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自深深处
1、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回到华夏文明的源头,从诗经开始。(王尔德自深深处)。
2、再次回到艺术。王尔德在艺术贡献方面对自己的评价:“我曾是本时代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我使艺术成为哲学,哲学成为艺术。我转变了众人的思想和万物的色彩。我将戏剧这种最为客观的艺术形式变为像抒情诗或十四行诗那样适合表达个体主观情感的艺术模式。无论我接触什么,我都能使其变换出一种新的美。在我看来艺术是最高的现实,而生活仅是虚构的一种形式。我唤醒了时代的想象力,它就在我周围创造了神话和传说。我以一个词组概括了全部的系统,用一句隽语浓缩了所有的存在。”
3、从世俗角度来看,自深深处的爱情故事再烂俗不过,类似于我的前任是极品,可我还是深爱着他。自深深处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王尔德痛陈波西的种种恶习,像一个怨妇一样申诉对方的无情无义,是如何毁掉了他的才华和声誉,害得他锒铛入狱还不来看望。而下半部分则转为对艺术、哲学、爱和美的思考,一如书名自深深处,自省深深源于对创痛的反思,“我必须使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对自己有益。对肉体的每一丁点降格,我都必须设法变成灵魂的精神升华。”“我是不会让你因毁了像我这样的人而心荷重负地走过春夏秋冬的,这样的心灵重负可能会导致你冷漠无情或抑郁忧伤,我必须将包袱从你那里接过来放在自己身上。”“不管怎样,我必须心中存在爱,要是不带着爱进监狱,那我的灵魂怎么办?”
4、为了我自己,我也必须原谅你。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将一条蝰蛇供养在心口,也不可能每晚起身在心灵的花园里播种荆棘。
5、神是奇怪的。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
6、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
7、书中还记录了这位唯美主义代言人对美、艺术、人生的观点。五年后,王尔德去世,所以,有了这本《自深深处》,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杰作。
8、“波西,你或许还不知道富足、喜悦和成功本质相似,它们都质地粗糙,但痛苦却是所有创造之物中最敏感的。思想领域中的任何波动,痛苦莫不以可怕精微的脉动与之共振。只要不是爱之手,任何手轻触受伤的灵魂,伤口都会流血;即使是爱之手的抚摸,也会让灵魂再次流血,尽管这血已不是因伤口的疼痛而流。”
9、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10、根据俗世看法,我出于同情和善良,如此不明智地向你伸出了援手。
11、1881年发表的《诗集》,被认为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性文献,也反映出他深受W·佩特和先拉雯尔派、S·罗塞蒂、J·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影响。
12、《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13、等我出来我们还是见面吧,因为我心中是充满爱的。
14、除了对爱情无怨无悔,失望-痛苦-分裂-自省-领悟-觉醒-重生,这也是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一书中表达的另一主题。
15、他从没有脱离平凡的生活,或者孤芳自赏,高高在上,反而勤恳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启发别人,很多观点,都能读出同理心和共情力——更加能体谅每个人生存的不容易。
16、《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描写的是西班牙公主十二岁生日宴会上为公主表演舞蹈的小矮人由于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丑陋并意识到小公主原来是在拿他的丑陋取乐时心碎而死的故事。
17、王尔德满足波西的高额消费,为波西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而波西却对王尔德很刻薄,动辄当众大发雷霆;
18、幸而书信得以出版,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被冠以变态恋爱的痴狂作家背后,是博大的学识积累和如此平和与善良的内心。自深深处读后感4《自深深处》二分之一部分以后,是深陷囹圄的王尔德,在经历了破产,失去对最爱孩子的抚养权、最爱的母亲去世这一系列变故后,对生命真谛之一—“受苦”的认知;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19、不管是伟大的人还是渺小的人,除了用自己的手毁灭自己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毁灭他。
