前行。
74、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由此,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75、朋友与首长原是一家人。对本家上祖等情况掌握详尽。
76、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