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1、(技法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4、8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5、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6、瀑布的上方,是星罗棋布的湖泊。一湖泊如同一缸浓浓的绿酒。一湖泊又似青铜古镜,一湖泊像透明的蓝色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的鱼在潭中游来游去。一湖泊像一块葫芦型蓝宝石。湖泊像七彩画盘,每盘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阳光在湖泊上出现天上人间仙境,何愁神仙不来?
7、银装素裹的群山,登高远望,就像是大海被暴风卷起的雪浪,弯曲崎岖,一望无际。
8、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9、赏析: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色描写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吸引读者读下去。《散步》里的好句并赏析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10、“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番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觉得很甜美(当然,我只是讲草莓和番茄给人的感觉)。
11、(鉴赏要点)借代要注意与借喻的区分,二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12、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甲虫和石蚕的斗争,“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13、(答)①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②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是将落泪的情景加以放大。③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14、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森林比作海和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浩瀚和坚不可摧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美。
15、(答)①互文。②“青苔”与“红树”共同在月夜雨中飘摇。③用简约的文字渲染出独居的惆怅。
16、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17、 ⒑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18、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19、(答)①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③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20、9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21、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22、赏析: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萌发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24、(鉴赏要点)分析鉴赏这一手法关键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的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鉴赏时可用“诗歌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语句形式。
25、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
26、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27、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28、北望斗山,那山堆积于雪野的中央。高低错落的林间,绕着低低的雪线,透着疏朗的静美。
29、“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0、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31、(答)①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修辞手法。②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③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
32、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3、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4、 ⒋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5、顺着两旁的通道走着,左右两侧载满了合欢苏铁,以及琵琶等树木,使得生意盎然,令人心情为之一爽。在通道尽头,有一片竹林,微风乍起,竹叶飒飒作响,仿佛在和每一个经过它的人问好。
36、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37、 ⒔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8、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39、10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40、 ⒙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1、(答)①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芳树”对“春山”,“花自落”对“鸟空啼”。③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工整对称。
42、(问)这首诗的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3、(技法概念)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如“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44、(答)①本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沾襟比散丝”将泪水比作雨丝,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了衣襟。③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诗人的悲伤。
45、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的在健身,有的步履匆忙。路边石阶上的迎春花早已开放,黄色的小花在这春日的早晨显得那么的明亮。它们没有成群成片的开放,东一朵西一朵稀稀落落的,而这种距离又恰到好处,就像一浅绿色的幕布上稀稀落落的点缀些黄色的小花,不浓、不淡、不艳、不俗,这种恰到好处就像本该如此一样。每次路过都忍不住想走近点看一看,触摸一下。
46、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7、(技法作用)结构整齐醒目,语音铿锵,朗朗上口。
48、 ⒗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49、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50、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51、从表达方式上去赏析(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5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53、①、诗句运用了对偶(反对)的修辞手法;(手法)
54、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
55、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一般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与修辞手法。三者间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56、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分外皎白。
57、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58、(技法概念)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用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59、(技法概念)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60、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61、(鉴赏要点)应注意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鉴赏时可用“将……比作……”的语句形式。
62、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63、7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64、 ⒘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6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66、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现已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67、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68、(鉴赏要点)在鉴赏对比手法时,注意指明对比的是双方的哪一个角度,不能只囫囵点出事物的名称。鉴赏时可用“诗歌将……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语句形式。
69、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0、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71、(问)这首诗的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72、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73、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萌发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74、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7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76、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77、一般同学这么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森林的特点。
78、 ⒓借代(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9、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80、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1、(技法作用)突出、加强某种感情,烘托气氛。
82、(技法概念)把事物,如物品、动物或抽象概念比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往往通过动词或形容词加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