20、《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于1890年7月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
21、某年某天,当你气色如春,再次邂逅幸福,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坦然相爱,坦然分离。把怨恨化为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再回首,一切都是云烟过往。一位智者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
22、“波西,你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给你写美丽的信。同样,你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送你美丽的礼物。它们属于一段远逝已久的生活的侧面,属于一段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欣赏其恰当价值的友情。你现在一定满怀惊叹地回溯起自己双手拥有我整个生命的日子,我也要满怀惊叹地追溯它们,但是带着远为不同的另样心绪。”
23、王尔德认为穷人对他人的苦难更具怜悯之心。穷人习惯了苦难,把苦难视作日常,像一只任人欺凌的软体动物,也许再来一桩也视为命定,因此心理能承受之。穷人的苦难易获得贫民间朴素的同情。富人或名人犯罪(如王尔德),社会关注点高,名誉地位,起落被舆论左右,情势容易发生戏剧性翻转,他们易成为道德标杆指责的对象,从最高处跌入低谷,巨大落差使心理感觉难以适应。
24、我会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出处:小王子
25、《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26、可惜,波西全然不明爱的真正内涵,他只像孩子一般索取,他将王尔德的情书拿去发表博取噱头和声名,将他辛苦手置的礼物拿去大街上典当。
27、不用害怕。轻浮浅薄是终极罪恶。能被意识到的事都是对的。也请你记住,我将它记载到纸上时的痛苦,比你将在信中读它时的痛苦痛上百倍。那些无法捉摸的力量对你已经很仁慈了。你所见的生活那怪异悲惨的景象就如同透过水晶球看到的影子,美杜莎之头将活人变为石头的惨剧你也只需隔镜观看。你一直在花海中徜徉,而我曾经的美丽世界已黯然失色,了无生机。
28、你有的只是作为一幕哀怜戏剧看客的同情和伤感,但从未意识到自己正是这一可怕悲剧的真正策划者。
29、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戏剧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的主要代表。
30、但我更隐约有种感觉是他还是迷恋波西的一些东西,所以无法割舍,是自身面临深渊而不退,而并非如他所说的那种被动。或者,他自己也未意识到这点吧。
31、我们彼此在伤害对方的生命,你绝对是在毁灭我的生活,而我也明显没有使你感到幸福,我们所能做出的唯一不可避免的、明智合理的选择就是分开,彻底的分开。
32、“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会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王尔德《自深深处》
33、 《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1888年)
34、译者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翻译博士,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三届得主,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和英国《口笔译训练》编委。学术著作有《翻译探微》等,译著有《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等。
35、 《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年)
36、《夜莺与玫瑰》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之首次出版于1888年,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37、你肤浅、你妈懦弱、你爸暴躁又坏心肠,害我坐牢。我坐牢时候看了很多书,想了很多事,你也应该看一看想一想好好忏悔!你别再指望和我搭界,我出来以后才不会原谅你的渣男!
