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摘抄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3、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荀子·非相》。
4、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6、成功之路,肯定是复杂的,肯定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的,肯定是需要坚持不懈的;而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幻想”之上。记住,“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
7、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荀子经典语录
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9、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内在上能全心全意控制个人的私心,然后方能廉洁奉公;外在上能抵御外物的诱惑,行为不为性情所乱,而后才能成就“德”这样的理想人格。
10、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1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2、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13、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14、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
1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16、1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7、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8、出自《荀子·解蔽》。心有偏向,做起事来就不能够专一。
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0、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
21、“高不成、低不就”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对于高大上的项目,够不着;对于小打小闹的项目,又看不上;就这么半死不活地吊着。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可光靠想,真的不行。
22、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3、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儒效》
24、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25、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26、我们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时间你也看不出个真假好赖;只有当你真正遇上大事的时候,才能看清每个朋友的真实面目。平时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朋友,未必就能靠得住;平时爱搭不理、若有若无的朋友,未必就不会让你感动。
2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8、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虫:蛆虫。蠢(dù杜):此指虫子。这两句大意是: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各自发生的原因,一个人享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也是依据各自的品德高下来决定的,因此君子应当善于选择良师益友,远邪近正,加强修身立德的锻炼。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坏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发生的条件,应当检查,反思,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29、20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30、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3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2、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33、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3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35、意在强调专心致志和“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不好高骛远,才能有所成。
3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37、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38、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3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40、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4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3、从前瓠巴弹瑟时,在水里游动的鱼也浮上水面来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在吃草料的供天子使用的马也停食而抬起头来欣赏。这句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真正良好的东西总会被听见、被发现的;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而不必去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44、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45、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46、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
47、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48、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4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明:视力好,引申为看清楚。聪:听力好,引申为听清楚。这两句大意是:眼睛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看两种不放在一起的东西;耳朵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听两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此条以眼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为例子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劝学的道理本来很枯燥,不善说理时,往往不易为人所接受。苟况巧妙地通过打比方的方法,用人们最熟悉、最简单的例子浅显易懂地阐明道理,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富有哲理性,说服力很强,因此成为教育实践中使用率很高的名句。