38、还原中华传统诗词最美好的的感受,深入最悠远最纯美的民谣诗歌的肌理,感受其中的纯真之美。
39、放弃自己的经历就等于遏制自己的成长,否认自己的经历无异于向生命之唇塞进一则谎言,它简直就是否认灵魂。
40、王尔德堕落后的忏悔录是血泪之书。令人惊异转而心安的是,王尔德恃才自傲,这仅是人事关系或从俗世价值上,他又极其谦卑,那是对艺术女神和对无限完美的追求。王尔德痛心的忏悔使我们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王尔德说:“在真理面前,我给予虚假和真实同等的地位,我所展示的真和假仅是智力存在的两种形式。”是的,虚假也是人性真实的展现,为何不在描摹人类的图纸上给它一席之地。
41、 就像王尔德自己说的:“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是向诱惑屈服。除了诱惑,我可以抗拒一切。”波西就像一颗蔓延的罂粟,不断吞噬的他的精神、肉体,他无法抵御“美”的诱惑,哪怕这盛世美颜之下,有一副骄纵的性格,一颗病态的灵魂。所有漂亮的人都是因为被宠坏了,而这就是他们能够吸引他人的秘密所在。
42、“我知道你轻佻、愚蠢、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43、在人生的每一个当下时刻,人既是他未来的形象,也是他过去的样子。
44、宗教一旦证明是真的就死了。科学是各种死去了的宗教的记录。
45、相反,罗比展示的就是爱和文学的鉴赏力和技巧,他的书信就是穿梭在王尔德和那个美丽的非现实艺术世界之间的一个个小信使。王尔德和罗比,让人羡慕的一对真正的文学伙伴,他们都懂得艺术共通的秘密。《自深深处》不光是爱的滔滔话语,王尔德诚恳地自我剖析也令人感动,他认为如今的命运,是他放纵了自己的低级趣味才罪有应得。
46、“如果真正的悲剧穿着紫色的柩衣、戴着悲伤高贵的面具降临至我的生活,我必能迎候它,但是现代性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悲剧披上喜剧之衣。”
47、的确,许多现代性艺术确实少了严肃性,它们轻盈、俏皮、甜腻、小家碧玉,嬉皮、玩笑、逗乐、小确幸,蜻蜓点水般来来去去,不会深深撼动你,它们不是正餐,它们是艺术的甜点,不是让人们拿来充饥的,而是酒足饭饱后小小的精神需求和补足,一句话,千分之额外点缀的一笔……现代性将悲剧的肃穆抹杀掉,附上大众娱乐的形式,然而世界某些深沉之处的受众毕竟是小众群体。现代性将高贵的道德、文化素养及价值审美局限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
48、文中没说后续,我特意又去查了下,后来二人果然复合了,但最终因为经济原因(据说是罗比断了两人的经济来源)两人分手。
49、爱不是市场上的交易,不是小贩们的磅秤可称量的。如同精神的快乐,爱的快乐是感受到爱本身的生命流动。爱的目的就是爱,不多也不少。
50、电影《王尔德的情人》中,波西的扮演者裘德·洛,年轻时的裘德·洛不仅俊美动人而且神似波西,在影片结尾处,阳光照耀下的裘德·洛转身微微一笑,如阳光般温暖明媚,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美丽让人无法抗拒!
51、“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
52、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53、王尔德的呻吟、愤懑、不甘,我甚至感觉犹如深闺怨妇般在吐诉衷肠。这些我并不感冒,翻来覆去的你花了多到使我倾家荡产的金钱、你和你爹连同你那软弱的母亲共同谋害了我使我大才子沦入如今羞辱不堪的局面,身败名裂,可我丝毫感受不到你的爱,你是如此的没有想象力和冷血,粗鄙不堪。可是骄傲如我,就是爱啊~,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54、王尔德恃才傲物,蔑视伦理道德,最终激怒了正统社会。1895年,密友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诉其“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王尔德被判服两年苦役。在狱中,他完成了《自深深处》。
55、我们都在阴沟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摘自《温夫人的扇子》。
56、《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写给他的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波西的一封长信,这封信是王尔德在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写成的,信中充满了对波西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生活观。
57、 信中他悉数波西对自己的暴戾自私,挥霍无度,在波西身上,王尔德不仅仅沉迷于两人之间的爱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用他炙热无私的爱画地为牢,最终可谓是散尽家财,把自己的一切撕得粉碎。说到底,王尔德仍旧爱着波西,他在幽暗的炼狱深处奉上一纸情书,只为告诉昔日情人自己一直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话语:“除了爱你,别无他想。”就像信的开篇写道:“经过长久的、毫无结果的等待之后,我决定还是由我写信给你”。因此不论信中如何对波西怨言、指责和控诉,一切的一切只集中到一点——
58、波西无疑是一位浪子,一个渣男,浪子的广泛定义可能会是放荡不羁、不遵循规则,但是浪子的核心其实就是不思来日,王尔德深深迷恋的是波西放纵自己,完全自我,不思未来,狂欢至死的哪种放纵。他被他奢靡的才华吸引并为之着迷。他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就像他说过的世间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种是想得到的得到了。就像“晕轮效应”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就像王尔德在整部书信中始终有个死结在他心中:“如道格拉斯这般的才华,为什么他就不能用在艺术上呢,而偏偏要用在花钱上,用在狂欢上,用在酒色情欲上。”
59、然后文末就自然过渡到自己出狱后对波西仍希望见面,还告诉波西“不要害怕过去”,“重新认识彼此”。
60、在伦敦的王尔德纪念碑上,只有这样一句:“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我想是他一生最好的诠释吧。
61、波西是叛逆的美少年,与父亲关系密切又紧张,母亲虽爱他却教育不当,像大多数母亲心疼又放任他生长,终究没有尽力去逆转他的劣性和玩性。波西在王尔德的母校牛津大学就读时,央人介绍认识了当时盛名如日中天的王尔德。貌美如花的波西,对唯美至上的王尔德是罂粟和毒药,王尔德为之倾倒、疯狂、沦陷,无药可救,唯有爱,爱得更深。
62、互动福利丨游学护照 丨科普竞赛丨我的书房故事征集
63、书 名:DeProfundisandOtherPrisonWritings
64、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地方朝我走来吗?出处:星空
65、所有伟大的想法都是危险的。摘自《自深深处》。
66、王尔德受波西怂恿,要和其父亲斗争到底,波西还说律师费用他家中会出,结果最后不光费用没出,王尔德也因此入狱2年,并倾家荡产。破产同时,妻子也与之离婚,自己没有亲生儿子的抚养权。
67、《自深深处》记录了王尔德的情殇之路:从入狱时几近窒息的锥心痛苦,到出狱时的宁和平静。一代才子到人生最后旅程才彻悟生命是以悲苦而非欣悦为底色的。若将艺术之美建立在某个人之上,并认为与这个体交往产生的与灵魂背道而驰的愉悦也是艺术的一部分,那他终会受到命运的迎头痛击。但即使遭受痛击,王尔德仍是无所保留地付出自己的情感,这是古今艺术家的通性。如当年莎士比亚为负心的神秘黑女郎赋诗:“我使双眼失明,让你更显光彩,使眼睛发誓,将眼前景视成虚假——”同样,中国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可以说文学艺术家王尔德是至情之人,他的一往情深令人想到已故当代作家木心先生对艺术的定义:“艺术是无对象的慈悲。”诚哉斯言!
68、我们无法让苦难四季分明,只能记录苦难岁月的心情起伏,万千心绪的回落返潮。
69、“受苦其实是一种启示,让人明白以前从未明白的事理,让人从一个新的立足点去思考整个历史。关于艺术,过去凭直觉隐隐约约感到的东西,现在以心智和感情领悟了,再清晰不过地洞察了,刻骨铭心地体味了。”
70、开始还觉得大快人心,但当看到波西生病,王尔德精心照顾,而反过来轮到王尔德被波西传染成发烧后,波西却逃之夭夭,全然不顾;
71、如果推荐一本,轻松又有趣味的书,我真心推荐这本《自深深处》。
72、“你在我生日那天来信说道:“当你走下受众人膜拜的神坛时,你是一个索然无趣的人。下一次你若再生病,我会立刻离开你。”
73、如果你装好人,全世界都对你当真,要是你装坏人,那就没人把你当回事。这就是乐观主义惊人的愚蠢。摘自《温夫人的扇子》。
74、唉,爱张爱玲曾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似乎是胡兰成给她的爱的体悟。我们会说不喜欢,如果一份爱让你感觉屈辱,再三放低姿态去迎合,这显然已不太正常了,这种扭曲的爱让个人一寸一寸退守,任外来力量吞噬自己,倘若爱不能成全让双方变得更好,不要也罢!但明明,她的退守不也正在生成一个“新我”吗,虽然是以残损为代价。世间自有痴情种,外人又如何能解这种要与对方齿轮般锋利地咬合的执念呢?汤显祖在《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唉唉唉,问世间情为何物?
75、道林格雷的画像 实在精彩 新颖撩人 也正是他的唯一一部小说 非常王尔德了 绝不可错过 读完这部果断入坑 然后看了 夜莺与玫瑰 和 自深深处 个人对童话不大感冒 但是绝对不差 而读后者对作者的人生有了些初步了解 其中一些对爱恨还有艺术的段落非常精彩 意义不局限于桥段 而在于立人了 但是在读后者的时候 一直觉得他所谓的同性丑闻是被冤枉的 后来看了余光中翻译的 王尔德喜剧 才恍然大悟其真实 他的四部喜剧大概算得上孪生姐妹了 写法很类似 初读惊艳 后读越觉得似曾相识 另外 莎乐美 可属于剧中异类 读读也不错 别有滋味
76、洞悉大自然的纯粹、领悟原生态的悲欢。聆听依晨老师品读诗经,感知天地自然的勃勃生机。
77、永远要记得,被命运打趴下的时候,我们还要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来,咱们三局两胜”。 ——《八月长安》
78、艺术家个人命运的苦难往往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艺术成就。他写于1897的《自深深处》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是一封长长的狱中情书,他去世5年之后该信才被部分出版,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它愈发彰显出自己独特的美与艺术魅力。
79、第为什么波西那么“渣”,但王尔德依然那么爱他。处在爱中的人是不会在乎周围人的眼光的,但当反向进入自己内心,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爱对方时,恐怕答案都是自私的,说到底,是爱自己。也许向外的展现是奉献、牺牲,但无论出于为了自己的爱意得到满足,还是为了对方开心了自己也就开心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己。
80、“波西,我将于五月底刑满释放。我奇异地渴望那些既壮美宏大又简单原始的事物,比如大海,比如大地,它们对我就像母亲一样。在我看来,我们人类对自然过多地瞻望旁观,却鲜少与其共生共息。我在希腊人的生活态度中感知到一种清明通达,他们从来不饶舌于日落时分的夕阳,不为草地上的斜影是否真正是紫色而喋喋不休,但他们明白大海可拥抱游泳者的身姿,沙滩可亲吻奔跑者的裸足,他们因树荫绿影而热爱绿树,因正午林中的沉静而热爱森林。”
81、如今,王尔德安身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里,安息在他旁边的有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和小说家巴尔扎克,不同的是,他的墓碑上沾满了女性追随者的唇印。
82、 文坛巨子在陨落中的绝望和绝望中的升华。王尔德是天之骄子,文坛最璀璨的明星、艺术领域的才子,他的作品和文字的魅力可谓是千古一人,博尔赫斯曾评价王尔德:“无人比他更富有魅力。”就这样一位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因为爱上一位薄情乖戾的同性恋情人波西,从昔日的聚光灯下的焦点到被迫锒铛入狱。这本《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在狱中给爱人波西写的长信,写与同性情人之间不堪的过往,自己的脆弱和痛苦,对波西爱恨,更延伸到灵魂的深入——原谅和宽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83、一个境况很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因为爱很多,常常容易就比穷苦家庭的孩子快乐。但如果受了很大的磨折,还能让自己快乐吗?周易里有一张太极图,黑白各一半,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只有尝过苦,才能明白“快乐”,珍惜而不是挥霍。
84、波西仇恨父亲,这种恨意使他的心填满了,容不下其它,它煽动起他用一切周围力量(包括王尔德)去挑衅和报复。恨让我们产生快意,也许我们受挫,起初为了弥补一种失败感的难受情绪,我们的心态作出自卫还击,用强烈恨意挤走挫败感,以恨代之,虚幻的感觉自己还有把握自己的能量,人是多么擅于保护自己而伪装的动物啊,但唯有爱才能与你和世界达成和解……
85、经过人生极大变故后的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绝对改变了这个“无情”的形象。这封长信可以称为至情至性之作,王尔德留下的所有作品里,也只有这封信,能让我们看到他的内心最深处。在信里,王尔德时而愤怒,时而沉痛,时而无比自信,时而如导师般娓娓而谈,就像阅读他的剧作一样,随处能读到令人心动的名言警句,但已不是那种故作惊人之论的悖论式话语,却更令人感动和信服。
86、是的,王尔德爱的不只是波西甜美的外表,还有自己作为他的庇护者时内心的满足和骄傲,正如毛姆在《面纱》有写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用这句话来描述王尔德与波西的关系再合适不过。
87、任何看到灵与肉有什么不同的人既无灵也无肉。
88、这是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狱中情笺,也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最为美妙的一部作品。信中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娓娓叙情,反思了他与恋人的关系,也谈到了诸如艺术、人生、宗教的话题,于痛苦中窥见苦难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89、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个晚上,娜娜终于睡了三年来第一个好觉。
90、正由于以上王尔德的世界观价值观,致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有悖常情的乐趣。世俗指责王尔德,皆因常人无法理解他怪异的情趣爱好和激情,也许艺术家的疯狂是一种意识的内在需要,否则他无法在边界和禁忌里突破吧。
91、波西离开王尔德后,结婚生子,开始过着正常人的生活,1945年去世。王尔德去世多年后,波西曾写过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